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窝棚中弥漫着浓郁的草药味,灾民们的谈话还在继续。十里八乡的人哪怕先前不认识,此刻也因为灾民这个同样的身份,多了一些同仇敌忾的情绪。

“何止是我们州府的王不管我们的死活?渤海、清河、河间的诸侯王也是同样的,只要大水没淹到他们的王府就行。”

想到那些当官的人的德行,人群中有个读书人唾弃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寒心啊,真让人寒心。”

“说出来丢人,你们知道端王爷为什么会到我们冀州来救人吗?是我们冀州的几个诸侯王写信骂了端王,说他将自己封地里的水放到了冀州,导致冀州被水淹!”

话音落下,人群中有人迟疑道:“啊,这么说来,好像也对?”

不过她的话还没说完,就被人反驳了:“对什么对啊!人幽州的主要河流是治水,治水直接从幽州境内走了,和冀州有什么关系。冀州和幽州共有的河是易水,易水主要在冀州境内,幽州才几条支流啊?”

反驳歪理的人甚至爬起来,气闷道:“人幽州为了不给我们冀州添麻烦,不让治水冲破河道汇入易水,直接开闸把自己的地给淹了。你看看,我们这里的王侯谁会这么干?”

“我听救援的那些幽州将士说,去年开始,幽州就在修水库修泄洪区修堤坝修水渠。三尺深三尺宽的沟渠遍布了幽州每一个村落,你们在看看我们村上之前的沟渠,几十年没修缮了吧?”

“真是丢人啊,我们的王只有在收税的时候才想起来我们是他的百姓,平日里我们就是蝼蚁。无论是发水还是干旱,他免我们一点赋税了吗?没有!”

“而人家幽州,从去年王爷到了那边起,就免了百姓大半的赋税。人比人气死人啊!”

窝棚中的人骂了一会儿不作为的诸侯王后,窝棚中陷入了短暂的沉默中。众人不知是在羡慕幽州的百姓,还是在悲哀自己的处境。

过了一阵后,有人说道:“他们说,为了救我们,端王爷他们触犯了律法。说什么……藩王无诏不得出封地?也不能随随便便对着别的州府派出人手?为了救我们,端王爷和端王妃不但出了幽州,还调遣了兵力来救援。”

“不止呢,你看到我们的城墙上挂着的尸体了吗?那些人是阻拦王爷王妃救援的武遂城官员,虽说都是些不做事的人,可是他们也是朝廷命官,王爷王妃就这么杀了他们,会惹来灾祸的啊!”

百姓们面面相觑,有人忐忑的问道:“会惹来什么样的灾祸?”

“杀害朝廷命官,得赔命吧?”有人不确定地回应道。

话音落下后,窝棚中炸开了:“啊?!这怎么行?王爷他们没做错什么啊,凭什么杀他们的头?不行不行,不能让王爷王妃这么好的人被杀啊!”

“冀州的诸侯王不管我们的死活,人幽州的王救了我们却要赔命,这他娘的到哪里说理去!”

“不可以!不能让救了我们的人出钱出力还要受伤!”

狗娃重重咬了一口饼,认真点头:“对!”

他不知道河间王是谁,也不知道端王爷是谁。他只知道,谁救了他,谁就是好人。

好人不能死!

*

八月初二,河间国,乐成。

乐成城中迎来了一件大喜事:清河王的女儿与河间国的世子联姻。

两国诸侯国之间的联姻自然声势浩大,冀州大半的诸侯王带着妃嫔来到了乐成,庆祝这对新人大喜。

乐成城外大水漫漫尸殍遍野恶臭冲天,可是城内依然张灯结彩,歌舞升平。

河间王府中,几位诸侯王正坐在厅堂中边看歌舞边议事。

写出斥责信的清河王高昌和河间王谢骠坐在首位,他的下首位分别是安平国主、渤海国主以及冀州赫赫有名的诸侯和官员,其中甚至混着前任宗正安国候谢宣。

为什么是前任?

因为去年时,谢宣传书给了雒阳官员,侵吞了原本应该发给谢昭的粮草。后来事情暴露,谢宣被恒帝撸掉了宗正一职。

不仅如此,谢宣还被打了几十板子,加入了流放大军。

不过这年头只要上头有人,流放也不是什么很严重的刑罚。就比如谢宣,原本应该被流放到交州的谢宣,现在好好的坐在了喜宴的宴席上。

一曲歌舞结束,诸侯王们举起了酒盏,互相敬酒。高昌甚至特意走下了席位到了谢宣身前,同谢宣碰杯后,高昌得意道:“还是怀义兄出的法子好,果然一封信送到了幽州,那谢昭马不停蹄地来冀州救灾了。”

谢宣哈哈笑道:“谢昭毕竟是个黄口小儿,先皇后和前太子将他保护得太好,他满口仁义道德。一场大水就能将他从幽州引出来,此子不成气候。”

旁边有人附和道:“是啊是啊,听说暴雨落下时,他竟然和官员亲自驻守在河堤上。这种沽名钓誉之徒,最受不得人往自己身上泼污水。”

“对对对,说来好笑,铁骑的那群人哪里善水。端王让他们坐船而来,还要铁骑的人在水中捞尸体……嗨呀,臭气冲天,臭不可闻哪!回头别染了疫病回去!”

“侯爷这一招祸水东引太好了,那谢昭无诏出了封地,听说他还杀了几个阻止他救援的官员。这下好了,就算圣上想保他都不行了。”

一群人哈哈大笑起来,笑声中不知是谁对着高昌恭贺了一句:“提前恭贺清河王拿下长芦盐场啊!那黄毛小子何德何能,怎能拥有这么好的盐场?”

“我们这叫什么?叫一箭三雕啊!哈哈哈哈!”

厅堂中笑声越发放肆,诸侯王和官员们前仰后合,为他们想到这么好的主意而自喜。

冀州哪年不发点水?哪次发水不拉几个人背锅?今年好了,有人主动来背锅,背锅的人不但南下帮忙救灾,出钱出人出物资不说,事后还要献出那么大的盐场出来,想一想就美极了。

就在众人笑得合不拢嘴之际,厅堂外传来了通传声:“报——端王谢昭携王妃已到王府门前,他们恭祝清河国安平国联姻,祝贺两位新人喜结连理!”

高昌愣了一下:“谢昭他们来了?”怎么回事?他的人不是说端王还在渤海王治下的河道中捞尸吗?怎么会突然到了乐成?

诸侯王们没想到端王和端王妃有胆色敢到摸到乐成,更没想到他们会光明正大来赴宴。

有人猜测道:“他可能是来求和的?知道跨封地救灾事关重大,怕我们上书朝廷告他们一状?”

“可惜了,他们没想到的是,早在几日前状告他们的折子已经到了长安。哈哈哈!”

“若是他们收到信件后第一时间就来找我们,可能事情还有转圜的机会。还是太年轻啊,不通世事。”

高昌同谢骠对视一眼,笑道:“开门,迎端王夫妇!”

他们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看到端王两口子对着他们低声下气赔礼道歉的模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