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钢盔与热血:德械师抗日风云 > 第49章 孙浩勇:咋打?二六二旅不见踪影,罗店丢得冤!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9章 孙浩勇:咋打?二六二旅不见踪影,罗店丢得冤!

晨雾像浸透硝烟的纱布,裹着江面的碎火。

孙浩勇蹲在半截砖墙后,竹筒哨子抵着唇边却不敢吹响——三百米外的日军阵地,钢盔在晨霭里泛着幽蓝,像潜伏的毒蛇。朱赤的绷带渗出新血,正用刺刀挑开发霉的地图,碎瓷片在图上罗店标记处硌出裂痕。

“二六二旅?”彭善把草鞋甩在弹坑边,草绳里掉出半块硫磺,“前天还见他们在浏河渡口...”他的话被虎娃的咳声截断,阿春嫂背着孩子踉跄而入,肩头的药篮晃出几株焦黑的艾草。昨夜桐油船的火光照亮过她的白发,此刻却像蒙了层灰。

孙浩勇突然抓住朱赤的手腕:“团座,二六二旅的无线电频率变了!”他摸出块烧黑的电台零件,金属边缘还沾着芦苇灰,“有人故意...”话未说完,远处传来铁轨震动声,日军装甲车的轰鸣声碾碎了鸟鸣。

朱赤猛地将地图按在墙上,菱角壳在砖缝里划出火星:“薛岳要的是罗店,不是我们的命。”他指着地图上突然消失的友军标记,绷带下的伤口渗血洇湿了“限期夺回”的字样,“二六二旅若真叛变...”

“不可能!”彭善的拳头砸在墙上,震落半块弹片。他从怀里掏出半截蓝布条,那是川军特有的缠枪布,“川军兄弟传来消息,说二六二旅在芦苇荡东侧遇袭。”他的声音突然压低,“但带队的不是旅长,是个戴金丝眼镜的参谋。”

阿春嫂的铜铃(此刻换成了芦苇哨)突然轻响。她掀开竹帘,虎娃滚烫的小手攥着片焦黑的芦苇叶:“长官,老筏工李阿水...”她的喉结动了动,“他的渡船在暗湾沉了,船上有...”

爆炸声骤然响起,气浪掀翻帐篷。孙浩勇本能地扑倒朱赤,弹片擦着钢盔飞过,削断了彭善新绑的草鞋绳。烟尘中,朱赤摸到块滚烫的弹壳,上面的樱花图案被烧得扭曲,像极了三年前南京城外的弹雨。

“听!”彭善突然抓住孙浩勇的胳膊。芦苇荡深处传来若有若无的川剧高腔,是《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的调子。年轻军官瞳孔骤缩——那是川军联络暗号,可本该三天后才到的援军,为何...

阿春嫂突然掀开衣襟,怀里露出用油布裹着的竹筒:“虎娃他爹临走前...”竹筒里滚出张皱纸,字迹被血水晕染,“二六二旅被日军毒气偷袭,残部退到...”她的声音被日军侦察机的轰鸣撕碎。

朱赤的指节捏得发白,菱角壳刺破掌心。他望着地图上暗湾的标记,那里画着李阿水生前标注的水雷区。彭善蹲下身,用刺刀在地上划出八卦图:“川军的‘阴阳阵’,芦苇为阳,水雷为阴...”他抓起把硫磺粉撒在图中,“但需要有人引蛇出洞。”

孙浩勇突然扯下脖颈的绷带,弹痕在晨光里泛着狰狞的红:“我带侦察排!”他摸出李阿水留下的陶弹,硫磺味混着艾草香,“芦苇荡西侧的烂泥塘,日军装甲车过不去。”

帐篷外传来孩童的哭嚎。三个少年跌跌撞撞跑来,手里举着染血的蓝布条——正是川军的标志。“长官!”为首的虎娃表哥喘着粗气,“川军爷爷们...在芦苇迷宫里和鬼子...”

朱赤抓起钢盔,绷带下的血顺着脖颈流进衣领。彭善往草鞋里塞了把干辣椒,浑浊的眼睛望向东方:“寅时三刻,等探照灯换岗。”他把最后半坛袍哥酒泼在地上,酒香混着硝烟,“川军兄弟用命换来的时间,咱们得...”

孙浩勇握紧竹筒哨子,想起昨夜《出川曲》的调子。露水打湿伪装网,草叶间藏着的糯米团沾着艾草,那是阿春嫂连夜做的。远处传来李阿水新编的号子,被江风撕成碎片,又在芦苇荡里拼出悲壮的旋律。

当第一声竹哨划破晨雾时,孙浩勇看见朱赤脖颈的陶片伤口在发光。彭善的草鞋踩碎弹壳,带领战士们隐入芦苇丛。阿春嫂背着虎娃站在断墙边,芦苇哨吹出的音符混着江涛,像母亲哼唱的摇篮曲,又像战士最后的战歌。

暗湾深处,川军的蓝布条在硝烟中忽隐忽现。孙浩勇摸出怀中的菱角壳,残存的棱角扎着手心——那是罗店百姓送的,此刻却成了刺破黑暗的利刃。日军装甲车的探照灯扫过芦苇迷宫,照见他脖颈的弹痕,像道永不褪色的北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