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0日,深圳湾一号的云端住宅里,32岁的互联网创业者程宇正戴着VR眼镜,通过星宁烟花App为女儿的生日派对定制烟花秀。虚拟界面上,他将女儿的卡通形象拖拽进编辑框,点击确认后,系统瞬间生成了一场以“童话城堡”为主题的烟花方案。“爸爸,烟花里有我的小兔子!”6岁的女儿在一旁兴奋地拍手,窗外的智能落地窗自动调暗,投射出烟花燃放的预览画面。
与此同时,上海陆家嘴的顶级公寓、杭州西溪湿地的别墅群、成都的花园洋房……无数家庭的客厅里,都在上演着相似的场景。星宁科技烟花的手机App下载量突破5亿,日均活跃用户达1.2亿,其中70%的用户选择在自家阳台、庭院进行小型燃放。数据显示,仅家庭用户市场,星宁科技的月营收就突破了80亿。
“以前过年放烟花,得提前去烟花店抢购,还得担心安全问题。”北京海淀区的退休教师周建国在业主群里分享道,“现在好了,躺在沙发上动动手指,想要什么效果都能实现。”他点开手机里的订单记录,端午期间订购的“龙舟竞渡”主题烟花,不仅精准还原了传统龙舟赛的热闹场景,燃放后产生的纳米材料还能自动降解为肥料,被小区绿植吸收。
这种全民参与的新型消费模式,彻底改变了传统烟花行业的格局。在湖南浏阳,曾经堆满火药的传统烟花作坊已被智能工厂取代。机械臂将量子储能芯片与生物降解外壳精准组装,AGV机器人组成的物流网络穿梭其中。“现在我们的生产线24小时运转,依然供不应求。”湘焰集团厂长王建军看着监控大屏,订单提示音此起彼伏,“多亏了星宁的技术支持,我们不仅还清了债务,还新建了三条环保烟花生产线。”
税收数据更是呈现出爆发式增长。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报告显示,2019年第二季度,烟花行业税收同比增长1200%,其中星宁科技及其合作企业贡献了92%的份额。“科技烟花不仅创造了经济效益,更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财政部官员在新闻发布会上展示数据,“仅空气污染治理一项,全国每年可节省环保成本超200亿。”
更令人瞩目的是,星宁科技构建的“烟花生态链”催生出无数新兴职业。在各大招聘平台上,“烟花AI设计师”“智能燃放工程师”“烟花场景策划师”等岗位月薪普遍在3万以上。23岁的美院毕业生林悦,通过星宁大学的线上课程,成为了一名专职烟花设计师。“我设计的‘敦煌飞天’主题烟花,被故宫文创选中用于暑期活动,一天的版权收入就有5万元。”她在星动短视频上分享工作日常,吸引了数十万粉丝关注。
随着用户需求的升级,星宁科技不断拓展烟花的应用边界。在医疗领域,研发团队与医院合作,推出“舒缓型烟花”,通过特定频率的光效和音乐,帮助自闭症儿童进行情绪疏导;在教育行业,“科普烟花”将物理、化学知识融入光影变化,成为学校实验课的热门教具。“我们正在开发烟花与元宇宙的结合功能。”沈浩然在全球开发者大会上展示概念视频,“未来,用户可以在虚拟世界中燃放烟花,与现实场景联动,创造前所未有的沉浸式体验。”
在这场科技变革中,普通民众也成为了受益者。星宁金融推出的“烟花创业贷”,已帮助超过10万名创业者开设了科技烟花专卖店;星宁社区App上线的“烟花共享”功能,允许用户出租闲置的智能燃放设备,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我把家里的全息投影仪共享出去,一个月能赚3000元。”广州天河区的白领陈薇展示着收益记录,“这种零门槛的创收方式,让每个人都能分享科技红利。”
2019年盛夏的夜晚,全国各地的夜空被科技烟花点亮。从一线城市的摩天大楼到偏远乡村的稻田上空,绚丽的光影中,既有传统节日的喜庆,也有科技创新的魅力。而在星宁科技的总部,沈浩然看着实时跳动的全球销售数据,在战略会议上掷地有声:“我们的目标,是让科技烟花成为连接人与城市、传统与未来的纽带,创造真正普惠全民的财富奇迹。”
当第一朵太阳能驱动的烟花在实验室绽放时,所有人都知道,这场由科技点燃的狂欢,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