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何大清和刘木龙还在想着怎么算计范俊康收何雨柱为徒的时候,还未正式建国的熊猫国颁布新的政令了!
从下个月一号,也就是西历的七月一号开始,熊猫国全境开始使用新的货币,踹尼斯元!
同时还颁布了发行面额以及各币种的兑换政策!
这一政令以及兑换比例颁布之后,最开心的就是那些手里握着大量金圆券的人了!
为啥?
因为金圆券根本就不值钱啊!
不知道小伙伴们听没听过当时的那种情况,两大麻袋金圆券换不回来一顿早点!
四九城拉洋车车行的老板,那金圆券全都是论房子计算!
要是之前手里有点存货的,他们还能好过一点,至少还能撑过难受的那段日子。
要是手里没啥存货存款的,看着满屋子的金圆券,哭都找不着调,摸不着北……
不过现在好了,熊猫赤党终于推行法定货币了!
还特意把废纸不如的金圆券单独拎出来进行兑换,手里有金圆券的能不高兴吗!
至于兑换成踹尼斯元之后,一块钱到底能买多少粮食啥的……
那就到时候再说吧!
反正有人兜底,肯定不会让老百姓吃亏就是了!
说到吃亏,熊猫国的老百姓已经恨死了秃子!
百姓不是不知道打仗需要钱,武器弹药,军服军粮,甚至是果军士兵的薪水那一样不是需要钱?
可要钱也不是这么个要法啊!
平常收点苛捐杂税,甚至不管有没有明目的各种保护费,老百姓能交就交,交不了躲一躲,拖一拖也差不多过去了!
可你这法币废除,改发金圆券你倒是坚挺的时间长点啊!
开始的时候是挺值钱的,可后来呢?
贬值成啥样啊!
前两天一大捆还能买三五斤粮食呢,后两天提着同样的钱买粮食,粮店说啥不卖!
到街面上一打听,好家伙,一大捆金圆券最多买两盒火柴……
现在赤党愿意收拾秃子留下来的烂摊子,哪有不高兴的道理?总比放在家里一文不值要好上不少吧!
有开心高兴的,就有伤心难过的!
难过的是谁啊?
当然是易中海和贾张氏了!
之前说过,易中海手里有私房钱,数目还不小!
但是他的私房钱全都是大洋和小黄鱼!
小黄鱼还好说,黄金那东西任何时候都是硬通货,只要手里有,不被人卷包烩,那么任何时候都能换成钱!
但是大洋这东西就不一样了!
这东西是之前政府发行的货币,赤党政令颁布之后,要求熊猫国全境只支持踹尼斯元一种法定货币,这导致以前的硬通货大洋直接贬值!
按照兑换政策,十万金圆券兑换一块钱。
而大洋兑换踹尼斯元的比例是一块大洋兑换一百块钱!
要知道,政令颁布之前,一块大洋至少能换三百多块踹尼斯元的东西的!
这一下子少了一多半,直接打了个骨折,砍价砍到小腿肚子……
易中海怎么能不生气,怎么能不难过?
任谁的存款一下子蒸发了三分之二他能淡定得了啊?
什么?
趁着还值点钱,赶紧兑换?
易中海也想啊!
可那是几万大洋啊!
易中海什么身份?
表面身份就是一个技术工人,就算手艺再好,收入再高也不能有这么多的存款吧?
带着这么多的钱去刚刚开设的银行兑换,只要不是瞎的,都知道他有问题啊!
什么?
分开多次兑换?甚至是去黑市鬼市兑换?
疯了吧!
要是几百几千,分开还没啥。
可几万大洋这么大的数额,分的次数少了容易引起注意,分的次数多了,银行的看着他眼熟,不一样引起怀疑吗!
至于去鬼市……
鬼市为啥叫鬼市?
因为要价高啊!
在银行兑换,那是一比一百。
到了鬼市,一比五十,一比二十也不是没有可能!
就算最讲良心的黑市,给的最高价也就是一比七十或者一比八十!
这无形当中他的钱又白白消失了不少!
最最关键的是,无论鬼市还是黑市,他们这种交易完全不受到任何保护!
易中海只要冒头,绝对会被人盯上,最后,人财两失基本上就是板上钉钉的事儿……
可不换又不行,要是不换用不了多久他的私房钱可就一点都不能用了……
现在,易中海正为怎么换钱犯愁呢……
贾张氏呢?
她现在不是犯愁怎么换钱,她眼下就剩下心疼了!
辛辛苦苦十几年,零零散散的就攒下百多块大洋,这一下子损失那么多,怎么能不心疼啊!
她现在除了心疼,还剩下后悔……
悔不该当初自己对自己那么抠搜!
当时她要是把这笔钱全都拿出去买烟土多好!
虽然抽了那东西身体上会有味道,她想着多攒点钱给自己养老。
但跟现在一对比,还不如拿来抽烟好呢,至少抽烟的时候她自己享受到了啊!
现在好了,钱没了,烟土也没了,她才是真正的人财两失……
易中海和贾张氏伤心难过发愁这些负面情绪的事情暂不多说,他们烦恼的时候,后院老太太也在烦恼难受!
老太太有个隐藏的身份,而除了隐藏身份之外,老太太还有个儿子在这个世上活着!
只不过这个儿子身份比较特殊,刚出生没多久,就被她送到远房亲戚家寄养!
直到十来岁之后,老太太才和孩子相认!
但为了自己和孩子的安全,孩子并没有跟老太太或者老太太的夫家的姓,而是随了远房亲戚夫家的姓氏姓甄……
现在,这个儿子,也是她唯一的孩子成了果军高官。
以前,孩子有出息,在部队当了大官,老太太想着以后秃子得了江山,自己凭借着儿子的身份,能好好享受后半生的日子。
现在呢?
秃子部队一退再退,几年前一片大好的形势是一去不复返了!
想想她已经七八年没见过儿子了,按照现在的形式,以后估计是不可能再有见面之日了!
每每想起儿子,老太太泪在眼圈……
可她能说什么?能跟谁说?
暗道:“我的儿啊!咱们娘俩此生怕是再也不能相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