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堪破三千世相 > 第13章 禅寺蒲团分顿渐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蒲团深浅藏机锋,香板横斜断俗庸。

莫道禅堂无等级,晨钟暮鼓隐真容\"

一、蒲团旧痕辨修行

开元年间,五祖弘忍于黄梅东禅寺设坛传法。新入寺的慧能跪在廊下蒲团上,见那蒲团四角缝着靛蓝补丁,正中却磨出碗大的光润。夜深人静时,他悄悄将蒲团翻转——底面竟用朱砂写着\"菩提本无树\",这正是前代神秀禅师的手迹。

这般玄机,暗合《六祖坛经》\"本来无一物\"的顿悟之道。宋代大慧宗杲禅师更在《禅林宝训》中记载:\"蒲团新旧,如人面纹,久坐者纹浅,躁坐者痕深。\"某日游方僧至天童寺,见知客僧递来的蒲团缝着九道金线,当即合十:\"《法华经》九品莲台,小僧只敢坐三品。\"

《景德传灯录》载:\"坐破蒲团不计年,悟来只在刹那间。\"这破与不破之间,藏着修行深浅的密码。

二、香板落处断迷悟

大中祥符七年,东京相国寺的禅七法会上,首座和尚的香板突然停在半空。新受戒的沙弥智圆盯着面前蒲团——本该五瓣莲花纹的坐垫,却绣着七瓣异种。他猛吸口气,将僧鞋倒置踏在蒲团边缘,香板这才重重落下:\"好个'倒驾慈航'!\"

原来禅门规矩:五瓣莲蒲团供比丘,七瓣莲唯方丈可坐。当年临济义玄在黄檗山,因错坐方丈蒲团,被连打三棒赶出山门。正如《碧岩录》所言:\"一棒起时星斗落,三声喝处海潮寒。\"这般严苛,实为斩断世俗分别心的利刃。

苏轼《琴诗》云:\"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这弦外之音,恰似蒲团上的无形规矩。

三、晨钟暮鼓隐玄机

熙宁五年,金山寺佛印禅师设\"蒲团考校\"。他将百衲蒲团置于大雄宝殿东北角,声称:\"能在此垫静坐三刻者,可入藏经阁。\"众僧轮番上座,皆被暗藏的蒺藜刺得坐立难安。唯东坡居士解下玉带垫在蒲团下,大笑:\"《金刚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蒺藜刺的岂非执着之痛?\"

这般机锋,源自马祖道一\"即心即佛\"的公案。明代紫柏真可禅师更创\"蒲团九问\":观其色(是否褪尽浮华)、触其质(能否承托妄念)、嗅其味(可存檀香余韵)。某僧因蒲团染了胭脂香,被逐出山门时叹道:\"一念染着,万劫难消。\"

《楞严经》载:\"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当应看月。\"这\"指月之喻\",在禅堂化作蒲团的指引功能。

四、破局当效赵州茶

宣和二年,净慈寺的宗杲禅师遇难题:金国使臣强要坐方丈蒲团。他命人搬来百个旧蒲团堆成法座:\"《维摩经》云'以须弥之高广,内芥子中',请贵使择一芥子坐。\"使臣翻遍蒲团,见每个都绣着\"赵州无\"三字,悻悻而退——原来这是\"赵州茶\"公案的延伸:既无分别,何来高低?

今人可循此智:

1. 蒲团三观法:

观针脚(行密者定深,行疏者心浮)

察磨损(前倾者重拜佛,后陷者偏打坐)

辨气味(染沉檀者近法堂,沾烟火者近斋堂)

2. 应对四式:

学济颠反垫蒲团破执相

效寒山叠蒲团为禅床

仿永明延寿蒲团写经

借憨山德清焚蒲团示空

正如虚云老和尚在云居山,将抗战时的弹片嵌进蒲团:\"烦恼即菩提,炮弹亦是蒲团。\"某年日本僧人来访,见蒲团上弹痕累累,合十叹道:\"一弹指间六十刹那,这蒲团竟载着三千大千世界。\"

\"草编麻织本寻常,坐到云开见法王。

莫问蒲团新旧事,须弥芥子俱含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