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我紧紧攥着那封匿名信,指节都泛白了。抬眼望向窗外,天色阴沉沉的,厚厚的乌云像块大幕布,压得人喘不上气。我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些,未知的威胁如迷雾般,笼罩着太空探索计划。

“管它呢,当务之急是解决技术难题。”我小声嘀咕着,眼神坚定,转身快步朝科研团队的会议室走去。

推开门,一股压抑的气息扑面而来。科研人员围坐在会议桌旁,个个眉头紧皱,桌上堆满了文件和图纸。我走到主位坐下,清了清嗓子:“大伙别灰心,以前咱也碰到不少难题,不都解决了吗?说说,这次技术难题啥情况?”

头发花白的老教授率先开了口,声音透着疲惫:“梁先生,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太空飞行器的动力系统。按设计要求,得有个能长时间稳定运行、提供强大推力的新型动力装置,可现有技术达不到。”

我微微点头,陷入思索。这时,一位年轻的科研人员接着说:“而且材料方面也难办。太空环境恶劣,飞行器外壳材料得有高强度、耐高温、抗辐射等特性,我们筛了好多材料,都不理想。”

会议室一下安静下来,众人都盯着我,像是等我拿出解决办法。我深吸一口气,闭上眼睛,向系统求助。

系统提示音在我脑海响起:“已为你检索到相关资料。动力系统可参考反物质发动机原理改进;材料方面,新型碳纳米复合材料或许可行。”

我猛地睁开眼,眼里闪过亮光:“大家听着,系统给出新方向了。动力系统往反物质发动机原理上靠,材料试试新型碳纳米复合材料。”

老教授有些怀疑:“反物质发动机还只是理论,实际操作太难。而且新型碳纳米复合材料制备技术,国内还不成熟。”

我拍拍他肩膀,自信满满:“有系统支持,这些都不是事儿。咱们一步步来,先做理论研究和模拟实验。”

接下来,科研团队分成两组,一组研究动力系统,一组制备材料。我也没闲着,靠着系统赋予的语言能力,联系国外顶尖科研机构,寻求合作。

和国外专家交流时,我碰到一位俄罗斯老科学家。他在动力系统领域很厉害,可一开始不看好我们项目。

“你们想研发反物质发动机?简直异想天开。全世界都没成功先例。”他语气轻蔑。

我微微一笑,用流利俄语回应:“虽说没成功先例,但科学就是探索未知。我们有科研团队和系统支持,我相信能行。”

老科学家眼中闪过惊讶,还是摇摇头:“即便如此,技术难题也不好解决。不过,我可以给些理论建议。”

我赶忙道谢:“多谢您的帮助,我们会好好研究。”

和老科学家交流,让我们对反物质发动机研究有了新思路。同时,材料制备小组有了进展,他们调整工艺参数,制出了一小部分新型碳纳米复合材料。

“梁先生,材料强度和耐高温表现不错,就是抗辐射性能不达标。”小组负责人兴奋又有点遗憾地汇报。

我鼓励道:“这进步很大了。继续优化工艺,肯定能解决抗辐射问题。”

然而,项目推进时,新难题来了。动力系统理论研究遇到复杂数学问题,常规算法解决不了。

“这数学模型太复杂,涉及高维空间微积分和量子力学知识,我们算不出来。”负责研究的科研人员着急地说。

我皱起眉头,再次向系统求助。系统很快给出解决方案,可方法高深,我一时都难理解。

“看来得靠系统给的数学能力了。”我心想,然后静下心研究系统给的方法。

经过几天几夜钻研,我掌握了高深数学方法,带着科研团队解决了动力系统数学难题。

研究期间,林悦萱常来看望我们,带来温暖和鼓励:“你们辛苦了,注意身体。我相信能攻克难题。”她眼神满是关切。

赵虎也不时来帮忙,他不懂科研,但总能在生活上提供便利:“有啥需求尽管说,我搞定。”他豪爽地拍着胸脯。

随着时间推移,动力系统和材料研究都有重大突破。反物质发动机设计方案基本成型,新型碳纳米复合材料抗辐射性能达标。

“梁先生,我们成功了!按这进度,太空飞行器原型很快能造出来。”科研团队成员兴奋汇报。

我激动地握紧拳头:“太好了!这是大家努力的结果。接下来加快原型机制造成进度,争取早日试飞。”

可就在我们干劲十足时,匿名信带来的威胁像把利剑悬在头顶。我总感觉有神秘力量暗中监视,随时可能给计划致命一击。

“梁先生,安保系统检测到异常信号,有人想入侵科研数据。”安保负责人紧张汇报。

我眉头紧锁,严肃地说:“加强安保,确保科研数据安全。密切关注周边可疑人员和车辆。”

尽管有未知威胁,我们没停下脚步。在系统帮助和团队努力下,太空飞行器原型机造好了。

看着眼前的大家伙,我满心自豪和期待:“这是我们努力的成果,也是中国太空探索的重要里程碑。”

试飞日子临近,团队沉浸在紧张又兴奋的氛围中。但我明白,真正的挑战还在后头。匿名信背后势力不会罢休,肯定会在试飞时捣乱。

“不管遇到啥困难,都要勇往直前。”我在心里给自己打气,坚定地望向远方,仿佛看到中国太空探索的光明未来。

试飞前最后一次会议上,我看着科研人员,语重心长地说:“大家这段时间辛苦了。试飞很关键,可能有意外情况。但只要团结一心,发挥系统优势,一定能成功。”

众人纷纷点头,眼神坚定。一直没说话的老教授突然开口:“梁先生,我有点担心。试飞遇技术故障,有备用方案吗?”

我想了想,说:“备用方案一直在考虑。遇故障先通过系统远程修复,不行就启动应急回收程序,确保飞行器和数据安全。”

老教授点点头:“这样我就放心了。但还是要确保试飞万无一失。”

会议结束,我独自来到试飞场地,仔细检查飞行器部件。微风吹过,带来凉意,可我内心火热。

“一切准备好,就等试飞了。”我轻声说着,眼神满是期待与紧张。

然而,试飞前一天,意外发生了。我收到一封神秘邮件,里面只有一句:“不想飞行器爆炸,就停止试飞。”

我的心猛地一揪,不祥预感涌上心头。这是神秘势力的最后通牒。我该怎么选?按计划试飞,还是听警告?

我陷入了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