他不禁想到,即使吕家目前没有明显的造反迹象,也不能完全排除他们有造反野心的可能性。毕竟,人心难测,谁能保证吕家不会在某个时候突然发难呢?
然而,朱标很快就意识到这种想法有些荒谬。吕家根本就不可能造反啊!且不说现在刚刚开国二十多年,国家还处于相对稳定的时期,单是那些开国的老臣们,尤其是那些淮西的武将们,他们每天都闲得发慌,到处寻找打仗的机会。如果听到有人造反,这帮人恐怕会高兴得不得了,哪里还会去镇压呢?
朱标无奈地摇了摇头,觉得自己或许真的是想多了。他决定不再纠结于这个问题,毕竟目前并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吕家有造反的意图。
就在朱标准备放下心中的疑虑时,姜昇的话却突然在他耳边响起,让他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问题。姜昇的提醒让朱标意识到,即使吕家没有造反的实力和机会,也不能对他们掉以轻心。
突然,朱标的脑海中如闪电划过一般,闪过了一个念头。这个念头犹如一道灵光,瞬间照亮了他之前未曾察觉的黑暗角落。
他的心跳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猛地攥紧,陡然加速,仿佛要冲破胸腔的束缚。这个想法让他意识到,自己之前的思考可能都仅仅停留在表面,而忽略了一些更为深层次的因素。
那就是储位!皇太孙!未来的太子!这个位置对于任何一个皇子来说,都是梦寐以求的。
朱标现在还并不知晓朱英的事情,在他的儿子们中,他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朱允炆,另一个则是朱允熥。
朱允炆虽然在出生时只是庶长子,但随着吕氏被扶正,以及朱雄英的离世,他的身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在一些人眼中,他如今已然成为了皇嫡长孙。
然而,朱允熥的情况却截然不同。他是朱标与常氏所生的儿子,是货真价实的嫡子。更重要的是,他的母亲常氏背后是整个淮西集团!
这意味着朱允熥在争夺储位的道路上,将会得到淮西集团的全力以赴的支持。这无疑给了他巨大的优势,使得除了他和朱允炆之外,其他任何人在未来都几乎没有机会染指储位。
朱标越想越觉得这件事情绝非表面那么简单。吕家如此精心布局,难道真的是为了帮助朱允炆争夺储位吗?这实在是太冒险了。毕竟,朱允熥背后有着强大的淮西集团撑腰,一旦吕家的举动触怒了淮西集团,恐怕后果会不堪设想。
事实上,朱标在东宫对朱允熥有意无意的排斥,也与这件事息息相关。
他并不希望朱允熥卷入这场皇室的激烈争斗之中,一方面是出于对儿子的保护,另一方面也是想借此机会考验一下朱允熥的能力和胆识。
如果朱允熥能够在这样巨大的压力和恶劣的环境下,依然勇敢地站出来,那么毫无疑问,未来的皇位必定非他莫属。
同时,朱标这样做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那就是让淮西集团不要过多地掺和进来。
毕竟,如果朱允熥无法胜任皇位,而淮西集团又对他有什么不满或怨言,那么朱标也可以有理由为自己辩解,不至于让淮西集团对他产生过多的指责和不满。
当朱标想清楚这些事情之后,他的内心感到极度震惊。他从未料到,与自己同床共枕的妻子,心中竟然隐藏着如此多的心思和野心。难道她真的想要效仿武则天,成为一代女皇吗?
朱标越想越觉得可怕,他不禁开始担忧起未来的局势。如果朱允炆最终登上皇位,那么朝廷的大权很可能会落入吕氏一族的手中。
如此一来,吕氏家族岂不是会像汉朝的吕后一样,独揽朝政,操纵权柄?
然而,让朱标更为苦恼的是,如果他不传位给朱允炆,那么他就只能将皇位传给朱允熥。
可是,经过这么多年的观察,朱标深知朱允熥根本没有能力压制住淮西集团的那些开国武将,尤其是以蓝玉为首的那帮人。
一旦朱允熥继位,这些武将很可能会借机扩大自己的势力,到时候大明恐怕依旧会面临外戚专权的局面。
朱标的内心此刻被无尽的思念所淹没,他对朱雄英的思念愈发强烈。如果朱雄英还在世,那么所有这些烦恼都不会存在。朱雄英自幼便在众人眼中展现出了完美的皇位继承人形象,他的聪明才智、仁爱之心以及卓越的领导才能,无一不让人对他寄予厚望。
朱标感到心中一阵剧痛,他深知当前的局势十分棘手。无论是将皇位传给谁,都将面临一个巨大的问题——外戚势力可能会借机坐大。无论他做出怎样的选择,都难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除非他像朱元璋那样,毫不留情地对所有可能威胁到皇权的人痛下杀手,但朱标深知这种做法的后果和代价。
朱标无奈地摇了摇头,他知道这种极端手段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能轻易使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朱标决定暂时放下这个难题,转而处理其他事务。他对着身旁的锦衣卫下令道:“去把周明远和杨奎给孤叫来,孤要与他们商议一下关于江西官员该如何行刑的事宜。”
锦衣卫领命后迅速离去。没过多久,周明远和杨奎便匆匆赶来。他们进入房间后,惊讶地发现屋内不仅有朱标,还有李景隆和常茂二人。
二人对着朱标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大礼,然后站起身来,垂手而立。
朱标面带微笑,看着他们说道:“两位爱卿快快请起,今日将二位招来,主要是想与二位商议一下,关于江西那些官员该如何行刑的事情。”
周明远听后,毫不犹豫地拱手说道:“殿下,依微臣之见,这些官员个个都是贪腐成性、罪大恶极之徒,实难饶恕。微臣认为应当对他们处以极刑,以儆效尤,甚至可以考虑将他们夷灭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