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娘家人呢?也不来帮你出出头?还有村里,村长也不给你做主吗?”有人问到,说起这事,三娘又忍不住哭了起来,原来三娘是从外地买回来的,她都记不得自己是哪里人,自然没有娘家人撑腰,这也是公婆敢随意磋磨她的原因,至于村长,实在看不过眼时会说两句,但那终究是别人的家事,也不能管得太宽。
大家都陪着三娘生气,但不知道该怎么帮她。孙月娘想了想,让卫九去把大丫喊来,来买衣服的热心人都在给三娘支招,孙月娘找了一套价格便宜的棉布衣服给三娘试穿,给她贵的她一定不会试,三娘一开始还是不愿意,大家都让她试,她儿子更是要她穿,她终于去试了,虽然这只不过是最便宜的粗布衣服,但是宋玉娥手艺很好,裁剪得当,穿起来很适合她,三娘自己也很喜欢,她的女儿边拍手边说娘真好看。
大家现在知道她儿子叫小虎,女儿叫小翠。小虎从身上拿出一块布折成的包,慢慢的打开,里面竟然有几十个铜板和两三块碎银,三娘惊呆了,结结巴巴的问:“你,你哪里来的那么多的钱?”
小虎和小翠相视一笑,得意的说,“我们去放牛时,小翠看着牛,我就去找蘑菇,我知道哪里有蘑菇,找到了,我就把好的拿去卖,卖了后,我就把钱藏在山上,回去时我就把那些不好的提回去,这样爷爷奶奶也找不到我的错处,最多挨一顿骂,这两个月总共攒了这些,够买一套衣服了吧?”
看着这一对懂事的孩子,三娘的眼泪忍不住哗哗直流。宋玉娥又找来两套适合小虎和小翠的衣服,让他俩也换上,人靠衣装佛靠金装,穿上新衣服的三个人一下子感觉就不一样了,三娘小心翼翼正要询问价格时,卫九带着大丫进来了。
在来的路上,卫九就把三娘的情况和大丫说了,大丫和孙月娘简单商量了一下,就对三娘说:“我是酱菜坊的管事,你愿意到酱菜坊做工吗?”啥,酱菜坊?做工?三娘一下子没有反应过来。
旁边有人认出大丫,就说:“这位真的是酱菜坊的管事,三娘你撞大运了,在酱菜坊工作,一个月一两银子,还包吃住啊,这种好事你还不快答应。”三娘这才如梦初醒“真的要我吗?”“要,你现在就可以和我回酱菜坊签楔书,明天就可以上工了。”
三娘激动得一阵手足无措后说:“可,可我家里人不知道会不会同意。”想到那个家,她眼里刚刚亮起的光又暗了下去。“没关系,我和你一起去说,他们会同意的。”大丫肯定的说。
三娘这时又想起了衣服,她想把自己身上的脱下来,宋玉娥急忙对她说:“现在你也找到工作了,穿着那身旧衣服去不合适,还有两个孩子,大过年的,也该穿身新衣了,小虎的钱你们先留着傍身,这三套衣服算是跟我赊的,以后有钱了再还给我就行了。”三娘母子三人自然又是千恩万谢。
为了以防万一,孙月娘让卫九和大丫一起去了三娘家。孙月娘接着帮宋玉娥卖了一会衣服,直到太阳落山后,终于没客人了,宋玉娥感叹到:“这个月以来的生意可真好,今年大家手头宽裕了,买成衣的人很多,这几天我们都在加班加点的赶制客人定制的衣服,估计要忙到腊月二十八。”
两人又絮絮叨叨聊了一会,孙月娘才告辞回家。回到家中一个时辰后,卫九也回来了,孙月娘也好奇大丫要怎么解决三娘的公公婆婆的,卫九汇报说,到了三娘村里,大丫直接去找村长,就说要三娘到酱菜坊做工,还要带着两个孩子一起,孩子就在酱菜坊旁边的学堂上学,让三娘的公公婆婆不要去打搅他们娘仨。
村长说,这是好事,但是别人的家事,他也做不了主啊,大丫就说了,她管不了那么多,如果三娘家人去酱菜坊闹事的话,明年他们村的黄豆和辣椒酱菜坊都不收了,他们爱卖哪卖哪去。
村长一听这还了得,他刚刚才和老太婆盘了一下今年的账,光黄豆辣椒他家今年就赚了二十多两,还计划明年把地边再挖挖,再多开垦点荒地来种呢,好日子才开始,怎么能就这样结束了?他立刻站起来,拍着胸口保证:三娘公婆一家绝对不会去酱菜坊闹事。接下来的事就由村长出面去解决了,三娘公婆听说三娘要去酱菜坊做工,倒还挺高兴的,只是他们说小儿媳妇更聪明,更勤快,能不能让小儿媳妇也去。
这家人还真是把如意算盘打得啪啪响啊,大丫完全不理他们,村长赶快出来制止:“人家看中的是三娘,你们就不要多事了。”他们也不敢和村长闹起来,三娘母子三人就拿着他们那点可怜的行李离开了那个家和大丫去酱菜坊了,至于她婆家在后面是怎样的鸡飞狗跳就不得而知了。
孙月娘听后,心里默默的给大丫点了个赞,这孩子越来越泼辣,但也越来越惹人喜欢了。
一晃又过年了,孙月娘不禁感叹时间飞逝,今年感觉年味更浓啊,鞭炮声都似乎也比往年响得更久,人们脸上的笑容也更多,更真,美食街这几天真的是可以用人山人海来形容,走在人群中,时不时听到大家互道新年好的祝福声,孙月娘觉得很知足,子龙没有去当兵,全家人都觉得不急一时,应该还有更好的机会。
他也不急,而且说实话,让他从一个新兵做起他也不愿意,他的梦想是当大将军,孙月娘很支持他,现在子龙还小,功夫也没有练到家,在家里多待两年也好。
大年三十,宋府里,一家人正在热热闹闹的准备年夜饭时,突然钟叔上气不接下气的跑进来,“圣旨……圣旨到了。”全家人赶紧出来,恭敬的跪地迎接圣旨。传旨太监尖锐的声音响起:“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清山县县令宋子安,在职期间,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为民解忧,造福桑梓,政绩卓然,今擢升为河川府知府,年后上任,不得有误,钦此。”
大家都有点懵,只是机械的跟着宋子安领旨谢恩,宋子安招待传旨太监坐下后,大家才逐渐反应过来,宋子安升官了,从一个七品县令升为四品知府,哇,这是连跳三级呀,子惠和子龙高兴的互相递眼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