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婶,你也知道我们家的情况,连饭都吃不饱,这才想办法从外头弄点吃的,要是给了你,我们吃什么?”
“这不是还有这么多吗,你们怎么吃得完。
就给我一条,也不碍什么事,是不是?”
张蔓月以前觉得自己活了这么多年,见过形形色色的人,直到今天她才发现自己的阅历还是浅了。
她是怎么好意思说出这种话的。
“河里的鱼还多呢,你怎么不去拿?”
“你这人怎么回事,我好声好气跟你说话……”
张蔓月懒得听她多说,招呼上两小只,拎着桶走远了。
春雨婶看着她们的背影,呸地吐了一口口水,“厉害什么,还不是个克夫命。
老的小的都克夫,家里就没有男人命,活该。”
也就是张蔓月没有听到她骂人,要是让她听到这话,非得过去把她的嘴撕了。
李母刚把蕨根粉收拾好,看到她们拎了两桶鱼回来,可吓了一大跳。
“怎么这么多鱼?”
“不知道,今天运气好。”张蔓月把鱼拎进厨房,“娘,你帮我把鱼收拾收拾,我今天炖鱼汤去卖。”
“这么快,今天就要去?”
“这么多鱼留在家里也不好,我现在熬好鱼汤,赶到镇上刚好赶上午饭。”
“行,我先杀鱼。”
她们俩齐心协力,把鱼拾掇干净。
这是张蔓月第一次出摊,她不敢卖太多,只熬了两锅鱼汤。
家里还有几根竹子,她就把竹节砍下来,洗干净了,到时候装汤给人试吃。
她趁着人不注意,往鱼汤里滴入一滴灵液,本就浓郁的鱼汤,香气更加霸道,馋得隔壁家的孩子都哭了。
“真香。”
李母吸了一口香气,觉得她的这个生意或许能做起来。
张蔓月在熬鱼汤的空档,准备了一块干净的布,铺在簸箕上,把小麦捞出来,铺开在簸箕上,再用干净的布把小麦盖上。
李母问她,“月月,你这是在做什么呢?”
“我打算自己做饴糖。”
李母惊讶地看着她,“你会做饴糖?”
“会吧,应该能成功的。
娘,你帮忙看着点,不要让人乱碰。”
李母点点头,“成,我知道了。”
鱼汤煮好,张蔓月把鱼汤盛到木桶里,用布盖上放进背篓里,还有一个小桶则是自己拎着。
“娘,我走啦。”
“你自个人小心点。”
“我知道的。”
张蔓月到镇上的时候,差不多到午时了,刚好是做饭吃饭的时候。
她找了一处比较热闹的小巷巷口,把小凳子放下,将木桶放在凳子上,稍稍掀起盖着的白布,鱼鲜味就飘了出去。
“卖鱼汤喽,新鲜又好喝的鱼汤,免费品尝,不好喝不用买……”
巷口来来往往有不少人,听到这儿有免费可以喝的鱼汤,纷纷朝这边看过来,还有的走过来看究竟。
特别是小孩子,听到有吃的,一个个跑过来,眼睛亮晶晶地看着她。
“真香呀。”
鱼汤的味道确实浓郁,这会儿已经凉了,却没有闻见一丝腥味。
那鱼汤看起来奶白奶白的,上头还撒上翠绿的葱花点缀,特别好看。
有家长陪同的孩子,闹着要喝鱼汤,“我要喝鱼汤。”
大人们见自家孩子闹得厉害,再加上鱼汤是真的香,就问张蔓月:“你这鱼汤怎么卖?”
“一碗七文钱,有汤有鱼,拿回家去热一热,加点青菜就够吃一餐了。”
这价钱有点贵了。
要是买活鱼,一条鱼也就三文钱。
问过的人摇摇头,想要走人。
张蔓月盛了点鱼汤放进竹筒里,笑着说道:“这是我用祖传秘方做出来的鱼汤,鱼鲜汤浓,味道是一等一的好。
来,你们先尝尝,要是觉得不满意,不用你们买。”
那人半信半疑地看着她,不相信有这样的好事。
还真的能免费吃东西?
看到递到面前的竹筒,她说道:“这可是你说的,不好喝不用买。”
“是我说的,大伙儿都可以做见证。”
听她这么说,那人终于放心了,接过竹筒尝了一口,是挺鲜的。
旁边看热闹的人,忙不迭问道:“味道怎么样?”
“还行,挺好喝的。”
她旁边的小儿子闹着要喝,那人把竹筒递给孩子,“慢点喝。”
小男孩接过竹筒,“咕咚咕咚”喝了起来。
只可惜鱼汤太少了,他吃得不够过瘾。
“娘,我要喝鱼汤,我要喝鱼汤。”
那人被孩子闹得没有办法了,朝那孩子说道:“你回家拿个大海碗来,跟你奶说买鱼汤用的。”
那孩子高兴了,屁颠屁颠地跑回家去。
张蔓月打了好几个竹筒,发给旁边的人尝尝,“大伙儿都来尝尝,免费品尝,不要钱。”
尝过鱼汤的人,有些觉得味道不错,回家拿碗。
还有的觉得太贵了,尝完就走,还有的只喝了一口,还把鱼汤拿回家给孩子喝。
大伙儿发现她当真没有拦着,依旧笑盈盈地看着大伙儿。
有些人不好意思了,白吃白拿不像样。
加上自己的孩子闹着要喝鱼汤,他们让孩子回家去拿碗过来。
刚刚的那个孩子抱着一个大海碗过来,比他的脑袋都还要大。
家里的大人接过碗,跟张蔓月说道:“大妹子,你可得给我挑大点的鱼。”
“好咧,我肯定给你挑最大的一条。”
张蔓月捞出一条煮好的鱼,打了三勺的鱼汤,把大海碗装得满满的。
“大姐你拿好了,要是觉得好吃,欢迎下次再来买。”
“好咧。”
那大姐付了钱,拿着鱼汤回家去了。
这么一大碗,家里人都能吃上了。
陆陆续续有人过来买鱼汤,张蔓月一下卖出去七八份。
人都有从众心理,周围的人看见这么多人买鱼汤,估摸着味道不错,也围过来看看究竟。
一个时辰,她卖出去二十多份的鱼汤。
卖到后头鱼比较小,她就用一条大的,搭一条小鱼,绝不让客人吃亏。
午时过了,大伙儿饭也吃完了,客人就少了很多,她卖出去最后三碗鱼汤,就收摊了。
桶里还有三四条鱼,张蔓月没有继续等下去,打算拿回去。
要是加点豆腐的话,鱼汤估计还能多卖一文钱。
可他们村离镇上太远了,不好早上过来卖豆腐。
要是这会儿买回去,天气太热了,她又怕豆腐会臭,只能作罢。
赚钱了她心里高兴,去猪肉摊看见还有排骨,她买了两根,打算回去做红烧排骨吃。
她买了几斤的黄豆,还还有黑豆,去面馆吃了三大碗面,心情颇好地回了家。
李母正在家心情着急地等着她,不知道她的生意做得怎么样,看见人过来,她立刻走上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