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钢盔与热血:德械师抗日风云 > 第76章 委座,淞沪战事最新情报已至,是否与日翻脸?(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76章 委座,淞沪战事最新情报已至,是否与日翻脸?(一)

战情焦灼,南京密议

南京的总统府,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李宗仁脚步匆匆,手里紧紧攥着那份来自淞沪前线的战报,上面的字迹仿佛还带着蕴藻浜的硝烟味。

侍卫为他推开厚重的雕花木门,蒋介石背对着门,站在巨幅的中国地图前,身形微微佝偻,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委座!”李宗仁单膝微屈,将战报呈上,“淞沪前线最新情报,孙元良所部仍在坚守,但日军攻势凶猛,且有迂回包抄迹象。”

蒋介石缓缓转身,接过战报,目光扫过上面的内容,眉头拧成了一个“川”字。“张灵甫的153旅,还有89、98师,都是好样的!可这松井石根,竟如此难缠!”他将战报扔在桌上,发出沉闷的声响。

何应钦从旁凑上,小心翼翼道:“委座,依目前局势,日军机械化部队战力不容小觑,若再投入更多兵力,淞沪防线恐难支撑。是否考虑...与日方和谈?”

此言一出,李宗仁怒目圆睁:“和谈?和谈?委座,自九一八以来,我们一退再退,如今淞沪之战关乎国本,再谈和谈,如何向百姓交代?如何向战死的将士交代?”

蒋介石踱步到窗前,望着外面阴沉的天空,陷入沉思。此时的国际局势,就像一团迷雾,看不清方向。

国联那边始终态度暧昧,美国虽有谴责,但并未采取实质性援助,英法则忙着应对欧洲局势,无暇东顾。

宋美龄从内室走出,她身着素色旗袍,脸色略显憔悴。“达令,如今战事胶着,国际舆论对我们至关重要。若此时和谈,恐遭国际唾弃,且国内民心也会大乱。但继续打下去,我们的弹药补给、兵力调配都面临极大困难。”

蒋介石微微点头,他心里清楚,这场战争已经不是单纯的军事对抗,更是一场政治和外交的博弈。“夫人所言极是。可若不战不和,拖下去也绝非良策。”

戴笠适时走进来,低声道:“委座,据情报,日本国内也并非铁板一块。主战派与主和派争论不休,若我们能再坚持一阵,或许能等日本国内政局生变。”

会议室里,众人各抒己见,争论愈发激烈。白崇禧起身,走到地图前,用红蓝铅笔标注着日军的部署:“委座,目前日军在淞沪的兵力虽多,但我们也有一定抵抗能力。只是后方补给线若被切断,那才是真正的危机。我们需尽快打通物资运输通道,同时从其他战区抽调精锐部队支援。”

陈诚皱着眉,一脸忧虑:“可如今各战区也都吃紧,华北、华中都在与日军周旋,能抽调的兵力有限。而且,就算有援兵,如何突破日军封锁到达淞沪,也是个难题。”

一旁的孔祥熙则从经济角度分析:“继续战争,财政压力巨大。军饷、弹药、物资采购,都需要大量资金。如今国内经济本就脆弱,长此以往,恐难以为继。但和谈又怕遭人诟病,实在两难。”

蒋介石听着众人的议论,心中愈发纠结。战,要付出巨大代价,无数将士的生命,还有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和,又怕沦为千古罪人,失去民心,也让日本的侵略野心进一步膨胀。

天色渐晚,总统府的灯光亮起,昏黄的光洒在众人脸上,映出一片疲惫与焦虑。

蒋介石摆摆手,示意众人安静:“今日先议至此,容我再斟酌。李宗仁、白崇禧,你们负责拟一份增援淞沪的初步方案;何应钦,你去与外交部门商议,看看能否从国际上争取更多支持;戴笠,继续密切关注日本国内动向。”

众人领命,陆续退出会议室。蒋介石独自坐在桌前,望着地图上淞沪那片被红色标记密密麻麻覆盖的区域,仿佛看到了前线将士们浴血奋战的场景。“孙元良、张灵甫,你们一定要撑住啊!”他喃喃自语,眼中闪过一丝决绝与无奈。

夜幕笼罩南京,秦淮河的桨声灯影依旧,却难掩城中的紧张气氛。街头巷尾,百姓们议论纷纷,都在关注着淞沪战事。学生们组织的募捐队伍,举着“支援前线”的横幅,在寒风中奔走呼吁。

而在阴暗的角落里,日本间谍也在四处活动,收集着中国军队的情报,妄图为日军下一步行动提供支持。戴笠的特工们与他们展开了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斗,每一个情报的传递与截获,都关系着淞沪战场的胜负。

与此同时,在上海租界,各国势力也在密切关注着战局发展。他们既担心战火蔓延到租界,又在盘算着如何在这场战争中获取更多利益。英法租界的巡捕们加强了戒备,防止中日双方的冲突波及租界内的安宁。

而在日本驻上海领事馆,总领事正对着一份份加急电报愁眉不展。松井石根不断催促国内增派兵力和物资,可日本国内的资源调配也面临诸多问题。这场战争,就像一个巨大的漩涡,将中日两国都卷入其中,越陷越深。

这一夜,南京未眠,整个中国都在等待着蒋介石的最终决断,等待着淞沪战场新的消息,那关乎着国家的命运,民族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