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刚到大明,天幕直播就来了 > 第59章 洪承畴吐槽崇祯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虽然洪承畴已经陷入了想死都难的地步,但天幕似乎并没有放过洪承畴的打算。

第六题答题完毕之后,并没有继续往下进行到第七题,反而如同当初在洪武时空,蓝玉那个小节目一般,又放了一段自编自导的吐槽大会。

当然,这一次天幕上吐槽者换成了一身满人官服的洪承畴,当然人物是如同开始一般出现的李靖那样的卡通形象,而被吐槽者则是端坐在北京紫禁城大殿外的崇祯皇帝。

虽然虽然没有明说是谁,但无论是洪武时空还是崇祯时空,又有谁不知道这个形象就是此时正跪在崇祯时空大殿外的洪承畴呢?

--

【开场那道令朱棣熟悉的向天再借五百年音乐起,洪承畴身穿满清一品顶戴花翎,外套黄马,手持折扇缓步褂登场,作明末文官揖礼,天幕上与天幕下传来一片的\"汉奸\"嘘声】

【洪承畴:各位大明的忠臣孝子、大清的巴图鲁勇士们!我是大明辽东经略——(故意停顿)洪承畴。刚才那几声\"汉奸\"我听见了啊,建议你们去隔壁《大清吐槽会》买站票,我们这里只吐槽不聊跳槽。】

-

天幕上传来了观众那零星的笑声,面对天幕下两个时空雀无声就更显得尴尬。

-

【今天我要吐槽的这位,堪称大明第一战术微操大师,松锦之战总设计师——崇祯皇帝朱由检陛下!】

-

天幕上的追光灯扫向空着的龙椅,也同时令天幕下坐在龙椅上的崇祯再一次攥紧了拳头......

天幕上又传来了一阵“昏君!”的声音,传到天幕下,就连盛京的皇太极都皱紧了眉头.......

虽然他也认为崇祯不是什么能干的皇帝,但对于昏君这个称呼他却极不赞同的。毕竟这世间只有皇帝最无论容忍自己的臣子侮辱另一位皇帝,就如同朱元璋、朱棣父子面对蓝玉强了元益宗皇后一样。

-

【洪承畴:这位朋友注意用词,我们节目讲究文明吐槽。按照官方说法,崇祯皇帝陛下应该叫“励精图治但时运不济的悲情圣主”。】

-

“这个词到还是算公正一些?”就连天幕下的李自成、张献忠也点了点头,显然他们也认同了这一点。

此时的李自成、张献忠还没到当一心要方腊或者朱重八的地步,而更如同宋江一般,只不过一个是已经后悔招了安,另一个已经没了招安本钱而已。

--

【洪承畴:今儿能站在这个台子上吐槽一下崇祯万岁爷,我洪某人得先感谢大清崇德皇帝给的机会。(转头看提词器)哦这段不让说?那重来——全赖崇祯爷当年催战催得急,催得我连北京城门朝哪开都忘了!】

--

天幕上再一次发出了一片为了哄托气氛而发出的哄笑,甚至出现了卡通人物张若麟举着\"催\"字牌晃动的场景,这令天幕下的张若林也是一哆嗦,生怕自己也成了洪承畴这样的小丑.....

--

【洪承畴:要说咱们崇祯爷啊,那可是大明第一\"时间管理大师\"!天不亮批奏折,夜半三更传手谕——\"洪卿家,限你午时三刻与东虏决战!\"】

【(模仿新闻联播腔)下面进入正题,先说松锦之战这个史诗级战役——崇祯皇帝给我的要求是\"速战速决\",给的预算却是\"拖欠军饷\",要的成绩却是\"全歼清军\",给的期限是\"昨天就要\"。】

--

天幕之上又出了两个卡通形象,一个是王承恩捂脸的样子,另一个则是兵部尚书陈新甲拍桌大笑的样子。

而天幕之下同样再关注着上面洪承畴那荒谬表演的两个人,现在就恨不得现在就冲上天阶将洪承畴给打死了。

--

【洪承畴:当年在松锦前线,我这边正部署\"步步为营\"战术,万岁爷的八百里加急比午里传眼还快——(掏空气卷轴)\"洪爱卿,朕夜观星象,明日巳时宜破敌\"!我抬头看天,好家伙,乌云密布连北斗星都看不见!(天幕上的卡通洪承畴突然变脸)辽东与北京也不远啊,天气变化就这么大吗?】

--

天幕下,正在武昌督军的杨嗣昌气得连西洋眼镜都掉到了地上,一旁的左良玉吓得慌忙去捡).....

--

【洪承畴:要说皇上这微操技术,放在军营中绝对能当红衣大炮指挥官!(模仿指挥动作)\"往左打轮!快放红衣大炮!哎哎哎右边有建奴骑兵!\"(突然撒手)得嘞,十三万人马直接开沟里去了!】

【洪承畴:看看这作战方案,第一页写着\"集中优势兵力\",第二页就是\"分兵六路合围\",第三页更精彩——\"若战事不利,可退守宁远\"。】

【洪承畴:皇上您搁这儿学罗贯中写三国演义呢?当皇太极是袁绍吗?(拍桌)最绝的是决战当天,八百里加急送来最新指示:\"听闻建奴畏热,可选午时火攻\"。那天下暴雨啊朋友们!我拿着火把站在雨里,感觉大明的气数就跟这火苗似的——(吹气声)】

--

洪武时空,由于没有了崇祯时空那么多顾忌,已经有很多平民百姓甚至低级官僚给乐得快要钻到桌子底下了。这其中甚至包括了朱棣这个在现代笑点很低的人.....

--

“看来老四对于这个后辈子孙还是很陌生的,不知道这是自己的子孙?”

朱元璋看着已经笑得要钻桌子底下的秦王、晋王还有燕王朱棣,他终于开始有些明白,为什么后代子孙崇祯如此努力却成了亡国之君的原因了。

-

“这是一个完全不知道如何当皇帝的傻子啊,这样的人当了皇帝岂不是越努力,咱的大明可不就灭亡的越快吗?”

“老四的后代咋就这样不靠谱啊。咱此前还笑话元顺帝,我大明兵将一兵临燕京城下,就扔下了江山社稷跑回了草原,恐怕咱这位崇祯后辈,真等到李自成杀到了北京城下,连跑都不会跑了?”

-

“等一等,这岂不是说老四还真的遵守了承诺,将南京留给了他大哥的后代,自己跑到了北京——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了?”一想到了这里,朱元璋突然间有些不那么恨自己的四儿子了。

-

“只是咋搞的,就算北京城丢了,崇祯上吊殉国了,那不是还有南京吗?难道老大的子孙后代也这样不靠谱,连半壁江山都守不住?”

一时间,当其他臣子,甚至就连马皇后与太子朱标都陷入天幕中的乐事之中时,老朱的精神一下子就恍惚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