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其他类型 > 红楼之贾环科举路 > 第37章 南下扬州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晨曦微露,东方刚泛起一抹鱼肚白,荣国府角门处却已灯笼亮起,照得青石板路上光影摇曳。丫鬟婆子们进出忙碌,小厮们抬着箱笼往马车上安置。

贾环一身靛青缎面直裰,腰间系着银线攒珠的束带,头上戴着黑绒缎的六合帽,整个人干净利落,比往日更多了几分精神气。他站在台阶上,转头向身后的荣国府望去——朱红大门还紧闭着,府里的主子们大多还没起身,只有几个老嬷嬷远远站在廊下望他。

\"三爷,\"书童青墨小声道,\"该动身了,不然赶不上渡口的船。\"

贾环点点头,刚要抬腿下阶,忽听身后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环哥儿!等等!\"

赵姨娘扶着个小丫头,气喘吁吁地从后头追来。她头发还散着,显然刚从床上爬起,连衣带都没系紧,一双眼睛肿得像桃子。

\"姨娘?\"贾环一怔,快步迎上去,\"您怎么来了?\"

\"你这狠心的孩子!\"赵姨娘一把抓住贾环的袖子,眼泪簌簌往下掉,\"说走就走......也不让姨娘多看你几眼......\"

她声音发颤,又从怀里掏出个绣花小包袱:\"这是姨娘这些年攒的二十两体己钱,都换成小银锭了......你、你在外头别亏着自己......\"

贾环心头一热,连忙推辞:\"姨娘收着吧,父亲给了我盘缠,够用——\"

\"你这傻孩子懂什么!\"赵姨娘抽噎着坚持塞进他手里,\"扬州那样的地方,处处要用钱买路......你、你可得多长个心眼......要是有人欺负你......\"

她越说越伤心,竟抓着贾环的袖子大哭起来,引得几个婆子不住往这边探头。青墨在一旁急得直搓手,生怕耽误了行程。

\"姨娘保重。\"贾环鼻子发酸,低声安慰,\"儿子是去拜师学本事,又不是发配边疆......\"

正说着,忽见李纨牵着贾兰匆匆走来。贾兰今日穿了件崭新的湖蓝袄子,怀里还抱着几本书,一看就是早早准备好了的。

\"三叔!\"贾兰挣开母亲的手,几步跑到贾环跟前,把书册往他怀里塞,\"这是侄儿给你抄的《中庸》集注......熬夜赶出来的......\"

贾环惊讶地翻开,只见密密麻麻的蝇头小楷工整秀气,页页都是新墨,显是熬了好几夜才誊完的。他心头一热,揉了揉贾兰的脑袋:\"好侄儿......三叔一定好好收着。\"

李纨眼圈微红,向前两步福了福:\"三弟这一去,千万保重。兰儿能有今日的教导,多亏了你和林姑娘从中周旋......\"

贾环连忙回礼:\"大嫂说这话折煞我了。兰儿天资聪颖,将来必成大器。\"

\"路上要多加小心。\"李纨从袖中取出一个香囊递给他,\"这是我让庵里师父诵过经的护身符......\"

赵姨娘见李纨这样周到,忽觉自己空手而来有些难堪,便悄悄往儿子手里塞了串钥匙:\"还有这个......我房里有口樟木箱子,里头都是......\"

正在这时,府门\"吱呀\"一声打开,贾政负手而出,众人顿时噤声。老爷今日穿了件素色直裰,看起来比平日肃穆三分。

\"都到齐了?\"贾政环视一周,目光落在贾环身上,\"趁天色还早,早些启程吧。\"

青墨立刻去催车夫套马,贾环整了整衣袖,向父亲深深一揖:\"儿子拜别父亲,此去必当勤勉向学,不负教诲。\"

贾政点点头,从袖中取出一封书信:\"这信带给你林姑父。路上有什么不决之事,可寻驿站张千总,他是我旧部。\"

贾环恭敬接过,又向众人一一作别。赵姨娘哭得几乎站不住,由两个婆子扶着;李纨拉着贾兰叮嘱他要记得给三叔写信;连平日不怎么露面的几个嬷嬷都挤在墙角抹眼泪。

车轮轱辘转动,马车缓缓驶出巷口。贾环从车窗探出头去,见晨光中父亲还站在原地,赵姨娘倚在门框上不断挥手,李纨抱着贾兰站在台阶上目送......这一瞬间,他忽然心头一震——

这才是他最放不下的人。

------

出城后官道渐宽,春日杨柳夹道,处处是新绿。青墨年纪小,很快就被窗外风景吸引了去,趴在窗边指指点点。贾环却捧着贾兰给的《中庸》集注发呆。

\"三爷,\"青墨忽然回头,犹犹豫豫地说,\"咱们......真要去那么远的地方啊?\"

贾环合上书册:\"怎么了?怕了?\"

青墨年纪不过十二三岁,是贾政特意挑出来的机灵孩子。他挠了挠头:\"不是怕......就是想着,扬州是不是也像京城那么热闹......\"

贾环笑着摇头:\"听林姑娘说过,扬州十里繁华,比京城还要富庶三分。\"他忽然想起什么,从随身的包袱里取出一柄折扇,\"对了,这个你可要收好。\"

青墨凑过来看,见扇面上竟是用蝇头小楷密密麻麻写满了路线、驿站名和各地特产,背面还标注了各州县要避开的关卡和人脉关系。

\"这是......\"

\"王举人临走前悄悄给我的。\"贾环低声道,\"说是'江湖路引',比官府文书更实用。\"

青墨张大嘴巴,小心翼翼地把扇子藏进贴身荷包里:\"三爷放心,小的死了都不会丢!\"

主仆二人说说笑笑,很快到了通州码头。远远望去,上百艘大小船只泊在岸边,船头彩旗飘扬,货船、客船、官船挤挤挨挨,煞是壮观。

青墨跳下车去找预定的客船,没多久却慌慌张张跑回来:\"三爷!不好了!咱们定的船昨儿夜里撞了礁,修整去了......\"

贾环心头一跳:\"下一班船什么时候?\"

\"最快也得三天后......\"青墨哭丧着脸,\"而且钱都给了,找谁说理去......\"

正犯愁时,忽听岸上传来一阵马蹄声,紧接着一个清朗的声音喊道:

\"可是荣国府贾三公子?\"

贾环回头,见一名二十出头的锦衣青年策马而来,身后跟着几个侍从。那人面容俊朗,腰间悬着铜牌,一看就不是寻常人物。

\"在下贾环,不知阁下......\"

青年翻身下马,拱手笑道:\"在下张昀,家父张千总命我在此迎候。\"

贾环忽然想起父亲临行时的话,顿时明白过来:\"原来是张公子......\"

张昀爽朗一笑:\"公子客气了。恰好家父有批军粮今日启程南下,专程留了舱位。\"他指了指江心一艘高桅大船,\"不知贾公子可愿同行?\"

贾环大喜过望,刚要答应,青墨却悄悄扯他袖子:\"三爷......要不先问问老爷?\"

张昀见状,从怀中取出一封信:\"这是家父手书,贾老爷一看便知。\"

贾环接过信封,见上面的火漆封口正是父亲常用的私印,心中疑虑顿消。正要道谢,忽见码头另一侧有人高喊:

\"前面的可是张千总府上的人?\"

一个身穿绛色官服的中年男子大步走来,身后跟着几个衙役。张昀面色微微一变,但还是客客气气地迎上去:\"陈大人有何指教?\"

那陈姓官员皮笑肉不笑:\"本官听闻张公子今日要押送军粮南下,特意来查看文书......\"他目光有意无意地瞟向贾环,\"这位是......\"

张昀不动声色地挡在贾环身前:\"这位是京城贾府的公子,奉父命南下访亲。\"

那位陈大人眯起眼睛,意味深长地说道:\"贾公子......可要带齐了路引文书啊。\"说完假意检查了张昀的公文,悻悻离去。

贾环隐约觉得事有蹊跷:\"张公子......这......\"

张昀摇摇头:\"贾公子无需担忧,不过是些官场上的龃龉。咱们这就上船吧。\"

待登上甲板,张昀才低声道:\"那是盐运司的陈照磨......近来扬州官场不太平,我父亲特意交代要照看好您。\"

贾环心头一凛——扬州官场?林姑父不正是扬州盐法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