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其他类型 > 四合院:开局被秦淮茹套路结婚 > 第163章 不缺街道这笔单子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王富贵心里一算,100斤白薯换25斤白面,这才1:4的比例,可不划算。

他总共就200斤白面,要是按这比例换,到时候肯定凑不够自己想要的白薯数量。

于是他摇摇头:

“算了吧,25斤白面换100斤白薯,不太划算。”

中年人一听,挺惊讶,赶忙劝道:

“小伙子,这年头可不像以前了,你还想一斤面粉换5斤白薯?

那根本不可能!

咱左家庄这几年产量好,村里库房都堆满了,各家各户也有存货。

我这是急着出手,才按4斤的比例给你。”

王富贵笑着回应:

“您也别把话说得这么好听,私下这么换属于投机倒把,我可是正规兑换,有手续的。”

中年人张了张嘴,心里暗自感叹这年轻人年纪不大,懂得还挺多。

王富贵接着说:

“要是您能按1:5的比例跟我换,我肯定没意见。”

中年人连忙摇头:

“那可不行,我再急也不能这么换。

我大不了在村口守着,来一个换一点,慢慢换总能换完。”

王富贵也没再强求,这年头粮食都金贵,人家这么做也无可厚非。

他接着问:

“行吧,买卖不成仁义在。

您再给我说说,村委到底在哪?”

中年人有点不耐烦地指了指街头中央的位置:

“就在那拐角处。”

王富贵点点头,朝着村委走去。

中年人看着他的背影,往地上吐了口唾沫,嘟囔道:

“还想1:5的比例,等你去了村委就知道厉害了,到时候看我还会不会给你1:4 。”

说完,又蹲回村口,盯着来来往往换东西的人。

没一会儿,王富贵就到了村委楼下。

只见这是一栋三层楼,左右两边的房子连在一起,比秦家村的大队部气派多了。

王富贵走进一楼大厅,里面挤满了人,大多背着或扛着麻袋,像是在等着什么。他刚进去,就有个村委队员过来问:

“你是来干啥的?”

王富贵看这人年纪和自己差不多,直接说:

“我来换白薯的。”

队员似乎对这回答习以为常,点点头,指了个方向:

“去那边拿排队号。”

王富贵皱了皱眉,心说换个白薯还得排队。

不过每个村子有每个村子的规矩,左家庄虽然也是集体制,但是制度比别的村严格不少。

他领了号码牌,上面写着24,知道前面还有23个人。

反正今天就是先来摸摸情况,他也不着急,找了个角落坐下,耐心等着,心里琢磨着这左家庄到底啥情况,自己这200斤白面到底咋换,才能换到足够的白薯完成任务 。

本以为排24号,还得等好一会儿,王富贵都琢磨着先去食堂垫垫肚子再回来接着等,结果才过了一个多小时就轮到他了,这可真让他有些意外。

在一位大队部队员的带领下,王富贵往二楼走去。

一路上,他瞧见不少外来置换的人从楼上下来,这些人原本背着的粮食都没了踪影,手里拿着一张单子,估摸着是准备去换白薯了。

可看他们那表情,个个都愁眉苦脸的,王富贵心里明白,这次兑换恐怕不太合他们的心意。

很快,王富贵被带到二楼右侧的会议室。

这会议室空间不小,大概有60多平,看来左家庄的大队部规模还挺像回事儿。

屋里摆着张大圆桌,两边放着凳子,有两个头发花白、戴着眼镜的老头坐在中间。

王富贵被安排在他们对面坐下。

还没等王富贵开口,其中一个老头就发问了:

“你是来换白薯的吧?”

王富贵点点头。

老头接着直截了当地问:

“带啥粮食啦?”

王富贵回答:

“精白面。”

俩老头一听,互相看了一眼,精白面在这左家庄可是稀罕的好东西,来换东西的人虽然多,但能用精白面换的可没几个。

另一个老头紧接着问:

“带了多少斤白面?”

王富贵没犹豫:

“200斤。”

这数字一说出口,俩老头惊得差点没坐稳。

他们怎么也想不到,眼前这个年轻后生居然能拿出200斤精白面来换东西。

一个老头满脸诧异:

“你是哪个单位的?”

平常来置换的,大多是附近村子的村民,能拿出手的粮食撑死也就20来斤,像几百斤这种量级的,一般都是城里的大单位来置换。

王富贵心里倒是挺意外这俩老头,反应还挺快,一下就往单位上猜了。

王富贵也是直接说:

“四九城南区街道的。”

听到街道俩字,俩老头恍然大悟。

一个老头笑着说道:

“哟,原来是街道的同志啊,你们街道过来换东西咋不提前打个招呼呢?

还跟着排队,搞得我们村委怠慢你们了似的。”

王富贵一听就懂了,敢情街道来置换有特殊通道,可贾主任和小李压根没跟他提这茬儿。

他心里明白,贾主任和小李肯定觉得他办不成这事儿,所以没把这事儿当回事儿。

王富贵看着他们问道:

“按照现在左家庄的规矩,200斤白面能换多少白薯?”

俩老头对视一眼,其中一个冲王富贵比了个6的手势。

王富贵立马明白:

“600斤白薯?”

俩老头同时点头。

王富贵皱起眉头:

“1:3的比例,这也太不合理了吧?”

俩老头听了,呵呵笑了起来。

一个老头解释道:

“没办法呀,今年收成不好,土地产量低,我们自己上交的份额都快凑不齐了,还得给你们换。

这比例要是还按以前的,我们村子可咋整?

都不用吃饭啦?”

王富贵一听就知道他们在瞎掰,村口那中年人还说今年村子大丰收,家家户户都存了不少白薯,那中年人自己家里都囤了100斤呢。

王富贵还没开口,另一个老头又开口了:

“街道同志,你也得体谅体谅我们村委的难处。

前几年左家庄收成好,确实按1:5的比例跟你们换过。

但你们不能总想着还能按老价钱来换啊。

去年就跟你们街道打过招呼了,今年绝不可能再1:5换了。”

另一个老头也在旁边帮腔:

“小伙子,看你像是刚到街道工作的,可能不太清楚情况。

要不你回去跟上面的领导说一声,让他们亲自来换,你看行不?”

王富贵听着他俩你一言我一语,心里清楚再纠缠下去也没意义,直接站起身来。

俩老头一下子愣住了,他们本以为这年轻人会跟他们讨价还价,连应对的说辞都想好了,结果王富贵说走就走,这可把他们弄懵了。

王富贵没给他们挽留的机会,扭头就走。

俩老头看着王富贵离去的背影,一时间都没说话。一个老头对另一个说:

“老陈,现在街道的工作人员都这么干脆?

一点商量的余地都不留。”

被叫做老陈的老头也一脸诧异:

“还真是,这年轻人说走就走。

也不知道现在街道都招些什么人。”

不过他们也就是惊讶一下,倒也没太在意。

毕竟来左家庄置换的人多着呢,街道的单子虽然大,但按1:5的价格换,村里要付出不少。

今年气候好,地窖里的白薯能存很久,慢慢置换能赚得更多,也不缺街道这一单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