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士卒身穿的都是皮甲,而且还是那种只护住了上半身胸部和背部的,头上也只带着了个皮弁。
就这都还算好的了。
他见过更简陋的。
只是在布衣的前面镶嵌着几个皮制的甲片,套在士卒身上。
这就算是披甲了,而且穿的穿的几乎都是草鞋。
看了一眼下面的人。
嗯!
很好!
脚上都换上了清一色的皮靴。
这点他倒是满意了。
工匠坊的动作还是很快的。
一天就能完成了几百双皮靴的缝制。
武器也不差,已经一人装备了一柄卷云刀和长枪。
环首刀轻便但刀身窄不怎么耐砍,他准备作为副武器,主要装备在骑兵和弓箭手上。
步战的士卒主要还是配备宽厚的卷云刀、盾牌和长枪。
至于为什么没有换铠甲?
因为现在只打造了五百套,完全不够这八百人换的。
最主要就是因为没人。
毕竟建造厂房和作坊都需要人。
之前招来民夫在昨天才刚刚完成工匠坊的后续工作。
整个工匠坊也才算是正式运作了起来没几天。
而且,如果不是新招的两千多新兵承担起来大营的内部建设,估计这八百士卒也抽不出身来。
一句话,现在的他缺人,严重的缺人。
杨升练兵直接从早晨的跑步开始,然后吃完早点之后是站军姿。
新兵和老兵的差距一目了然。
八百士卒一连跑十圈下来队列都是整整齐齐的。
每天上午都是站满一个时辰,之后是列队、稍息、立正、练习齐步走。
吃过中午饭,休息半个时辰,开始练体能,负重。
这里他引进了后世的引体向上和俯卧撑等体能训练方法。
士卒的体能锻炼自然也有他的考虑。
他要为以后做好准备。
毕竟一套铁质的铠甲,在配上护腕和护腿怎么的也有二十多公斤。
再加上武器和其他东西可能要到二十五公斤以上。
如果这些东西分担在身体和四肢后都负担不起来,自己这些肉食和粮食岂不是都白吃了。
负担起来还只是前提,他要的是每日盔甲兵器齐全,这些人也能正常行军和进行长时间的厮杀。
这样一来后勤的压力就会大大减少,而且遇到突发情况随时可以投入战斗。
要知道,在后世的军队中负重随随便便都超过三十公斤。
像美军更是达到了惊人了五十公斤。
他这样已经是降低标准了!
这也是古代为什么大军在行军途中容易被人偷袭,然后就算再精锐的士卒都没有丝毫反抗能力了。
往往都是几千人埋伏上万人都能获得胜利。
一方面是因为在行军过程中,士卒为了保持体力基本是不穿铠甲的,只拿一些轻型武器。
主要武器和铠甲都由后方的辅兵负责运输,士卒因为要保持体力问题,所以全部选择轻装上阵。
当一方装备齐全,另一方几乎是赤手空拳,这战争胜负就已经很明了了。
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古代士卒因为伙食问题,因为常常吃不饱导致体能比较弱。
携带武器和装备就不能长时间的行军。
第三就是军心问题,因为不知道对面埋伏了多少人,所以遇到埋伏之后自己就乱了。
嗯!
有些扯远了。
而现在在大营里面练负重最好的办法就搬运东西。
大营的建设需要从外面源源不断的运输砖石等物品。
这些全部都由这八百士卒配合新入营的士卒完成。
到晚上的晚饭过后,就开教这些士卒识字。
杨升之所以教他们识字不是异想天开。
而是要开阔他们的眼界,凝聚军魂。
也想让他们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战。
毕竟今日是刘家兵,后天是曹家兵,这样可不行。
要让他们知道,大汉民族是这个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
任何敢于侵犯我们国土,损害我民族利益的都是我们的敌人。
也要让他们明白,自己为什么而战!
是为民族利益而战,而不是为了某个人的富贵。
而杨升的出现就是带领他们重现昔日大汉的荣光。
可是一连两天进展实在太慢了。
而且效果也不明显。
起初关羽几人,甚至是一部分士卒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但杨升的一句话让众人都沉默了。
他说道:“你们不可能一辈子都当士卒,你们将来如果立功了当了将军,看不懂军令或者大字不识一个岂不是丢人?”
好嘛!
这口鸡汤下去,他感觉这些士卒训练的更加卖力了。
但几天下来,他一次性给八百人上课,但进度始终都不理想。
好在这八百士卒中有几十人都是识字的,分担他的压力。
不得不说这个时代还是可以的,识字率高达百分之二十以上。
而且还没经过裹小脑,不!是裹小脚的时代,汉朝男女都有不少人识字,大家也不反对女子学习。
他直接把这几十人挑选出来,他每天晚上都单独给这些人上课。
这个时代的人一到了晚上眼睛就看不清东西,原因就是因为营养不良又缺少维生素,导致了夜盲症。
好在之前就开始每人每天一个苹果和有了充足的营养,这才有所改善。
随着队列的训练越来越成熟,战阵的组合也磨炼的越发纯熟。
到了现在,已经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从进攻的箭矢阵,到防守的盾阵的转换。
他的练兵方法有些惊到了关羽几人。
因为在几人的认知中,能熟练的结阵,然后会用环首刀或者长枪了,这样的士卒就是难得一见的精锐了。
能闻鼓而进,闻金而退,熟悉各种战阵,敢于死战的士卒完全就是精锐中的精锐了。
在几人的认知当中,就算是最精锐的士卒也只是三天一操,普通士卒十天一操,更甚至是一个月一操。
原因就是粮食不够吃,毕竟要操练也要让士卒吃饱,不然软绵绵的操练也没多大意思。
哪有像杨升这样的,每天都操练还是全天操练,十天才休息一天。
看这操作完全不是在练兵,反而像是在培养武将。
这也是杨升最初的用意,一支军队从来缺的不是统兵的大将和帅才,缺的都是基层的军官。
他要培养的就是基层的军官,这八百人会作为种子。
其他人全部进入军中,担任伍长、什长、队长这些基层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