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玄幻魔法 > 修仙修傻了 > 第110章 受宠若惊,道之象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老子神色平静,开始讲述第十三章:“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宠若惊,失宠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怡宝眼睛一亮,问道:“老君,世人皆喜得宠,惧受辱,为何您说宠为下,且得宠失宠皆惊呢?”

老子微微皱眉,说道:“宠者,多为上位者所施,受宠之人仰人鼻息,其心忐忑,患得患失。得宠时,恐失其荣,兢兢战战;失宠时,又悲叹落魄,惶惶不可终日。此皆因心为外物所缚,不能自主。且宠辱皆外来之境,因之而惊,实乃自乱本心。”

小普思索片刻后问道:“老君,那‘贵大患若身’又该如何理解?身体乃生存根本,为何说有身就有大患呢?”

老子轻轻叹了口气,说道:“人因有身,便有了欲求,为满足这身之欲,或逐名利,或争地位,纷争由此而起,忧患亦接踵而至。若能超脱这身之累,不被肉体的欲望所驱使,心便能逍遥自在,又何患之有?然此非叫人弃身不顾,而是不被身之所欲主宰。”

怡宝接着问:“老君,那‘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是说要以怎样的态度对待自身与天下的关系呢?”

老子目光深邃地看着他们,说道:“此乃圣人之境界。以珍视自身般珍视天下,不将天下视为满足私欲之物,而是如爱护己身一样爱护天下苍生。不为一己之私而妄动,行事皆从天下大义出发,心怀天下,悲悯众生,如此之人,方堪寄天下、托天下之重任。若只图自身享乐,不顾天下兴衰,必致大乱。”

小普拱手道:“老君,此章蕴含深刻的处世与治世哲理,我等明白了要超脱宠辱,不为自身私欲所困,以更宏大的胸怀对待天下之事。”

怡宝亦行礼道:“多谢老君教诲,我等定会将此教诲铭记于心,努力修行,提升自我境界。”

老子微微一顿,接着讲述第十四章:“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怡宝面露疑惑,问道:“老君,这夷、希、微,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如此玄妙,该如何去感知和理解这混而为一的道呢?”

老子双手抱臂,缓缓说道:“道本就非寻常可感之物。虽目不能视,耳不能闻,手不能触,然其存于天地之间,贯穿万物始终。如春风拂过,不见其形,却能感知草木之萌动;如暖阳照耀,无声无息,却使大地回春。需以心去体悟,于天地万物的运化中察其踪迹。”

小普若有所思,接着问:“老君,‘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此中描述的道之状态,是否意味着道超越了我们常规认知中的明暗、有无?”

老子点头道:“正是。道在有无之间,明暗之上。它无始无终,无尽绵延,不可名状。既非实有一物,亦非全然虚无。它是万物生发之源,又融于万物之中。似暗夜中的幽光,若有若无;如沧海中的暗流,无形却有力。”

怡宝又追问道:“老君,那‘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表明道难以捉摸,我们又该如何去遵循这难以把握的道呢?”

老子目光平和,说道:“虽道难以捉摸,然可循其迹。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往昔圣贤对道的体悟与践行,皆可为鉴。观察自然之理,日月交替、四季更迭,其中皆有道的韵律。于人事兴衰、朝代更迭中,亦能发现道的作用。知古始,晓其脉络,方能以道为纲,应对当下诸事。”

小普拱手道:“老君,今日听您讲解,方知这第十四章所言之深邃,道之幽微玄奥远超想象,我等当用心去感悟,于世间万象中探寻道之真意。”

怡宝亦恭敬行礼:“多谢老君悉心教诲,我等定当潜心修行,以求对道有更深的领悟与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