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网游动漫 > 岁月诗痕:那些触动心灵的歌赋 > 《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李白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赏析

起笔不凡,以问开篇:“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诗人举起酒杯,向青天发问,明月何时就已存在?这一问题破空而来,显示出李白诗歌一贯的浪漫与大气,瞬间引发读者对宇宙奥秘的思索。

描绘月景,奇幻优美:“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将明月比作飞镜,生动地描绘出月亮皎洁明亮,穿过云雾,洒下清辉的景象。“但见”“宁知”两句,从夜晚月亮从海上升起,写到清晨月亮在云间隐没,体现出诗人对月亮运行规律的好奇与探寻。

神话入诗,增添韵味:“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引用玉兔捣药、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月亮神话色彩,同时引发人们对月宫世界的遐想,也流露出对嫦娥孤独的同情。

哲理思考,感慨深沉:“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这几句诗将时间维度纳入对月的思考,今人与古人虽如流水般更迭不息,但看到的却是同一轮明月。诗人在此表达出宇宙永恒而人生短暂的感慨,充满了对生命的哲思。

回归现实,寄愿于月:“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面对永恒的明月和短暂的人生,诗人认为在欢歌饮酒时,月光能长照酒杯,便是一种慰藉。这一结尾既体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又有一种及时行乐的旷达,与前文的哲理思考相呼应,使整首诗的情感更加丰富深沉。

整首诗意境奇妙,将对明月的赞美、神话传说、哲理思考与人生感慨融为一体,充分展现了李白诗歌浪漫飘逸、意境开阔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此诗是李白应友人贾淳之请而作,具体创作时间不详,有人认为作于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当时李白可能处于游历或与友人相聚的情境中,在某个夜晚,与贾淳一同饮酒赏月。面对明月,引发了李白对宇宙、人生和时间等问题的深刻思考,于是他停杯凝思,向月亮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如“青天有月来几时”,并将这些思考和感慨融入诗中,通过人与月的对照、景物描绘与神话传说的穿插,塑造出崇高、永恒、美好而又神秘的月的形象,表达了对宇宙和人生哲理的深层思索。

创作背景对作者的影响

增添浪漫情怀

因在与友人饮酒赏月时创作,美酒激发灵感,明月引发遐想,使诗人能尽情驰骋想象。诗中“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等句,借神话传说发问,充满浪漫色彩,体现出李白豪放洒脱的浪漫情怀。

强化对自然的敬畏与好奇

在宁静的夜晚,面对高悬天际的明月,诗人更易感受到自然的伟大神秘。创作背景促使李白在诗中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好奇,如“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直接抒发对明月起源的追问,展现出对自然奥秘的探索精神。

烘托出孤独与豁达交织的心境

与友人相聚饮酒,本是热闹场景,但明月的永恒与孤独,又让诗人产生孤独之感,如“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既叹人生短暂,又有及时行乐的豁达,在孤独与豁达中,尽显诗人复杂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