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1987 年那个改革开放初见成效,经济活力逐步释放的年代,塞北王酒业公司犹如一颗亟待璀璨绽放的明珠,怀揣着对市场无限的憧憬与雄心,却也在现实的产能瓶颈前遭遇了不小的挑战。顾子奕,作为塞北王酒业公司的掌舵人,深知酒业旺季即将如潮水般汹涌而至,而当下月产量仅 2000 吨的现状,在即将井喷的市场需求面前显得杯水车薪。那最大产能 3000 吨的天花板,仿佛是一道难以逾越的沟壑,横亘在企业蓬勃发展的道路上。
顾子奕目光坚毅,他明白,若要在这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夺取属于自己的份额,扩充产能已绝非选择题,而是必须拿下的攻坚战。于是,他亲自披挂上阵,深入塞北王酒业的生产一线,细致入微地探寻每一个可能提升产能的环节。从原料的采购筛选,到酿造工艺的优化;从生产设备的运行效率,到员工的技能与协作,他都一一洞察、剖析,不放过任何一丝能增产的线索。
在完成了内部的深度调研后,顾子奕马不停蹄地踏上了寻求外部支持的征程。他怀揣着精心准备的规划与方案,来到了正丰县县政府,敲响了县长办公室的门。县长是一位极具开拓精神与战略眼光的父母官,听闻顾子奕的来意后,眼中顿时闪过一抹亮光。在那个百废待兴、渴求发展的时代,一个有望崛起的企业对于县城的意义,无异于久旱逢甘霖。不仅能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让乡亲们不用背井离乡就能过上富足的生活,还能充实县里的财政税收,为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文化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县长当即拍板,对顾子奕的想法表示热烈欢迎,并承诺县政府将全力支持塞北王酒业的发展。随即,一场关乎正丰县经济未来走向的会议迅速拉开序幕。县政府各部门的骨干精英齐聚一堂,会议室里弥漫着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与兴奋感。顾子奕在会上详细阐述了塞北王酒业的现状、市场前景以及扩产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他的言辞恳切而有力,每一个数据、每一个分析都如同一颗颗定心丸,让在场的所有人深信这是一个不容错过的发展机遇。
各个部门迅速行动起来,犹如一台精密的机器开始高速运转。土地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对正丰县的土地资源进行了重新梳理与评估,他们的目光聚焦在了薛刚山下那片广袤的土地。这片 2000 亩的土地,地势平坦开阔,交通便利,周边配套设施虽不算完备,但有着极大的发展潜力。经过紧张而严谨的勘测与规划,不到 3 天的时间,便整理出了详细的土地划拨方案。
当顾子奕再次接到县政府的通知时,他心中满是惊喜与感激。这 2000 亩工业用地,就像是一片等待开垦的希望田野,承载着他对塞北王酒业未来的无限期许。他立刻着手筹备后续的建设工作,联系建筑团队、规划工厂布局、采购先进的生产设备。一时间,塞北王酒业公司上下一心,围绕着新厂区的建设忙碌而有序地运转起来。
随着施工的推进,工地上机器轰鸣,尘土飞扬。一座座现代化的厂房拔地而起,崭新的发酵罐、蒸馏器等设备被陆续安装调试。原本寂静的薛刚山下逐渐变得热闹非凡,周边的乡亲们也纷纷投来关注的目光,他们看到了未来发展的希望,知晓这里将成为改变生活的起点。
在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协调下,水电供应、道路建设等基础设施配套问题也迎刃而解。一条条宽阔平坦的道路通向厂区,稳定的水电保障为生产提供了坚实的后盾。而塞北王酒业公司内部,员工们也在为新产能的释放积极准备。招聘新的技术工人、培训老员工提升技能、制定全新的生产管理流程,每一个人都在为即将到来的高产期摩拳擦掌。
终于,在历经数月的紧张建设后,新厂区正式投入运营。塞北王酒业公司的产能实现了质的飞跃,月产量成功达到了
吨的目标。当第一批在新厂区酿造的美酒下线,浓郁的酒香弥漫在空气中时,顾子奕站在厂房前,心中感慨万千。这不仅仅是产能的提升,更是企业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里程碑,是全体塞北王人智慧与汗水的结晶,也是正丰县政府与企业携手共进的丰硕成果。
自此,塞北王酒业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如虎添翼,凭借着充足的产能、优良的品质,迅速占领了更大的市场份额。其美名远扬,不仅在国内畅销不衰,还逐步走向国际舞台,让中国的传统美酒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绽放光彩。而正丰县也因塞北王酒业的崛起,迎来了经济的腾飞,成为了一方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发展热土,真正实现了企业与地方的双赢共荣,在时代的浪潮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