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着家里粮食也都还有,昨天猎的野兔也还没吃完,赵春兰只给几个小的一人买了一串糖葫芦便返家去了。
因为进城早,赵春兰回到村子的时候还没到午时。只是还没进村,便见村口堵了一堆的人,隐约还能听到吴巧的咒骂声。
原来今早吴巧进城比她还早,家里的牛车因为陈川柏有急诊赶着去了,偏偏赶车的还是之前答应陪她进城的陈长平。吴巧心里堵着气,她干脆租借了陈天冬家的牛车拉东西进城。
然而她可没有赵春兰的运气,蘑菇倒是算卖出去了,但是木耳又原封不动地拉了回来,好巧不巧的,刚进村就遇上了她的死对头,村头的赵寡妇王赵氏。
两人针尖对麦芒,一句赶着一句就把木耳的事儿给扯出来了。
赵寡妇嘲讽她脑袋被驴给踢了,竟然相信木菌子可以吃,咋没把他们一家给吃死。
吴巧本来就不是个吃素的,更何况在城里吃了瘪回来,两人直接干起来了。
赵春兰到村口的时候两人刚被村民分开。
吴巧眼尖,看到赵春兰走过来连忙挣脱开去,“春兰丫头,你跟有道家的说说,这木耳是不是可以吃,那臭婆娘居然敢咒我们死!”
赵寡妇的男人叫王有道,她过门不到半年就没了,也没给她留下个一儿半女的,寡妇门前是非多,平日里面上村里人都叫她一声有道家的,背地里都觉得她命硬,直接叫她赵寡妇。
吴巧扯着赵春兰就往前带。
好吧,本来还想带着陈家悄咪咪地先挣上一笔再说呢,哪知道……还好竹荪的事儿还没有来得及和陈家说,要不然她得后悔死。
既然木耳的事儿已经被捅出来了,赵春兰也不好再瞒着,便将木耳确实可以吃,也可以卖钱,以及采摘需要注意的事项说了一遍。
一听到木耳不但可以吃,还能卖钱,还一百文一斤,村民们都傻眼了,吴巧的眼睛更是睁得老大。
“春兰丫头你说的是真的?”刚巧赶来的刘广生不可置信地问道。
“里正爷爷,是真的,我这不刚从城里回来吗?”
“春兰,那木耳你真的卖出去了?我这也刚从城里回来,人家看到我卖那玩意儿都说我是……”吴巧瞥了赵寡妇一眼,便将后面的话吞回去了。
“是真的,不过木耳的价格要看品相,不同的品相价位自是不一样的,具体能卖多少钱伯母去问问才知道,就是中央大街的福满楼。”
“行,我这就去,这就去!”现在木耳的事儿大家伙都知道了,吴巧都后悔死了,她得赶紧去,要不然后面货多了说不得酒楼还得压价,那她岂不是更亏!
还好她没有把南坡说出来,不过想到山就在那里,村里人迟早会发现,她得赶紧卖了货好回来继续摘。
村里有反应过来的也都赶紧回家去了,生怕被别人赶在了前面。而赵春兰也赶紧往回赶。
不过与别人不同的是她可不是为了赶去摘木耳,而是冲着那些长着木耳的枯树去的!不错,她要自己种植,虽然不一定成功,不过总得试试不是?反正有现成的种菌树干。
赵春兰来回跑了几趟,路上倒是也碰到几拨村里人,不过因着这回她学精了,将种菌的树干用干柴包裹着,直接挑着回来,背后只背了个小背篓,里面顺带装了少许的木耳。
在南坡赵春兰是看到了陈香芹的,不过鉴于她有那样一个娘,这事儿她便远远的避着了,虽然陈家与她有恩,陈家人对她们也都不错,能帮的她也会帮一把,但是她自己也有自己的底线,若是超过了那底线,哪天恩人变成仇人就不好了。
连着几天早上早起摘竹荪,下午便当搬运工,不是往家搬树干就是搬甘蔗。
竹荪摘了几天因为不再下雨便没了,不过前前后后再加上木耳她也卖了将近一百两。
村里人在尝到了木耳的甜头之后,尤其是木耳在各个酒楼畅销之后,价格不降反升,如今是个个盼着老天能久不久的下一场雨。
想着自家矮房那边每天不断产出的木耳,每次进城都得找人借板车确实是不方便。赵春兰从酒楼出来之后咬咬牙直接去了一趟牲口行。
在牲口行转了一圈,她有些拿不定主意,不过想着家里也就那几亩地,而且她也不会赶牛使犁耙,便有了决断。
再从牲口行出来的时候,她也是有车的人了。不过因为不会赶车,她只能花二十文雇了一个伙计,请他教她赶车,两人从城西赶到城东,又在东城郊跑了几圈,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她总算是学会了。
因为昨晚纠结着要不要买车,早上出门她带了二十两,卖木耳挣了六两,如今买了骡车加上车架和车棚子一共花了二十二两,手里还剩四两。
原本她想着是不是要买辆牛车的,可是一头壮年的牛就要二十二两,若是加上车架和棚子得二十五两呢!
也不是她买不起牛车,而是她觉得骡车更有性价比。虽然骡子不能繁殖,可是它跑得比牛快啊!骡子耕地虽然麻烦,但是边边角角都能耕到,要是使得好耕得可不比牛差,吃的比牛少,耐力比牛强。
想着反正如今自己有车,家里的粮食也没多少了,她便又上粮行买了几十斤的糙米。
因为早上进城的时候借的是别人家的板车,返家时只能把那板车套在骡车后面,她赶起车来只能小心翼翼,生怕一不小心翻车了。
“呦,春兰你家这是买了骡车了!”
赵春兰的骡车刚进村就有人搭话问道。
“丫头,咋不买辆牛车呢?这骡子可下不了崽!”村里一老妇人摇头叹息。
“五婆婆,这不是钱不够吗,这攒了些日子,把钱都用上了,不过我觉得这骡车也挺好。”
赵春兰故作天真道。
“这倒也是。”
村口的几个妇人倒是没再说什么,毕竟几个孤女,没有饿死还能自立门户,如今连车驾都买上了,这已经很是不错了。
虽然如今村里不少人家都置办了牛车,可是要知道在摘木耳卖之前他们村也没几户人家能买得起骡车的。
其实赵春兰的钱早就够买车了,只是她们一家子都是孤女,若是做出头鸟被人眼红给打下来就不好了,所以挣了钱也只能藏着掖着,自己偷偷改善伙食。
近来村里人靠摘木耳,挣了不少银子,为了方便进城不少人家都置办了牛车,反倒是她的骡车不显眼了,不过这正是她想要的。
本来还想着再置办些田地或是建几间砖瓦房,看来只能先搁置了,毕竟在村里小广播的宣传之下,今天山脚赵家刚刚置办了骡车,花光了所有积蓄。
不过也正好,刚好免得有些心思不正的又盯上她们家。毕竟也就几个小丫头,夜里遭贼那是防不胜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