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都市言情 > 村之恋 > 第84章 苗族春节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洗寨”是罗甸、惠水和长顺三县苗族村寨为了防止火灾的一种春节祭祀活动,洗寨由男性进行。是日,妇女有的上山干活,有的在家,但不许串门,并派人在村寨周围把守进出口,以防外村人入寨。天一亮,全寨各户的灶膛、火炕的火种全部扑灭。然后,选派数人将洗寨猪牵到寨子的坝子上,用竹条把玉米棒子扎紧,放进大盆中,用玉米杆编扎一只长约一米左右的圈,套在猪头上,由两人抬回村去串寨,祭师一路念送“火神”词,经过谁家的门口,谁家就用木铲撮一点柴火灰撒进一盆捆绑的玉米棒子里,串完全寨,把抬回坝子上,猪叫得越是大声,寨子本年就越平安。祭师再念送“火星”词,念毕杀猪,让猪血顺着坝子流入土中,让其自由流淌。

“洗寨”的猪,取下猪头,将猪尾巴取下来放在猪嘴吧咬着,然后由四个寨子上年轻气壮的男人抬在每一个路口,烧纸再礼拜各路鬼神,完毕后,每家每户出一份大米或者玉米及油盐酱醋等佐料,由全寨子的男人开始解剖猪身,开始做大锅肉,女人则负责蒸煮成大米饭或者玉米饭,整个寨子的男男女女,拿上自家的碗筷,在寨外煮食,吃不完就将所有的吃食分散倒在每一个进出的路口,然后净手、洗口,拿回自家的碗筷。洗净家中所有器具,“洗寨”亦告结束。

各地苗族均崇尚祭祖,但具体形式各有不同。我们这里的苗族兴杀牛祭祖,每年最为隆重的就是祭祀列祖列宗的典仪—砍牛,以村寨为集体举行。

正月初一这天,洗寨完毕后,开始杀牛祭祖,全村的男人女人都要穿着苗族服饰。男人在寨旁坪中搭一个棚子,棚子两边各挂一个楠木筒,杀一头黄牛,取牛正中的蜗纹皮,蒙在楠木筒上。

祭祖时,全寨男女要脚穿草鞋,身背包袱雨伞,做好逃往深山躲藏的身姿,巫师在后作法,敲锣打鼓进行追赶。其意为再现当年祖先的逃亡和迁徙状况,以示纪念。

这一仪式结束后,请祖送饭,即由寨中掌簿人念历代祖先名字,逐一列举出每一代对苗族有重大贡献的先祖和人物,还有感恩的图腾,如狗、燕子、石头、石像、枫叶等,还要从开发当地的第一代念起,一直念到族谱最新去世的老人。祭祀完毕,就是精壮的男人按照大祭司的指点开始砍牛,其他男人围在内侧,跳起扁担舞和斗米舞,女人则在身后唱着苗族的歌曲,直到砍牛仪式结束。

平日里如果是死了老人,办丧事后五六天,也须祭祖,去世的男人就启动砍牛仪式,去世的是女人就启动砍马仪式。烧香祭祀的地点在屋内火塘旁、摆簸箕一只,内置酒五碗、肉五碗,以及糯米粑若干,巫师对火塘而坐,右手敲竹筒,口念咒语,请祖先亡人来领受酒肉。念咒完毕,再卜卦,替主家老少一-求好运。祭祖的酒、肉、粑粑,主人家与巫师共食,剩下的送给巫师带走。

砍牛或者砍马在寨子上的坝子上举行,参加祭祀的郎崽、外甥,要一个一个地给列祖列宗和亡人送饭。最后一套仪式是孝子钉钉子,即将最近六年中去世的人,一个个呼唤名字,喊一个亡人的名字,就由该亡人的孝子在楠木筒上钉一颗钉子。祭祀完毕,全村人都来参加祭祀活动,共进酒肉、唱酒歌,然后宾客又分散到各家各户,吃住三天,再散客。

族亲和姻亲是不能吃的被砍的牛肉或者马肉的,但是可以等额的分走牛肉或者马肉,拿去出售或者送人。

天蒙蒙亮,祥云村的男女老少都起床打了吆喝,一声声语“洗寨喽!”整个寨子都忙碌了起来,他们不用排练,各自都知晓自己的职责,这是长期团结协作的默契。

我和青青从贵阳赶来,是看不到这个隆重的仪式,赶到的时候,就是同大家一起吃饭喝酒。

饭后差不多十点多,女人收拾完寨子,男男女女就要去村委会旁的大坝子上,开始了一年一度最隆重的苗族祭祀典礼—砍牛!

三个寨子的男男女女开始苗歌对唱,为本寨拉唱,洪亮的歌声一阵盖过一阵,气势恢宏,响彻云霄。随着大祭司走进祭祀中央,几十把长长的大唢呐从地上发出“嗡嗡嗡嗡嗡”的声音,低沉浑厚,驱魔除邪,长达十多分钟。

年轻力壮的四个男人把洗刷得靓丽的大黄牛绑在搭建的木质桩上,牛的头上带着苗族特有的饰品。大祭司烧着纸、念着咒语、手舞足蹈,舞姿夸张,手指还隔空画着看不懂的图文,左手端着碗,右手点着酒,念完咒语,喝了一口酒,喷出半空,重复三次,告慰上苍,感谢恩赐,锣鼓队也随着敲打起来,也是苗族特有的音调。女人们穿着苗族服饰在那里异口同声的唱着苗族的歌曲,时而手舞足蹈,时而擦拭眼泪,动作行云流水,不像是排练的。

大黄牛发出阵阵的哀嚎,旁边三个粗壮大汉穿着苗族男人的短袖衣服,拿出大砍刀,安放好巨大的磨刀石,一遍又一遍的浇水,霍霍的磨着大砍刀,每一次的磨刀,浑厚的喇叭声响彻大地,洗涤心灵,净化灵魂,众人安静,双手相交,手掌向内,低眉祈祷。

大祭司看着天空的太阳,刺眼的阳光不再温柔,变得凶残和暴虐,随着苗话的一句“吉时到,开始!”,众人睁眼,凝视黄牛,跟着浑厚的喇叭声,震震呼喊。三个粗壮大汉跟着节奏,快步来到大黄牛身旁成三足鼎立的态势,把大砍刀刀背重叠在大黄牛背上,赶着黄牛围着木桩转圈,大约转了三圈后,大祭司点燃飞舞的纸钱,发出最后的指令,“轰轰轰”的大唢呐再次轰鸣,鼓声也跟着敲打了起来,大祭司仰天长啸,大吼一声:“开山喽!”

三个粗壮大汉手握大砍刀,节奏分明的挥刀砍向大黄牛的后劲,三刀完毕,黄牛围绕这木桩转跑,三个精壮大汉也围着黄牛跑,再次挥刀砍去,黄牛疼痛不止,拼命转圈奔跑,三人围转,再次挥刀,黄牛口吐鲜血,轰趴倒地,标准的九刀,祭祀完毕。

年轻的男人围了过来,熟能生巧的卸下牛头、剥下牛皮,取出内脏开始清洗,剩余的男人在一旁搭灶烧水和做饭。没有分配任务的苗族男子三个三个不约而同的拿着扁担又开始了斗米舞,妇女们在一旁唱着苗族的山歌对对唱,就这样的一片繁华应声而来。

下午两点,一桶一桶的苗族土酒上长桌,一碗一碗的倒满。一团团火红的木炭尽情的燃着锅底,一排排砂锅里炖出的牛肉香气扑鼻。没有凳子,围着身前的牛肉火锅,一碗酒、一口肉,豪迈又豪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