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兰丫头,你家这稻田看着长得比我家的还要好上许多呢!”
其实刚进院侧小门的时候陈家人就发现了,只是一直没说而已,如今陈黄氏一提出来,个个禁不住感叹,尤其是一直侍弄田地的陈家父子俩。
“是比咱家的齐整些。”吴巧说道。
岂止是齐整些,就是苗都粗壮不少!而且自家的可是良田,这是荒地!陈长平心中震撼不已。要知道这几天他和他爹在田里补空缺补得腰都快断了。
因为水田是直接撒种,即使掺和了草木灰,可是撒起来还是不均匀,所以田里的秧苗长得也格外的不均匀,密集的地方需要拔掉,稀疏的地方需要补上,秧苗在田里杂乱地长着,后面除草可不是一般的费劲儿。
“其实我也没种过田,以前我们家的田地都是我阿爷他们打理的,我阿爷不在之后家里的田就佃出去了。我这也是无意间在我爹的书里看到的,说是这样种能保证成活率,也好打理。”赵春兰胡扯道。
“亏大哥也读了那么多年的书呢,连这法子都不知道。”陈香芹嘟囔道。
“陈大哥读的是科考的书,哪像我也就翻翻几本杂书,那些书我爹也是不看的,放在家里都落灰了,只可惜如今都没有了!”
赵春兰心吓一跳却面上不显,故作伤感地说道。
见赵春兰满脸悲伤,陈家人急忙转开话题。
送走陈家人,赵春兰一边在附近砍着杂树,一边等着陈香芹回家拿篓子,两人约好了等下一起上南坡摘木耳。
前几天连着下了好几天的雨,家里的柴火都烧得差不多了,房屋周围有不少杂树和灌木,砍了放院子里晒上几天,到时候垒在屋子后面或两边的棚子里以备不时之需正好。
而且砍了周围的杂树,屋子周围空旷些,视野开阔些也好,免得藏了什么东西或贼人都不知道。
不到两刻钟陈香芹就过来了,让她意外的是同行的还多了一个人。
“春兰,我娘她非要和我们一起。”
小姐妹俩并排跟在吴巧身后,陈香芹尴尬地小声说道。
从赵家回去,一路上吴巧就想着,现在田里的活不多,自家男人一个人侍弄就行了,一般这种时候她都是在家里打络子,攒多了拿到城里去换钱,也好给自家儿子添些零用。
山上的蘑菇来来去去也就那几种,卖到城里最多也就八文钱一斤,珍贵的也有,但就算运气好能摘到个半斤就不错了,那还不如她在家里打络子呢!
可是今天中午吃的那木耳就不同了,听孝武说南坡那边好多呢,春兰那丫头也说了那东西和蘑菇一样还能晾晒,那玩意儿吃着也不错,到时候摘回来试着拿去卖,说不定还能赚一笔呢!而且晾晒起来,到时候文儿回来了也能尝尝。
“你们俩磨叽什么呢?赶紧跟上。”吴巧催促道。
“咱们到底是孩子,有伯母在也安全些,我高兴还还来不及呢,快点跟上吧,到南坡还得大半个时辰呢!”赵春兰拉着小姐妹的手赶紧跟上。
因着早上山里的菌子已经被村里人搜罗了不少,就算土里还有,下一批破土也得第二天早上了,所以下午除了进山打猎的她们倒是没遇到几个人。
许是在山里活动的人少了,山里的野物又开始活跃起来,一路上她就猎了一只野鸡和一只野兔。
南坡确实如陈孝文所说的,有不少木耳,而且品相还不错,不一会儿她们就将篓子捡满了。更让赵春兰惊喜是她在南坡那座山的北面发现了甘蔗,还是能榨糖的青皮蔗!
今天怕是不能带回去了,看来只能过后再另外找时间过来砍了。
因为上山比较晚,好在木耳比较多,采摘起来倒是没费多少时间,不过饶是如此,几人下山的时候太阳已经落山了。
在几人分开的时候赵春兰将猎得的野鸡给了陈家。吴巧假意推辞了一番,也就收下了。
因为不确定山脚的竹林会不会有竹荪,赵春兰倒没有想着和陈家人说,只想等确定了,且能寻到出售的路子了再说也不迟,要不然没有竹荪,或是摘了卖不出去,其他人或许不会说她什么,吴巧就不一定了。
赵春兰回到家的时候,家里已经做好晚饭了。饭是黄米饭,其实也就是大米掺和黍子(小米)煮的米饭,其实这已经很不错了,村里可没几户人家家里能吃得上干的。
刚开始赵夏竹煮的也都是稀饭,而且那饭是真的稀得不能再稀了!只是赵春兰每次回家,都会把稀饭倒到大海碗里重新再煮一锅,如此一来二去,她便只能煮干饭了,免得自家阿姐辛苦半天回家都没口热饭吃,还得辛苦再煮饭。
饭虽然是干的了,不过那丫头过惯了苦日子,哪里舍得顿顿白米饭?每次煮饭大半下的都是小米。
第二日天不亮赵春兰就出门了,竹荪得在它的裙伞打开前采收才好,而且若是竹荪若是不在一个时辰内采摘也会烂在地里。
好在竹林没让赵春兰失望,地里的竹荪还真是不老少,一想到前几次下雨自己错过的机会,某人心痛得不行,幸亏这次陈香芹拉着她一起上山捡菌子,要不然自己还真想不起来还有那么好的东西!
在村民上山之前赵春兰就将山脚的竹林逛了一个遍,回到家的时候更是连早饭都没来得及吃就赶着进城了,就怕这竹荪捂久了不新鲜。
陈家的板车因为陈川柏有急诊,已经被陈长平套了牛出诊去了,赵春兰没有在陈川柏家借到车便只能上别处借去,没办法东西太多了,她实在背不动。
这次进城,她找的还是之前的那家酒楼,一开始因为人家给的价格还算公道,二来她是个怕麻烦的人。
因着是新鲜东西,尤其木耳在人们的意识里还是有毒的。赵春兰毫无意外的又从旁指导了几道菜,并且“以身试毒”。
结果当然是没有意外的一致好评,木耳赵春兰只带了昨天下午摘的那一篓子,过称足足有五十八斤,一百文一斤,竹荪二十六斤,一斤五百文。
和酒楼管事交代了木耳的一些注意事项,以及怎么区分木耳有没有毒,再说明新鲜竹荪的保质期和储存方法,她便离开了。
见赵春兰没有藏私,管事的还多付了她两百文,凑了个整,一共给了十九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