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钢盔与热血:德械师抗日风云 > 第243章 虽然已签订协议,但整个国家及地区都陷入战火(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43章 虽然已签订协议,但整个国家及地区都陷入战火(二)

晨雾尚未散尽,南京总统府的防空洞里,蒋介石手中的雪茄明明灭灭,烟灰簌簌落在摊开的军事地图上。

陈诚刚从前线归来,军大衣上还沾着苏北的泥土,他指着地图上上海周边密密麻麻的红点:“委座,日军在昆山、太仓一带新增三个联队,他们正在修复被炸毁的铁路,意图很明显——重新铺设进攻南京的补给线。”

会议室里的空气仿佛凝固。白崇禧摘下眼镜擦拭,镜片后的目光如鹰隼:“淞沪协议墨迹未干,日本人就公然违约。我们必须在苏州河沿岸重新布防,否则……”话音未落,蒋介石猛地拍案,震得茶杯里的茶水四溅:“给孙元良发电,让他死守嘉定!再调桂军两个师,三日内必须抵达昆山!”

同一时刻,上海法租界霞飞路的一栋洋房内,一场秘密交易正在进行。日本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戴着金丝眼镜,微笑着将一叠美钞推给英国军火商史密斯:“贵国的马克沁重机枪,我们急需两百挺。”史密斯摩挲着钞票边缘,眼中闪过犹豫:“南京方面已经抗议过租界走私军火……”“别忘了,”土肥原压低声音,“皇军拿下南京后,整个长江航运的贸易份额,您能分走多少?”

上海郊区的村庄里,彭善妹正蹲在溪边清洗绷带。河水刺骨,冻得她手指发红,但她的动作却格外轻柔——这些绷带是用百姓捐赠的被单改制的,每一寸都承载着希望。突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一个年轻的传令兵翻身下马:“彭医生!孙旅长命令,立刻转移医疗站!日军可能要轰炸这一带!”

彭善妹攥紧手中湿漉漉的绷带,脑海中闪过朱赤牺牲前的画面。她深吸一口气,转身对正在晾晒草药的老中医说:“李伯,把伤员分成三队,用板车和担架分散转移。我去通知隔壁村的猎户,让他们帮忙带路。”

当第一架日军侦察机掠过村庄上空时,最后一名伤员刚刚被抬进山间的溶洞。彭善妹趴在洞口的草丛里,看着日机投下的炸弹在医疗站原址炸开,浓烟裹挟着碎木直冲云霄。她咬着嘴唇,指甲深深掐进掌心:“小鬼子,这笔账我记下了。”

长沙的湖南大学内,一群青年学生正在印制抗日传单。大二学生周明远将油墨刷在刻板上,动作娴熟:“上次我们在火车站散发传单,好多士兵看了都红了眼眶。这次要多印些,贴到日军占领区去!”话音未落,门外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校长胡庶华神色凝重地走进来:“同学们,日军开始封锁长江航道,我们的物资运输遇到大麻烦了。”

学生们停下手中的活计,教室里一片寂静。片刻后,周明远举起拳头:“校长!我们组织船队,走洞庭湖的支流!就算用木船,也要把物资运到前线!”这个提议得到了热烈响应,当天下午,湘江边就响起了此起彼伏的号子声,几十艘满载药品和粮食的木船,在暮色中缓缓驶向长江。

重庆的黄山官邸,宋美龄正在接待美国记者史沫特莱。壁炉里的火苗噼啪作响,映得墙上的中国地图泛着暖光。“夫人,美国民众很关注中国的抗战,”史沫特莱翻开笔记本,“您认为目前最需要的援助是什么?”宋美龄凝视着地图上上海的位置,轻声说:“是信任。当我们的士兵在前线流血时,某些国家却还在向日本出售废钢铁。这不是生意,是助纣为虐。”

夜色渐深,上海的街道笼罩在恐惧与不安之中。孙元良站在嘉定城头,望着远处日军营地的点点灯火,心中盘算着下一步的防御。副官递来一份密报:“旅长,日军在吴淞口新增了重炮阵地,他们还抓了不少百姓当民夫。”孙元良握紧腰间的配枪,目光坚定:“通知各团,今夜派敢死队,烧掉他们的弹药库!”

当敢死队悄悄摸进日军营地时,彭善妹正在溶洞里为一名高烧的小战士降温。她用湿毛巾擦拭着少年滚烫的额头,听着洞外传来的零星枪声,轻声哼起了家乡的小调。在南京,蒋介石对着作战地图沉默良久,终于拿起笔,在苏州河防线画下重重的一笔;在长沙,周明远带领的船队正逆流而上,船工们的号子声穿透夜色;在重庆,宋美龄提笔给罗斯福夫人写信,笔尖在信纸上流淌着一个民族不屈的信念。

这一夜,整个中国都在为守护和平而战。尽管战火仍在蔓延,但每一个坚守的身影,每一次无畏的冲锋,都在为黎明的到来积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