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其他类型 > 红楼之贾环科举路 > 第144章 家族新生代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暮春时节,京郊的桃花开得正盛。贾环携林黛玉、贾荃并几个丫鬟小厮,乘着青帷马车出了城门。车帘半卷,暖风裹挟着花香涌入,林黛玉倚窗而坐,指尖轻轻拨弄着一枝探进窗来的桃花。

“今年的花开得格外好。”她轻声道,眉眼间尽是温柔。

贾环坐在对面,手里捧着一卷书,闻言抬眸一笑:“比去年强些,去年雨水多,花还没开透就被打落了。”

贾荃坐在中间,左看看右看看,忽然笑嘻嘻道:“三哥,咱们待会儿去哪儿钓鱼?”

贾环合上书,揉了揉他的脑袋:“去溪云亭,那儿水清鱼肥,还能野炊。”

正说着,车外传来一阵马蹄声。贾环掀帘一看,竟是贾宝玉骑着匹白马追了上来,身后还跟着几个清客相公。

“环哥儿!”宝玉勒马停在车旁,额上沁着细汗,显然是赶路而来,“听说你们要去溪云亭?我也去!”

贾环挑眉:“你不是在家备考吗?怎么跑出来了?”

宝玉摆摆手,笑道:“整日闷在书房,人都要发霉了。今日天气好,正好散散心。”

黛玉掩唇轻笑:“宝二哥倒是会偷闲。”

宝玉挠挠头,也不恼,反而凑近车窗,低声道:“林妹妹,待会儿我钓条大鱼给你炖汤喝。”

贾环轻咳一声,不动声色地挡了挡:“宝二哥,咱们还是快些赶路吧,再耽搁,日头该毒了。”

宝玉哈哈一笑,扬鞭先行。贾环放下车帘,见黛玉神色如常,这才放下心来。

午后,贾政正在族学里踱步。如今的贾家族学早已不是当年那几间简陋的屋子,而是扩建成了三进院落,青砖黛瓦,书声琅琅。

萌学班里,五六岁的稚童摇头晃脑地背诵《三字经》,初学班的少年们则伏案习字,笔走龙蛇。而最引人注目的,是后院新建的大学班——这里专为已中举的学子开设,讲的是经义策论,甚至还有朝堂实务。

贾政站在窗外,听着里面一位翰林出身的先生讲解《资治通鉴》,不由捋须点头。

“老爷。”身后传来贾代儒的声音,“这是今年新录的名单,已有十二名举人、三名进士出自咱们族学。”

贾政接过名册,细细翻看,眼中满是欣慰:“贾兰外放知县,政绩斐然;贾琮在户部任职,办事勤勉;就连宝玉,如今也中了举……”

贾代儒笑道:“这都是老爷治学有方。”

正说着,一个青衫少年匆匆跑来,恭敬行礼:“老爷,学生有一策论不解,想请教先生。”

贾政打量他一番,认出是旁支的贾芸,前年刚中秀才,如今在高级班苦读。他点点头:“去吧,学问之事,不可懈怠。”

贾芸躬身退下,贾政望着他的背影,忽然感慨:“族中子弟,如今个个奋发,倒显得我这老头子多余了。”

贾代儒连忙道:“老爷说笑了,若无您坐镇,族学哪能有今日气象?”

贾政摇头失笑,目光却落在院角一株老梅上——那梅树是他年轻时亲手栽的,如今已亭亭如盖,枝干遒劲。

这日朝会,隆庆帝翻阅吏部奏报,忽然笑道:“贾爱卿,你们贾家如今可算是人才辈出了。”

贾环出列,恭敬道:“陛下谬赞,不过是托陛下洪福,族中子弟才得以进学。”

兵部尚书霍冀轻哼一声:“贾大人过谦了。如今六部之中,贾家子弟可不少啊。”

这话听着像是恭维,实则暗藏机锋。贾环不慌不忙,拱手道:“霍尚书说笑了。贾家子弟入仕,皆凭科举正途,若有不才者,还请诸位同僚多多指教。”

张居正适时插话:“贾家治学严谨,子弟皆品学兼优,倒是值得各世家效仿。”

隆庆帝点点头:“不错。朕听闻贾家族学如今已成书院规模,连外姓子弟也收?”

贾环答道:“回陛下,族学确有几名寒门学子,皆是才学出众之辈。家父以为,读书人当以才德论,不必拘泥门第。”

皇帝龙颜大悦:“好!贾政有心了。传朕口谕,赐贾家族学匾额一块,以彰其功。”

退朝后,冯保悄悄凑近贾环,低声道:“贾大人,如今贾家在朝中枝繁叶茂,可要当心树大招风啊。”

贾环微微一笑:“多谢冯公公提点。不过,贾家子弟行事光明磊落,倒也不惧流言。”

冯保眯眼打量他片刻,忽然笑了:“贾大人果然通透。”

这日晚间,贾府设家宴,庆贺贾兰来信报喜——他在任上治理水患有功,朝廷已准其升任知州。

贾母高坐上首,满面红光:“兰哥儿有出息,比他老子强!”

王夫人笑着应和,眼角却瞥向一旁的贾宝玉。宝玉正低头扒饭,似乎对仕途之事并不上心。

贾政看在眼里,轻叹一声,转头对贾环道:“环儿,你如今在朝中,要多提携族中子弟。”

贾环点头:“父亲放心,儿子省得。”

赵姨娘坐在下首,闻言忍不住插嘴:“老爷,荃哥儿如今也开蒙了,您可得好好栽培!”

贾政皱眉:“荃儿还小,急什么?”

贾环见状,连忙打圆场:“父亲,荃儿聪慧,前日还背了《千字文》给我听。”

贾政神色稍霁,正要说话,忽听外头小厮来报:“宝二爷的同年来访,说是带了新出的诗集。”

宝玉一听,立刻放下筷子:“我出去瞧瞧!”说完,不等贾政发话,一溜烟跑了。

贾政脸色一沉,贾母却笑道:“由他去吧,宝玉性子如此,强求不得。”

宴席散后,贾环独自在园中散步,忽见黛玉站在藕香榭边,望着水中月影出神。

“妹妹怎么一个人在这儿?”贾环走近,轻声问道。

黛玉回头,浅浅一笑:“里头闷得慌,出来透透气。”

贾环顺着她的目光望去,只见水面浮光跃金,映得她眉眼如画。他忽然道:“宝二哥今日又逃席了。”

黛玉淡淡道:“他一向如此。”

贾环沉默片刻,终是开口:“妹妹,你……可还念着他?”

黛玉抬眸,眼中似有星光流转:“环哥哥,你觉得我该念着吗?”

贾环一怔,竟不知如何作答。

几日后,贾家族学举行岁考。贾政亲自坐镇,看着学子们伏案疾书,心中感慨万千。

曾几何时,贾家还是那个骄奢淫逸的勋贵之家,如今却已成了书香门第。族中子弟或入仕,或治学,再无纨绔之徒。

考毕,贾政将贾环叫到书房,递给他一份名单:“这是今年准备参加秋闱的子弟,你暗中关照些。”

贾环接过,却摇头道:“父亲,科举之事,还是凭真才实学为好。”

贾政盯着他看了半晌,忽然笑了:“你说得对,是为父想岔了。”

窗外,夕阳西下,将族学的屋檐染成金色。远处传来孩童的嬉笑声,清脆悦耳。

贾环轻声道:“父亲,贾家的新生代,会越来越好的。”

贾政负手而立,缓缓点头:“是啊,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