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巳节虞国公府的春日宴,谢无昙本不打算去的,但最终拗不过常惜嘉的死缠烂打,硬生生地被其拽到了国公府。
国公夫人很懂雅趣,以诗棋琴茶四艺,开了赛局,若得头名就有彩头拿。
谢无昙二人到场时诗、棋都已比过了,琴局则将将过半。
常惜嘉琴艺下过功夫,且不说能弹得多好,便是赏评琴技上,便不像谢无昙一样只能听个热闹。
几个小姐公子轮番上,常惜嘉的赏评基本都说在了点子上。
“说到琴艺,你那大姐的才是精湛绝伦,只可惜今日未到。”常惜嘉发出一声叹息。
谢无昙正拿着一块糕点吃,只随手指了一棵花树下抱着琴的美人道:“谁说未到,不是在那里吗?”
常惜嘉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后,整个人都傻眼了,“那……那是谁?”
谢无昙道:“明知故问,不就是我大姐谢灵犀。”
常惜嘉咂舌,半晌才道:“怎的,你谢家还会变脸术。”
谢无昙一笑,正要答她,身后却坐下一人,并接口道:“是了,我娘方才还将她认成二小姐,让人打听她来着。”
常惜嘉转头对上沐璟霆,不禁揶揄道:“小公爷今日这么闲,不用陪郡主?”
沐璟霆扶额,不想在谢无昙面前提起海陵郡主,遂转了话头,三人东拉西扯说了一阵,便有小厮过来请沐璟霆。
“小公爷,夫人说今日您是主人家,不能只坐着,让小的来请你过去呢。若您不愿过去,她就亲自来请了。”
沐璟霆闻言变了脸色,就差点没拍桌而起。谢无昙有些怕他一怒之下牵连到自己,开口劝道:“小公爷还是去忙吧,我与嘉嘉不需你招呼。若要叙旧,我们几人可改日再约。”
得了谢无昙的承诺,沐璟霆才悻悻而去。此时琴艺已比到尾声。如常惜嘉所料,谢灵犀拿下头名,国公夫人亲赠了一张古琴。
谢无昙虽不擅琴律,但对藏品还是很有眼力,仅远远的一眼便识出那是前朝的独幽,不禁感叹道:“国公府真是大手笔,一个小小的春日宴便拿出独幽做头筹。”
常惜嘉戏谑道:“可不是财大气粗,你现在后悔还来得及。只消你点头,这国公府的家财日后全是你的。”
谢无昙讪笑,若真如常惜嘉说的这般简单,那倒也不错。可惜十年内国公府都由不得沐璟霆做主,哪怕是他的亲事。
不远处的八角亭中,国公夫人一双眼不正往其中一棵桃树下打量。
“那位才是谢二小姐吧。”一位夫人与她道。
国公夫人露出个似有似无的笑,并未搭话。方才她将别人当成了这位谢小姐,那女子肤色白皙,粉面桃花腮,剪水秋波瞳,在一众贵女中也算出挑的。但美则美矣,长相却有轻浮媚态。
国公夫人直嫌自家儿子眼光差,哪知只是闹了个误会。
再看正主谢二小姐,与她相比,方才那位便只余下媚俗,连美怕是都称不上了。
但再美的女人也比不上门第,国公夫人望向沐璟霆身边的海陵郡主,她对这个未来儿媳妇很是满意,不仅家世好而且还是个好生养的。
此时已经开始斗茶,这一局的彩头竟是一幅画作。
常惜嘉一看之下立时来了兴致,甚是激动地抓住谢无昙的手道:“如儿,是《早春图》,这画竟然在虞国公府。
你可知这画本是我常家的藏品。当年我爹落魄时,又遇着我哥生了场大病,他只能将收藏多年的《早春图》当了,多年后再有机会去赎时,这画早已易主。十多年过去,现在他都觉遗憾。”
说到此处,常惜嘉颇有感叹。看着架上挂着的画作,眼中皆是不舍,不禁又道:“可惜我不擅点茶,不知道谁能拔得头筹,若对方肯割爱,万两银子也是值得的。”
“哪里用得着如此麻烦。”谢无昙开口,故作书生模样,拱手一礼,继续道:“若是小姐喜欢,在下愿为小姐谋得。”
常惜嘉被逗笑了,正欲调侃几句,却见谢无昙已召来了小厮,将自己的名字报了上去。
斗茶不像拂琴,需要一个个上前弹奏,只要茶具够多,便可多人同斗。
今日斗茶斗的不是点茶而是茶百戏。参与的十多人,用同样的茶饼,同样的水,同样的茶器,那比的便是手上的技艺。
谢无昙坐在最前排,一丈开外的八角亭中设有主席,坐的是国公夫人及几位诰命夫人。
本朝推崇茶艺,这些官家夫人们皆是其中高手。仅凭一众小姐才子击拂的动作,最后的结果可见一斑。
谢无昙的点茶技艺师承崔铭修,前世崔铭修曾在宫宴上为众臣点茶,帝灏赞之:白乳黑盏,如疏星淡月、轻云渐生。
谢无昙跟这崔铭修学了两年,手板没少挨,但茶艺依然不佳。沫饽不细腻,咬盏不紧。每次见她点茶,崔铭修总能挑出问题来。以至于后来,她都怕了他。
然而,重来一世,再无人拘着她学时,她的茶艺反而炉火纯青。从前只当她与崔铭修八字不合,后来才知点茶一道,切忌心浮气躁,那时一味想要讨好崔铭修,不免心猿意马。
谢无昙的茶已经点好,开始下汤运匕。已将她看了许久的国公夫人很是好奇,从亭中走到她桌前。
丹青刚好起笔,一柄汤勺灵活得像执笔在手。只片刻,一幅山水画跃然而现,远处山峰耸拔,近处圆岗层叠,不正是这局的彩头《早春图》吗。
国公夫人讶然,虽说斗茶需现场展艺,但茶百戏中所绘丹青不拘,所以通常会选自己练习过的图案。如谢无昙这般即兴而作,几人能有她这样的魄力。
待到众人都完成了百戏,主位上的几位夫人开始评赏。毋庸置疑,谢无昙拔得本局的头筹。
大学士夫人不禁感叹道:“谢尚书家这两位千金,真可称是帝都双姝。一个琴艺超群,一个茶艺卓凡。看来谢尚书是会养女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