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都市言情 > 重生1977,我竟成了家中独棍 > 第161章 咱们就该这么办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餐桌旁,众人彼此对视着目光,都显得有些欲言又止,

如果外贸组的小组长以成员职位来评定,那必定是宁省的郭友军当仁不让,因为他是宁省外贸局业务处的科长。

如果郭友军当小组长,那副队长只能是林市的李向东,和江省中冯玉刚与吴二才之中二选一。

可关键是,这次赴苏团是江省外贸局牵头,进出口总局配合,林省和宁省并不是主力军。

尤其是苏国人访华期间,中苏之间的业务,大部分都是江省的人在接洽,其中流程也只有江省外贸局的人最清楚。

你让宁省的科长来给三省业务小组做组长,虽然职位够了,但业务能力谁能保证?

郭友军听得李向东所言,嘴角不由勾起弧度,但不表态,只是慢悠悠的喝着枸杞水。

在场所有人,要论职位而言,就他一个正科,还有争的必要吗?!

但这个时候,谁先开口毛遂自荐,谁就在气势上落了下乘。

李向东成功把内部矛盾搅起来了,便悠哉悠哉的吃饭了,选择沉默。

吴二才和冯玉刚彼此交换着眼神,二人都知道己方最大的弊端,就是没有科长坐镇,

但这不能怪他们,因为文革的问题,华夏各省外贸局的业务处,一直是属于青黄不接的状态。

涉外嘛,所接触的事情本就复杂,也更容易被人针对,导致很多处长级不是下放了,就是提前退休了。

这也间接导致各省级外贸单位有处级业务部,但部门里最大的职员,可能也就是科长,副科长。

江省外贸局业务处之前的处长早就退休了,比较年轻的科长也因为过度劳累人没了,就剩下一个副科长赵振业顶着,也被戏称为业务科。

科级部门和处级部门那能一样吗,但无奈实在是没有大咖撑门面,又有啥办法?!

偏偏业务处跟别的部门还不一样,别的部门可以空降领导,会点纸上谈兵就行,可业务处的职责就是外贸,一般人来了都干不了这活!

所以江省业务处的几名科员,包括副科长赵振业,都是一门心思想立功,然后赶紧升职,尽快把江省外贸局业务处名声打响。

论资历,这些科员都是不缺的,他们缺的是立功的机会,这次赴苏国破冰,就是他们最好的立功机会,每个人都憋着劲呢。

而且临来时,局长朱向国给众人都开了动员会,明确表示,这次赴苏访问,是业务处全员升职的契机!

只要这次行程圆满,不出篓子,能在那边多签订单,那回来之后,资历够的老科员,完全可以提副科或者正科!

目前,江省外贸局业务处唯一的副科长还在广交会没回来呢,林省和宁省访问团中竟然出动了科长和副科长,这本身就是对江省外贸局的无声压制。

江省外贸局为这次赴苏努力了多久,现在马上就要开花结果了,业务处就因为没有科长带队,就要把小队长的职位让出去,怎么可能?!

可现在尴尬的情况就是,论资排辈,江省外贸局业务处,就是最被动的那个!

实在是忍不住气氛的沉闷,冯玉刚率先打破沉默,开口道:

“这次咱们三省合作是大事,虽说我这边职级不如两位领导,但我们省牵头做了不少前期准备,也算对流程熟门熟路。”

“要不这样,我先挂个临时组长,负责协调日常杂事。”

“林省李向东副科长经验丰富,宁省郭友军俄语和谈判都是一把好手,你们俩暂时当副组长。”

“咱们哥仨一个主内两个主外,有大事儿咱仨商量着来,绝对不搞一言堂!”

“等到了苏国那边,咱们一时半会也回不来,等大家对业务都了解了,然后我撤,二位轮流做小队长。”

“这样把先头攻坚的任务交给我们江省,也能让两位兄弟省份,轻松点不是?!”

李向东不语,宁省的一名业务员皱眉开口:“好听的话谁都会说,这次去苏国访问,是两国关系的缓和点,重中之重。”

“我承认,江省外贸局是这次访苏行动的牵头者,也在前期忙了不少任务,可有科长在这里,你一个科员来当组长不合适吧?”

遂看向林省的李向东,继续道:“李副科长,您说是吧?!”

这人说话时阴阳怪气,把李副科长几个字咬的贼重,令李向东和冯玉刚齐齐皱眉。

李向东放下了铝饭盒,取出手绢擦了擦嘴,笑道:“我承认兄弟你说的没错,但我更倾向于冯玉刚的言论。”

“这次赴苏之行不只是我们三省外贸局的事,更是国与国之间的大事,在大是大非面前,科长,副科长,还是科员,没区别,应一视同仁!”

“我李向东看中的是能力,我们林省也是讲究有能者举上,这符合国家的政策,所以...”

李向东话音一顿,见众人目光都望向自己,便嘿嘿一笑道:

“不如我们来个评比吧,用能力来说话,哪方能力最优秀,谁就做小组长,这样也能服众。”

言罢,李向东看向郭友军,问道:“郭科长,您觉得呢?”

郭友军全程没发表言论,见李向东问到自己身上了,不由皱了皱眉,暗道这个中年副科长,不是个省油的灯。

便笑道:“我同意李同志所言,咱们业务小组是对苏的尖锥,必须让找个有能力的人来做小组长,而不是因为官职。”

遂目光在冯玉刚和李向东脸上扫过,继续道:“那伊李同志所言,怎么评比,比较合适呢?”

李向东从公文包里取出了文件袋,对着众人晃了晃,然后放在桌子上,又当着众人的面拍了拍:

“很简单,我们是攻坚团队,业务能力无非俄语能力,外贸经验,以及对项目的了解程度。”

“俄语能力这一关就算了,真要比俄语,咱们都要输给江省的小同志,那咱们就从外贸经验和对项目了解程度,两方面入手。”

“这项目表是领导们刚下发的,我们每个人都是刚刚接触,这正是考验我们个人能力的时候。”

“这样,在我们登上轮渡之前,也就是我们彻底动身去苏国之前,我们大家再碰头一次。”

“届时以研讨会的方式,来讨论一下我们各自接下来的计划与计划落实。”

“到时候在研讨会上,谁的对苏项目落实计划最详细,那就做业务组的小队长,其次再从剩下的人中选出两名优秀的,做副队长。”

言罢,李向东扬了扬下巴,示意郭友军和冯玉刚二人,发表自己的看法。

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李向东提出这么一套有悖现实的评比方法,明显是在弱化宁省科长的存在感,替江省科员在壮声势。

毕竟说到业务,江省的业务处成员,可是全程在跟苏国沟通,对于落实项目这一块,绝对手拿把掐,最有发言权!

郭友军皱着眉头陷入沉默,他本以为这次的小队长一定是自己了,却没想到李向东拐了个大湾,把他绕了进去,似乎在帮着江省?

同意吧,他这个科长白来了,来的完全没有意义,若论对苏国的了解程度,谁能比得上江省?!

不同意吧,国家政策就是有能者上位,纵然他们在内部间搞点资历排辈无伤大雅,可这是三省同处,国家眼巴巴盯着呢,谁敢充大辈?

他要是唱反调,很容易被扣上官僚主义的帽子,若是被有心人举报,搞不好访苏成员的指标都混没!

但现在的问题是,三省的领导已经把队伍融合了,就该知道三省成员谁都不服谁,会出现争权的问题。

但领导居然完全没有任命小队长的意思,那不就是任由他们自己去争吗?!

沉吟了片刻,他用眼神制止了宁省的其他几人,遂笑道:“李向东同志说的对,咱们就该这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