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凡脚步匆匆地回到自己位于甲字上等的客房,
一推开门,他的目光就被桌上摆放的一本厚厚的册子吸引住了。
他快步上前,走到桌子前,
册子的封面上赫然印着“南境所有不遵军令的宗门、世家的花名册”几个大字,字体苍劲有力,透露出一股威严。
在花名册旁边,还放着一张小纸条,萧凡定睛一看,上面写着:“锦衣卫副指挥使朱雀所留!”
萧凡心中一喜,
毫不犹豫地将花名册收入自己的储物戒指中,
准备等将真正的名单比对出来后,再交给镇国公他们去执行。
处理完这件事后,萧凡感到一阵倦意袭来。
他径直走到那张舒适的大床上,像一滩烂泥一样倒头就睡。
这一觉,他睡得无比香甜,仿佛所有的疲惫都在这一刻烟消云散。
....
时光荏苒,转眼间三天过去了。
在这三天里,萧凡并没有闲着。
他让自己的小侍女灵玉找来了几个绝对可靠的人,
将神捕司、密谍司和萧凡手下的锦衣卫这三个组织提交的三本“南境所有不遵军令的宗门、世家的花名册”仔细比对了一番。
经过一番努力,
他们终于找出了真正的南境所有不遵军令的宗门、世家的名单。
经过一番精心的重新整理,
这些资料被汇聚成了一本本厚重的册子。
每一本册子都装满了密密麻麻的文字和详细的记录,仿佛承载着整个南境的重量。
完成整理后,
他毫不犹豫地派遣了自己身边最为得力的赵云将军,
将这汇总后的“南境所有不遵军令的宗门、世家的名单”亲手交予镇国公李元龙。
这份名单对于南境的稳定和秩序至关重要,
它代表着那些违反军纪的势力,必须受到应有的惩处。
....
与此同时,
镇国公李元龙也没有丝毫耽搁。
他迅速借助朱雀关驿站的军事会议大厅,召开了一个小型而紧急的会议。
在这个会议上,他与各路将领共同商讨并敲定了具体由哪些军队前往南境的哪些州执行任务的事宜。
经过深思熟虑和反复权衡,
大体上的规划点已经确定下来。
朝廷的出征军朱雀军将负责处理南境靠北区域的各州,
而魏武卒则承担起南境靠南区域各州的任务。
这样的安排既考虑到了不同军队的特点和优势,
也兼顾了南境各地的实际情况。
毕竟,萧凡目前的规划是让魏武卒暂时负责南境边境朱雀关的安全。
这是因为朱雀关一战的惨烈程度超乎想象,几乎耗尽了精锐无比的南境边军。
即使现在开始招募新兵,要想让他们形成真正的战斗力,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和大量的训练。
在这段时间里,魏武卒的强大实力和丰富经验将成为朱雀关安全的重要保障。
....
而且,表彰大会的事情是由镇南侯卫军正式发布的公告,
内容如下:“南境临时统帅府统帅六皇子殿下,
为了表达对南境中那些毅然前往朱雀关英勇抗敌的江湖义士们的感激之情,
决定在南境中部的钱州府城——乾州城,举行一场盛大的‘表彰大会’!”
不仅如此,
镇南侯卫军还派遣专人,将南境临时统帅府统帅六皇子殿下的“表彰”军令迅速传递至南境的五十五个州。
仅仅一天时间,朱雀关及其周边各州都收到了来自南境临时统帅府的军令。
刹那间,
众多南境的江湖人士都震惊得合不拢嘴,满脸狐疑,甚至有些难以置信。
他们开始懊悔不已,懊恼自己为何没有前往朱雀关参战。
毕竟,如果能够参加这场战役,不仅个人能够获得无上荣耀,就连整个宗门也会因此而声名远扬,无比荣耀。
然而,南境临时统帅府统帅六皇子殿下的“表彰”军令,
却如同春风一般,迅速地吹遍了南境的各个州府。
....
画面突然一转,
场景来到了大萧皇朝的都城。
此时距离大萧皇朝主力军歼灭大楚皇朝的主力大军,已经过去了十多天的时间。
就在这一天,
都城的街道上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
人们纷纷侧目看去,只见一名身材魁梧的中年士兵正骑着快马,风驰电掣般地疾驰而来。
他的背上背着一个报捷竹筒,手中紧握着一面报捷旗帜,旗帜在空中猎猎作响。
街道两旁的人们看到这一幕,都吓得急忙让开道路,生怕被这匹狂奔的快马撞到。
而那名士兵则一边策马狂奔,一边扯开嗓子大喊:
“南境!八百里加急捷报!南境!八百里加急战捷报!……”
他的声音如同洪钟一般,在街道上回荡着,引得周围的人们纷纷侧目。
听到士兵的呼喊声,都城的人们几乎都不用猜,就知道这一定是来自南境的捷报。
因为大萧皇朝的其他三境最近都没有爆发战事,只有南境一直处于紧张的对峙状态。
不久前,南境还传来了朱雀关捷报的喜讯,
这可是让六皇子殿下萧凡在都城中的威望如日中天。
不少宗门和世家都纷纷对萧凡表示支持,
甚至有些原本保持中立的势力也开始向六皇子殿下的凡王府靠拢,
使得凡王府的实力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
另一边,
大萧都城的皇宫里,
议事殿内正在举行一场重要的大朝会。
皇帝和一众文武大臣们围坐在殿内,
正热烈地讨论着国家政事。
然而,就在这时,
一阵震耳欲聋的吼叫声突然从议事殿外传来,
打破了原本严肃的气氛。
“南境!八百里加急捷报!南境!八百里加急捷报!……”
这吼声如雷贯耳,不断地在殿外回荡,仿佛要冲破殿门而入。
这突如其来的吼声让皇帝和众大臣们都惊愕不已,他们面面相觑,
一时间不知道这八百里加急捷报会带来什么样的消息。
就在众人的耐心等待中,
瞬间,一个身材魁梧、瘦高的身影如疾风般冲进了议事殿内。
他脚步匆匆,快步走到龙椅台阶的下方,
然后扑通一声,双膝跪地,叩头行礼道:“吾皇万岁万万岁!”
与此同时,
他顺势举起了手中紧握着的竹筒,那竹筒显然是用来传递紧急军情的。
龙椅上的皇帝萧玉龙见状,眉头微皱,
他给一旁的老太监冯公公使了一个眼色,示意他去接过竹筒。
老太监冯公公眼见此景,心中瞬间明了,赶忙快步如飞地走下台阶,
径直来到那身材魁梧的旗士兵身旁,稳稳地接过竹筒。
紧接着,他又如疾风般转身,迅速返回至陛下身边,
小心翼翼地将竹筒中的捷报卷轴取了出来,
双手捧着这卷捷报,呈递到皇帝萧玉龙的手中。
皇帝萧玉龙满心欢喜地接过捷报卷轴,心中充满了期待。
此时,台阶下的众多皇子、王爷们,以及一众文武大臣们,
也都对这捷报卷轴的内容充满了好奇和猜测。
皇帝萧玉龙迫不及待地快速展开卷轴,开始阅读起来。
随着他的阅读,他的呼吸也变得越来越急促,仿佛那卷轴中的内容让他的心脏都有些承受不住了。
大约过了四五分钟,萧玉龙才终于将整个捷报卷轴读完。
他稍稍平息了一下自己的呼吸,努力让自己恢复到古井无波的状态。
然后,他随手将捷报卷轴递给了身旁的老太监冯公公,
同时用平静的声音向冯公公下令道:“把捷报的内容宣读给诸位朝堂诸公吧!”
就在他的话音刚刚落下的瞬间,
那位年迈的太监冯公公缓缓地展开了那卷捷报卷轴。
他那干枯的手指紧紧地捏住卷轴的两端,
紧接着,冯公公扯起他那标志性的公鸭嗓子,声音高亢而尖锐,仿佛要刺破这宫廷的屋顶一般,大声地宣读起捷报来:
“十多天前,在朱雀关南门外,一场惊心动魄的两国大战爆发了!
在六皇子殿下的英明指挥下,
我大萧皇朝的主力大军朱雀军与魏武卒紧密配合,如同钢铁洪流一般,
与大楚皇朝的主力精锐中军十万正面交锋!”
随着冯公公的诵读,整个宫廷都仿佛被带入了那场激烈的战斗之中。
人们仿佛能够看到战场上刀光剑影、喊杀声震天,双方士兵们舍生忘死、浴血奋战的场景。
“经过一场正面的厮杀,我大萧皇朝的勇士们以雷霆万钧之势,一举斩杀敌十万大军!
这一辉煌战果,令大楚皇朝的女帝惊恐万分,不得不率领她的主力大军向大楚皇朝的疆域内仓皇撤退!”
“我大萧皇朝的主力大军乘胜追击,一路上势如破竹,消灭大楚皇朝的拖延大军不下十多万!
然而,就在这关键时刻,六皇子殿下展现出了他无与伦比的智谋!”
冯公公顿了一下,然后继续念道:“六皇子殿下乘坐飞鸟型傀儡,
提前抵达大萧和大楚边境一百里处的平坦大路。
他巧妙地设下埋伏!”,
“逼得大楚皇朝的女帝楚玲珑带领着一万多骑兵慌不择路地选择一线天峡谷的方向。
她以为自己能够逃脱我大萧皇朝的追击,却不知这一切都在六皇子殿下的掌控之中!”
“最后,大楚皇朝的女帝楚玲珑和她的一万多骑兵被六皇子殿下逼入了他精心设置的峡谷口袋阵中!
在绝境之中,大楚皇朝的士兵们虽然拼死抵抗,
但终究难以抵挡我大萧皇朝的强大攻势。
大部分士兵阵亡,而许多大楚皇朝的世家子弟见大势已去,纷纷选择了投降!”
这其中,有一个人不得不提,他便是大楚皇朝原北境主将,同时兼任大楚出征军前锋军统帅的项武。此人不仅身份显赫,还是大楚皇朝三大世家之一项家的嫡系子弟。
然而,十分可惜的就是在这决定生死存亡的最后时刻,
大楚女帝楚玲珑拿出了一枚神秘的符箓,再加上大楚皇朝皇族老怪物九祖的援手,成功地从绝境中逃脱了出去。
这场惊心动魄的大萧皇朝南境保卫战,最终以大楚皇朝出征主力军全军覆没而告终。
而我南境的所有疆土,也在经历了战火洗礼后,
终于全部光复,重新回归到大萧皇朝朝廷的统治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