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前面的山谷豁然开朗,在一片整齐的药田中间,居然还有一排数间的石屋。姬重玄将小长风在屋前放下,推开了其中一间的房门。
“风儿,为师要在这里打坐调息,你一个人莫要走远,这长春谷中虽然没有大型野兽,不过那毒蛇毒虫却是不少。”
“师父,你是不是伤得很重?”
“不妨事,这石屋中有你师祖留下来的丹药,我们今晚就先留在谷中,明日再带你出去。”
“嗯,那风儿就守在师父旁边,哪儿也不去。”
姬重玄点点头,自行在一个蒲团上坐下,从身边架子上取来一个瓷瓶,倒了一粒丹药纳入口中,便自顾调息起来。这屋中除了一个摆放物品的架子和三个蒲团,就再无它物。而架子上最显眼的便是三个精致的小瓶,而剩下的就只有各种形状不一的容器,里面皆透着浓郁的药材味道。小长风摸出来一粒辟谷丹送入嘴里,也在一旁的蒲团上坐了下来,默默地开始调息吐纳。
“很好,像你这个年纪,每次入定都能轻松地坚持如此之久,也实在是属于异数。不过这修行可千万不能强来,若是在定中感觉心烦意乱,一定要及时醒来,明白了没有?”
“我知道了师父,我感觉在这里打坐,好像是更容易入定。”
“那是自然,因为这里的灵气要比外界浓郁了又何止百倍。天亮了,我们走吧。”
姬重玄背着小长风飞身跃起,脚尖在山壁上轻轻一点,便腾起了数丈,再伸手在山壁上借势一拍,又是窜起三丈有余,只是片刻功夫,便跃上了一个离地四五十丈高的平台。这个平台长约两丈,宽不过三尺,若是站在崖下,根本就无从发现。平台的中间有一个洞口,洞口不大,仅能容纳一人出入。二人进入洞中,前行数步便已是漆黑一片,旁边却有“滴答”之声跃入耳中。姬重玄从怀中摸出一颗鸡蛋大小的明珠,昏暗的珠光之下,竟然也能勉强视物。复行数十步,温度便忽然急降,小长风搂紧了师父的脖子,耳中的水滴之声却是越发地清脆。借着昏暗的珠光,这洞中竟是布满了石笋和倒挂的钟乳,岔路重重,就像是一个巨大的迷宫。
姬重玄走走停停,辨别着方位,一直走了小半个时辰,都还没有一点走出去的迹象。而就在小长风百无聊赖的快要睡着之时,头顶“呼啦啦”一阵振翅声响,便有几道凉风划过后颈。
“啊,师父......!”
“不怕,那只是一群夜虎而已。”
“夜虎?那是什么?”
“就是蝙蝠。”
“哦,难怪这里的味道那么难闻。”
又继续前行了半个时辰,前面终于是见到了一团亮光,姬重玄收起明珠脚下发力,三两下便蹿出了洞来。洞外是一片茂密的松林,这些松木每一棵都异常地高大,其中高者竟然不下十丈。一阵风来,绿涛起伏,松叶刷刷作响,群鸟阵阵啾鸣,入目是绵延的群山,耳中却是泉水淙淙。姬重玄面对这久违了的玉华松涛,忽尔搓唇长啸,这啸声穿透高峰直破云霄,远处竟然有声声鹤唳与之相互应答。
玉华春来晚,山寒夏亦秋。
鹤鸣闻千载,心空始忘忧。
几声钟鸣响起,山中回音阵阵,小长风一下子竟然数不清到底是传来了几声钟响。
“走,我们回山。”
将背上的小长风抱入怀中,姬重玄脚尖一点便纵了出去,施展开来身法,竟飞一般地脚踏树冠疾掠而行。片刻之后,眼前便出现了一条蜿蜒石径,直达眼前高峰的峰顶。头顶云雾缭绕,不知山高几许,回头再往下看,却原来已在山腰,山下一片郁郁葱葱,一排屋檐殿宇,却是掩映其中。
小长风指着那些屋舍好奇地问道:“师父那是什么地方?”
“那里是修真阁。”
“什么是修真阁?”
“就是修真的学堂。”
“学堂?那是不是我也要去里面学习?”
“那是山门培养外门弟子的地方,你闲时倒是可以过去看看。这东华州中,家境尚可的孩童,在六岁便会送入学馆,而那些蒙学的学馆便叫作鸿蒙馆。馆中除了教授诗文之外,还会传授史、经、算,等诸多学问,最主要的是能接触到练气入门的基础法门。只要在六年之内,能够成功地纳气入海,就有望进入修真阁中继续修行。若是不想进入修真阁,亦可选择专授政、教、农、商的文成阁,或者是传授百工百业的天工阁继续学习。”
“那这些馆阁也都是朝廷开办的吗?”
“在这里可没有朝廷,只有一个昆虚宫统管境内一切。昆虚宫下辖三院,一是天都院,专司修行界中的大小事宜。二是负责监察天下的风雷院,赏善罚恶,缉捕拿盗,无论凡俗还是修士,风雷两司皆可过问。这第三叫作雨露院,雨露院所负责之事,于我等修士已无太大关系,主要是管理世俗中的亿万百姓。这修真阁乃是由天都院所设,由各大宗门负责打理。而其它的馆阁,却是皆由雨露院负责承建,由各城的城主府负责日常事宜。山下的这座松涛阁,便是归咱们玉华门所辖,所以这里面的所有学子,都可算是本门的外门弟子,若是有出色的,本门可优先将其纳入门内。你如今既已拜在了我的门下,便是为师坐下的传承弟子,身份地位犹在内门弟子之上。”
“却原来如此,师父,我们眼前的这一座,便是玉华山吗?”
“嗯,这方圆数百里皆属于玉华山脉,而在这片山脉之中又有三座主峰,它们分别是玉华、太华、少华,而咱们的宗门就坐落在这玉华峰上。”
师徒二人边走边说,不知不觉就已经身处雾霭之中。玉华门规,无生死存亡之事,进出宗门不得施展身法。尽管如此,姬重玄走得也是极快,没用多时便已经穿过了云层。湛蓝的天空似是伸手可及,云雾蔼蔼却似迈步可行。此刻这山中气候已然颇为寒冷,山上的树木也变成了耐寒的油柏。越是往上,山路便越发地陡峭,就在云海之外,但见还有两峰并立,顶戴白雪却不似平常所见。
刚登上一处平崖,却是跳出来一名背剑少年,见到姬重玄师徒,扣指施礼问道:“来客止步,山门重地,还请报上来意。”
姬重玄呵呵笑道:“你叫什么名字?是云东和云志哪一个的弟子?”
“弟子燕千回,家师正是徐云东吗?”
就在此时,一道身影从山上疾步而来,在三丈外便向着姬重玄躬身行礼。
“当真是师叔回来了,徐云东见过师叔。师叔刚才发出长啸,师父就已然听出是你,现在已摆驾山门之前,命弟子下山来迎接。”
“云东!数年不见,你竟然已经精进如斯,走,咱们回山再说。”
姬重玄说着又紧了紧怀里的小长风,当先便往山上赶去,而脚下的步伐也迈得更加快了。
待转过了一处山梁,地势变得豁然平坦,一座由山石垒砌的山门上面,正架着一个大大的楼匾,上面镌刻着三个古朴大字,小长风居然是一个也没认得出来。
“那上面乃是上古文字,书的正是玉华门。”
“哦!”
只见这山门后面,便是一座石质大殿,十数间屋舍错落在石殿周围,皆是依山势而建。而在山门下方,此刻却立着一位身穿黑袍的五旬长者,而他的身后则站着数人。
“师弟!”
那黑袍长者一见到姬重玄,竟当先迈出了一步,姬重玄赶紧放下了小长风,躬身施礼道:“大师兄!小弟怎敢劳动师兄亲自迎接。”
“哈哈哈,再见师弟我心欢喜,咱们玉华门中又何曾有那么些规矩。这一别七载有余,你身负师门重托,我出来迎你一迎,又有何妨?”
姬重玄的这位师兄姓陈,号玄音,看似五十多岁,实则已是年近八旬的老人。姬重玄入门很晚,一身所学倒是有八成是这位师兄所授,二人虽然名为师兄师弟,却又与师徒无异。
“有劳师兄牵挂,我也是时常怀念你和师父,不知师父如今可在山上?”
那陈玄音道:“你也知师父一向行踪不定,这些年也只是回来过三次,眼下却并不在山中。不过师父曾言,岁末之时当可回山。”
二人又寒暄了几句,陈玄音一转头却是指着小长风问道:“师弟,这个小娃娃是?”
姬重玄拉着小长风来到陈玄音面前道:“此子天赋异禀与大道有缘,我已决意让他传我衣钵。”
未等陈玄音回话,姬重玄又示意小长风道:“风儿,这一位是为师的师兄,也就是你的师伯,还不上前拜见。”
“吕长风拜见师伯。”
“不错,是个好孩子。”
对于小长风,陈玄音未做过多评价,而是侧开身子让出了身后众人。
“云志,云岚,你们还不来见过师叔。”
这陈玄音名下一共收了三名弟子,除了之前迎下山的徐云东外,另外两人便是眼前的马云志和姬云岚。这二人姬重玄也都熟悉,马云志在十年之前,就已经被陈玄音收归门下,而那时的云岚,却还是松涛阁中的一名外门弟子。
如今在徐云东和马云志门下,也都各收了两三名弟子,这会儿却是一一上前参拜。
“大师兄,如今玉华门开枝散叶,倒是辛苦你了。”
“好了,我们还是进去再说。”
言罢陈玄音当先迈步,余者在后相随,那个叫作云岚的女弟子,却是抢先将小长风抱了起来。
“来,师姐带你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