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撩人,我们一家人围着厨房里的火坑坐着,温柔的火苗笑嘻嘻的发出滋滋滋的声音,驱散冬夜的寒冷,妈妈讲着我们小时候的故事,分享着喜怒哀乐。
火坑就像一个情感的汇聚点,曾经的我们,盼着过年守岁,爸妈会给我们几块的压岁钱,满心期待地心,等得都要蹦出来似的。一家人坐在这里,没有外界的喧嚣,只有家人的亲密,纯粹恬静的家庭时光,现在倍感亲切,我变得难得和不舍。小时候奋力的挣脱,离家久了,又舍不得了,这种生活在火坑的团聚,就是家的温度,是亲情的凝聚,逐渐的变成了乡愁。
我们嗑着瓜子,爸爸大口咬着带皮的苹果,围在火坑旁,听妈妈说,看爸爸讲,滔滔不绝,不敢也不想去打断。突然,掩着的厨房门吱嘎的响起来,是二婆来了,她是我二公的妻子,几年前,公、婆和二公相继去世,家里老人就只有她老人家了,她就是我们家的根。
看到二婆进门,我们一家人都起身,我赶紧扶她过来坐好,我给她介绍了青青,颤抖的手,拉着青青,四处打量,慈祥温润。
二婆生有两个女儿,远嫁后,她就由大伯和我父亲轮流赡养。这两年她居住在马路旁大伯家里,离我家有一段距离。看到佝偻的二婆,她真的老了,脸上的皱纹是岁月镌刻的深深痕迹。平日里,她总是坐在那把旧摇椅上,给我们这些孙儿讲着过去久远的故事。
记得小时候,奶奶的手很巧,能做出各种美味的点心。她做的糖饼,那香甜的味道至今难忘。她还会给我讲古老的神话传说,那些故事仿佛带着我穿越到另一个世界,也是我们孙儿几个的精神粮食。
儿时,二婆还给我们多次分享了她的神奇经历。二婆刚刚嫁进门,快十年了都没能有孩子,那时的家中贫穷,公、婆和二公拿出了全家的积蓄去给她看病,仍然不见好,公婆打算将我父亲过继给二公,二婆没有答应,决定孑然一身。上苍眷念,一天夜里,雷鸣电闪,格外吓人,二婆沉沉熟睡,一家人都被吵醒。唯独她沉醉在自己的梦境中,不愿醒来。梦中,一位老神仙教授她治愈自己不孕不育的病,每一味药她都清晰的记得,却记不得比例。第二天她就满山发疯的跑去寻觅老神仙教授的药,历经一个多月,终于找齐全,她也不管不顾,一骨碌的熬成药汤喝了,大约喝了大半年,二婆呕吐不止,她居怀孕了,生下大姑,第三年又生下二姑。只是二姑出生的时候出现了大出血,让她丧失了生育能力,没能养育儿子,久而久之的愧疚,逐渐变得疯癫,我们一家很是满足,一家人每日开导,二婆才放下芥蒂。每每遇到我们这些孙子和小孩子,二婆都给我们讲述梦到老神仙教授她医药的故事,喃喃不绝,日子久了,孩子们都不相信了,除了我。时间慢慢过,久而久之,她的疯癫唠叨让寨子上的人都习惯的叫她癫子,和爸妈同辈人顺势叫她癫妈,我们这一辈的孩子也叫她癫婆,从此,她缄默不言,只有我一个人一直以来都叫她二婆,缠着她讲述这个神话故事,我又两个姑姑的故事。众人不知道,二婆的疯癫,让我的母亲享受到了当了妈妈的乐趣,让罗雯霞嫂子连接生下两个孩子。
现在的二婆已经老迈,行动迟缓,但她的目光依然温柔。每次看到她,就会想起那些温暖的时光。她是家庭的纽带,把一家人紧紧系在一起。她的存在,就是家的温暖所在。刘青青去房间取来给二婆购买的羽绒服给她穿上,刚刚合身,叫上一声“二婆”,她笑靥如花。
慈祥的二婆已经变得不再啰嗦,变得沉默了,脸上满是皱纹,头发也白花花的。小时候父母在外地打工,我和弟弟是二婆一手把我带大的。她对我的爱没有边际,就像我小时候怕打针,二婆抱着我走三里路去打针。回来路上她摔倒了,在倒下瞬间还想着不能摔着我,自己重重摔在地上。她身体不好走不动了,却总是担心我们饿着冻着。她的爱伟大又无私,不管我们怎样,她的心永远在我们身上。这种慈祥的爱,就像黑暗中的明灯,温暖又安心。
冬天围着火炕,邻居家知道我带来新媳妇,大爷大妈也过来串门,大伙一块儿唠家常。火炕的暖和劲儿就跟家一样温暖,是一种能把人心聚起来的力量。
在我们农村,火炕边的唠嗑就是分享生活里的零碎事儿,谈谈今年的收成,打量别人家的儿媳,拉拉家常,满是质朴的味儿。这种邻里间的互动,是种简简单单的幸福,没多少利益牵扯,纯粹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就像春节围炉时的欢笑一样,真叫人想念。
夜深,恬静的夜色下陪着爱人,搀扶着二婆回屋,那是一种无法言说的美好,路灯洒下的银辉,轻柔地包裹着我们,没有喧嚣,只听得见轻盈的脚步声。
家人相伴的宁静,是忙碌中的一抹亮色,夜色中的二婆,她的每一个对视、每一次牵着我和青青的手,都是珍贵的瞬间,值得永远珍藏。
回来的路上,我给青青讲述我们村一些奇奇怪怪的事。农户人家的鸡突然就不进窝了,那几天晚上一直咯咯叫个不停,后来才知道,原来是有条蛇在鸡窝附近出没。这就跟那本《农村轶事》里写的家里惊现白蛇一样,农村的动物总是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还有一次,村里一个小孩突然说看到了奇怪的影子,把大家吓得不轻,结果发现是有人晚上在外面放了个大风筝,月光下影子被拉长了。农村就是这样,充满了各种神秘又有趣的事情,有些听起来荒诞,但却是真实发生过的。不知不觉,回到了家,父母还围在火坑旁,谈笑风生。
一家人谈笑风生的时刻是最美好的。以前过年,除夕的团圆饭桌上,大家围坐在一起,分享着过去一年的趣事。
长辈们说起他们小时候过年的艰苦,物资匮乏却也充满乐趣,孩子们则讲着学校里的奇闻轶事。这种谈笑风生里,有家族的传承,有代际的交流。它不同于和朋友聊天,这里面有着血浓于水的亲情纽带。
一家人在一起,不需要伪装,不需要顾忌太多,笑声是最纯粹的,话语是最温暖的。这种时刻,是生活中的小确幸,也是疲惫心灵的避风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