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网游动漫 > 岁月诗痕:那些触动心灵的歌赋 > 《九日蓝田崔氏庄》杜甫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赏析

首联:“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诗人开篇便点明自己因年老而悲秋,“老去”一词,直陈岁月流逝带来的无奈,而“悲秋”是古代文人常见的情感,杜甫此时不仅有对自然季节变化的感慨,更有对自身境遇的哀伤。“强自宽”体现出他努力想要自我宽慰。“兴来今日尽君欢”,话锋一转,表明今日在友人处作客,兴致来了,要尽情与友人欢乐,展现出诗人试图摆脱悲秋情绪,享受当下聚会氛围的心态,为全诗定下了情感基调,既有悲伤底色,又有暂时的欢乐。

颔联:“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此联化用了孟嘉落帽的典故。孟嘉在重阳节宴会上,帽子被风吹落而不觉,尽显名士风度。杜甫此时头发稀疏,担心帽子被吹落而露出短发,自觉难堪,故而笑着请旁人帮忙扶正帽子。“羞”字生动地表现出杜甫因年老体衰、头发稀少而产生的尴尬之情,“笑倩”则又显示出他努力化解尴尬,以一种豁达幽默的态度面对,在自我调侃中透露出复杂情绪,既有对时光流逝、容颜老去的伤感,又有不愿因这种伤感破坏聚会气氛的隐忍。

颈联:“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诗人将目光投向远方,描绘出蓝水从众多山涧汇聚后奔腾落下的壮阔场景,以及玉山高耸,两峰并立,透着寒意的雄伟景象。“远”字凸显蓝水源头之遥,“千涧”强调水源之多,展现出一种宏大的气势;“高”字突出玉山的巍峨,“寒”字不仅写山的寒冷,也暗示出诗人内心因境遇而生的凄寒之感。此联借景抒情,以宏大壮阔的山水之景,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悲凉,同时也蕴含着对自然永恒、人生短暂的感慨。

尾联:“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诗人由眼前的聚会联想到明年此时,发出“明年此会知谁健”的疑问,表达出对生命无常的忧虑。在古代,重阳节有佩戴茱萸祈福消灾的习俗,诗人“醉把茱萸仔细看”,借醉酒后仔细端详茱萸这一细节动作,进一步强化了对时光流逝、生命脆弱的感慨。明年今日,不知还有谁能健在,这种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与前文的悲伤、豁达等情绪交织在一起,使全诗情感达到高潮,余味悠长。

诗歌主旨

《九日蓝田崔氏庄》通过描写重阳节在崔氏庄的聚会,抒发了诗人杜甫因年老体衰、政治失意而产生的悲秋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他在友人聚会中努力欢乐的豁达一面。诗中既有对时光流逝、生命无常的感慨,又有对自然山水的赞美与借景抒情,将诗人复杂的情感与深刻的人生思考融为一体,体现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特点。

创作背景

杜甫创作《九日蓝田崔氏庄》时处于人生困境,创作背景如下:

- 政治失意:乾元元年(758 年),杜甫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此前杜甫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积极入仕,却因直言进谏触怒肃宗,仕途急转直下。此时担任的司功参军是个负责地方祭祀、礼乐、学校等杂事的小官,与他的政治抱负相去甚远,政治上的挫败使他内心充满苦闷与无奈。

- 生活困苦:仕途不顺连带生活也陷入窘境。当时社会动荡,安史之乱虽尚未平息,但已对民生造成极大破坏。杜甫一家生计艰难,生活物资匮乏,这让他饱尝生活的艰辛,加深了他内心的愁苦情绪。

- 节日聚会触动:重阳节,杜甫应友人之邀,来到蓝田崔氏庄参加聚会。在这个本应欢乐、团聚且充满传统习俗氛围的节日里,面对友人相聚的热闹场景,杜甫的内心却百感交集。周围的欢乐与自身的困境形成鲜明对比,自然引发他对人生境遇、时光流逝等诸多感慨,从而促使他写下此诗,借诗抒发心中复杂的情感。

创作背景对作者的影响

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的创作背景,即政治失意、生活困苦的现状与重阳聚会的情境,深刻影响了诗歌的情感表达:

奠定悲秋与自伤的基调:政治上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远离政治核心,抱负难展;生活中又饱受困苦。这种境遇使诗人内心本就充满愁绪,遇秋更添伤感。“老去悲秋强自宽”,“老去”是对年华流逝的无奈,结合仕途不顺,更觉人生暮年一事无成;“悲秋”不仅是对秋景的自然反应,更是借秋景抒内心之悲,为全诗奠定了悲伤的基调。他努力自我宽慰,却难掩背后深深的自伤情绪。

增添豁达背后的无奈:尽管处于困境,在重阳友人聚会的场合,诗人“兴来今日尽君欢”,试图享受欢乐。但联想到自身处境,这种豁达并非全然畅快。颔联“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借孟嘉落帽典故,表面豁达幽默,以自嘲化解尴尬,实际却无奈。头发稀疏暗示年老体衰,是生活困苦与政治压力的体现,努力展现的豁达背后,是对现状无力改变的深深无奈。

借景强化孤独悲凉:颈联“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描绘宏大寒冷的山水之景。蓝水汇聚千涧落下,玉山两峰并立生寒,结合诗人境遇,此景不仅展现自然壮观,更衬托其孤独。仕途不顺、生活困苦使他在社会中孤立无援,山水的宏大与个人渺小形成对比,“寒”字既写山之冷,也暗示内心悲凉,强化孤独与悲凉之感。

加深对生命无常的忧虑:政治与生活的困境,让诗人深感人生变幻莫测。重阳聚会欢乐场景,引发对未来不确定的思考。“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在佳节想到明年不知谁还健在,这种对生命无常的忧虑,因当下困境而加深。仕途挫折与生活困苦让他意识到命运难以掌控,更珍惜眼前聚会,也更担忧未来变故,使诗歌情感更显深沉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