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你金叔回家告诉我,说省上来指示,要对全省各地方的那些地主、资本家仔细调查,查出他们的所有子孙后代,得全部下放农村……
不能让那些地主、资本家的后代留在城里过好日子,上学、工作,享受无产阶级子弟才配享受的,占有无产阶级子弟的学名名额、工作岗位……
我听你金叔说了后,想起来以前听你妈说过你外公是地主,怕你会受波及,如果查出你来,把你下放农村就惨了。”汪桂琴一边说,一边直叹气。
“你这丫头好不容易欺负你、害你的人都不在了,你总算能过几天好日子,现在却又面临被下放农村。可怜啊!”
虾米!她有一个是地主的外公,因为她的地主外公,她要被牵连,要被下放农村?!慕晚晴只觉得晴天霹雳,一道雷轰在头顶上。
以前看电视剧有看过这个时候被下放农村后有多惨,这个时候的下放农村,有点像古代的流放,下放农村后要被监视着农动改造,动不动就被欺负,被打骂,被打死也没人管,所以这个时代有不少人在下放后被折磨死了。
她可不要下放农村!得赶紧想办法
“咚咚咚……”突然传来敲门声,方才慕晚晴迎汪桂琴进门后,有顺手把门关上。
慕晚晴和汪桂琴一起向门看去,刚想会是谁,就听到了金长友的叫声。
“孩子妈……小晴……开开门,是我……”
“是你金叔!他怎么来了?”汪桂琴露出浓浓的疑惑,马上去开门。
金长友很快就进了屋,对妻子道:“你这女人啥那么急,没听到我让你等等吗,就着急忙慌的跑来找小晴。”他脸上露出一抹无奈。
先前他刚跟老婆说了要对全省各地方的地主、资本家仔细调查,查出他们的所有子孙后代,全部下放农村,老婆马上着急得不行,说是慕晚晴外公是地主,得赶紧通知她,就火急火燎的跑了。真是个急性子!
汪桂琴抿嘴道:“我这不是担心小晴,为她着急吗,想着赶紧来告诉她,看能不能想出什么办法躲过这一劫,不用被下放农村……”
“想躲过这一劫,不用下放到农村受罪,我倒是想到了一个办法。”金长友道。
“什么办法?”汪桂琴和慕晚晴都面上一喜,异口同声的问道。
“报名下乡当知青。”金长友回道。“小晴下了乡,就算查到她是地主的后代,她都下乡了,也就不会管她了,不会把她抓回来下放,下放也是要去农村劳作。”
慕晚晴和汪桂琴都皱起了眉,脸上同时浮现一抹失望。这不是还是要下乡吗!
“这叫什么办法,这不是也要下乡吗!”汪桂琴的脸上浮现一抹不满之色,声音中透着浓浓的抱怨。
“知青下乡和下放农村能一样吗!知青下乡,那是响应国家的号召,帮助农民老乡建设农村,是受人尊重的,才下乡的头一年还有补贴拿,个个月有粮有钱。
下放农村,那是罪人,是被人鄙夷唾弃的,什么补贴也没有,只有受不完的罪。”金长友挑了挑眉,反驳道。
闻言,慕晚晴忍不住点了下头。金叔这么一说,还真是!
知青下乡和下放农村,虽然都要去乡下,却是截然不同的,待遇大不一样。
虽然知青下乡后,也要劳动,但不会像下放农村那样被监视着强制劳动,被欺负,你可以找生产队的大队长作主,甚至可以去找专门管知青的知青办做主。
但是下放农村是罪人,被欺负无人可找,只能乖乖挨欺负,虽然她是绝对不会乖乖挨欺负的,谁敢欺负她,她就百倍奉还,让对方很惨。可是罪人的身份摆在那里,别想有好日子过。
思来想去,还是报名下乡当知青吧,主动报名下乡当知青,还可以把手上的两个工作,还有这套房子给卖了,赚一大笔钱。
可是若是等着被人查到是地主后代,被下放农村,就算自己顶了渣爹的工作,在上班了,也会被麻了工作,现在这套房子也会被没收的,到时真是屁都没了。
思来想去,还是报名下乡当知青的好,反正知青下乡又不会在乡下待一辈子,等到恢复高考后,自己可以考大学,到时就能离开乡下了。
自己虽不是学霸,但这时候的高考和现代的高考比太简单了,所以这时候的高考对自己就是小意思,考个清华、北大不成问题。
到现代,考上清华、北大,都意味着会有很好的前程,更不要说极度缺乏人才的七、八十年代了。
虽然现在是1969年,要1977年才恢复高考,等到恢复高考还有八年,八年时代有点长,但自己现在才十六,八年后自己才二十四岁,还是很年轻的,仍旧是一枝花,不用担心在乡下待八年会变老。
“可我还是觉得报名下乡当知青不是好主意!”汪桂琴摇头叹息。“毕竟还是要下乡,在种地务农,你看小晴这瘦弱的样子,哪吃得了那个苦……”
“我能吃的。”慕晚晴叫道,对汪桂琴露出一抹安抚的笑容,“汪阿姨,你不用担心我,别看我长得瘦弱,我以前被我继母和继姐欺压、折磨,天天都有干不完的活,已经习惯干活了,
而且锻炼出了一身力气,去乡下当知青,帮助农民老乡种地务农没问题的。”
闻言,汪桂琴不禁想起她之前把慕家芬母子暴打的事。她能把慕家芬母子暴打,肯定是力气很大,不然不可能一打二还赢了,还把慕家芬母子打得那么惨。
只是想到她会有这么大力气,都是因为被继母和继姐欺压、折磨天天有干不完的活,锻炼出来的,不禁又叫人心疼起她来。
这孩子实在命苦,真不忍让她下乡当知青,可仔细想想,除了下乡当知青,也没有别的办法了,她待在城里早晚会被查是到地主的后代,到时被强迫下放农村,可比下乡当知青惨多了。
这么一想,汪桂琴叹气道:“现在除了下乡当知青,似乎也没有别的办法了,只能委屈你下乡当知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