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苏凌峰看着朝堂上众人的反应,心中满是得意。他接着说道:“张丞相,你这提议有功,赏你文房四宝一套,以后多给本太子出出主意!”

张辉赶忙躬身谢恩:“谢太子殿下赏赐,老臣定当竭尽所能。”

这时,程宇站出来说道:“太子殿下,如今这蝗灾解决了,您这鸡鸭大军的名号可是传遍了大街小巷,您这下可出名啦!”

苏凌峰笑着摆摆手:“出名好啊,能解决问题就行!”

薛仁义说道:“太子殿下,您这奇招,让咱们大夏国在周边各国都出了名,不知道他们会怎么议论咱们呢!”

苏凌峰满不在乎地说:“管他们怎么说,咱们自己过得好就行。说不定他们还羡慕咱们有这等妙招呢!”

众人听了,又是一阵无奈的笑声。

徐飞在一旁忍不住说道:“太子殿下,老臣这把年纪跟着鸡鸭折腾,以后怕是要成为百姓茶余饭后的笑柄咯!”

罗忠也苦着脸说:“是啊,太子殿下,老臣这统鸭大将军的名号,怕是要被后人笑话啦!”

苏凌峰一脸正经地说道:“两位将军,这是大功一件,有啥可笑话的。说不定以后写进史书,那也是一段佳话呢!”

大臣们纷纷摇头苦笑,对这位太子殿下真是又无奈又佩服。

苏凌峰看了看众人,大声说道:“此次蝗灾解决,全仰仗各位。往后啊,咱们大夏国还会遇到各种难题,只要咱们像这次一样,团结一心,啥困难都能解决!”

苏凌峰接着说道:“诸位爱卿,礼部,工部,刑部,吏部,礼部,户部,兵部原尚书及侍郎都年事已高,纷纷要求告老还乡,本宫决定重新选出各部尚书和侍郎,各位爱卿有没有好的人选?”

薛仁义建议道:“太子殿下,科举制度已经实行,选出各部官员,应当以科举考试的方式挑选。”

苏凌峰闻言,微微颔首,沉思片刻后道:“薛爱卿所言极是,科举制度乃我朝选拔人才之重要途径,以科举考试挑选各部官员,既可保证公平公正,又能选出真正有才能之人。”

程宇站了出来,拱手说道:“太子殿下,科举考试虽好,但尚需时日,且新科进士缺乏实际政务经验,骤然委以尚书重任,恐难以胜任。”

苏凌峰闻言,眉头微皱,看向其他大臣,问道:“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朝堂之上,大臣们议论纷纷,各抒己见。有赞同科举选拔者,认为此举可彰显朝廷重视人才之意;亦有反对者,担忧新科进士经验不足,难以担当重任。

苏凌峰听着大臣们的议论,心中已有计较。他轻咳一声,说道:“诸位爱卿所言皆有道理,科举选拔确有其优势,但新科进士经验不足亦是事实。本宫以为,可先从朝中现任官员中挑选合适人选,暂代各部尚书之职。同时,对新科进士进行重点培养,待其积累足够政务经验后,再行提拔。”

大臣们听了苏凌峰的话,纷纷点头赞同。张辉站了出来,说道:“太子殿下此计甚妙,既保证了朝廷政务的连续性,又为新科进士提供了锻炼机会。”

苏凌峰见状,心中甚慰,说道:“好,那便依张丞相之计。本宫会亲自过问此事,务必选出最合适的人选,以确保朝廷政务顺畅。”

数月之后,大夏国迎来了又一年的科举盛会,来自四面八方的学子纷纷涌向京城盛安,怀揣着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欲在科举之中一展才华。此次科举,成绩尤为突出者有江浩、白毅、赵戬,三人学识渊博,策论精辟,深受阅卷官员赞赏。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女学子姜妍、陆琴、萧梦瑶亦在此次科举中大放异彩,她们的文章见解独到,条理清晰,不输男儿,一时之间,在朝野内外引起了轰动。

科举放榜之日,苏凌峰亲自审阅了诸位学子的试卷,心中暗自赞叹。尤其是姜妍、陆琴、萧梦瑶三位女学子,其才华之出众,令他颇为惊喜。

苏凌峰召集群臣,商议新科进士的任用事宜。他缓缓说道:“此次科举,人才辈出,尤其是姜妍、陆琴、萧梦瑶三人,实乃巾帼不让须眉。本宫注意到,姜妍算术能力极强,对数字极为敏感,且条理清晰,本宫以为,她可担任户部尚书一职。”

张辉闻言,点头称赞:“太子殿下慧眼识珠,姜妍确有此才。”

苏凌峰继续说道:“陆琴则精通礼仪,举止端庄,本宫以为,她可胜任礼部尚书之职,以彰显我朝礼仪之邦的风范。”

程宇亦表示赞同:“陆琴礼仪周全,确有礼部尚书之风。”

“至于萧梦瑶,”苏凌峰微微一顿,目光如炬,“她文章条理清晰,洞察人心,本宫以为,吏部尚书一职,非她莫属。”

大臣们听后,纷纷点头,对苏凌峰的任用安排表示赞同。苏凌峰接着说道:“至于江浩、白毅、赵戬三人,学识渊博,策论精辟,本宫决定,分别任命他们为工部、刑部、兵部尚书。”

众臣听后,无异议。苏凌峰满意地点点头:“好,那便依此计行事。本宫希望,诸位新任尚书能各尽其才,共同治理好我大夏国。”

苏凌峰沉思片刻后,说道:“本宫想起来了,礼部有一位侍郎,她的名字跟公主的名字重复了,所以她自行改名为赵颖,可有这回事吧?”

张辉闻言,略一思索,便道:“确有此事,赵颖一直在礼部担任侍郎一职,因名与公主相同,为避讳故改名。此女才情出众,勤勉尽责,在礼部颇有口碑。”

苏凌峰颔首道:“本宫亦有所耳闻,赵颖此人,才德兼备,实乃难得之才。可礼部尚书已有人选,诸位爱卿认为,是陆琴适合礼部尚书一职,还是赵颖更适合?”

薛仁义率先拱手道:“太子殿下,依臣之见,陆琴与赵颖皆为可造之材。陆琴精通礼仪,举止端庄,而赵颖才情出众,勤勉尽责。然陆琴乃新科进士,初出茅庐,虽才华横溢,却缺实践经验。赵颖在礼部任职已久,熟悉礼部诸事,若论当下之适宜,赵颖或更能胜任礼部尚书一职。”

程宇紧接着说道:“薛祭酒所言不无道理,但新科进士亦需机会历练成长。陆琴在科举中的表现有目共睹,其见解独到,或许能为礼部带来新的气象。且太子殿下既已选定,想必也是看重其潜力。”

张辉则道:“太子殿下,臣以为,可先让陆琴担任礼部尚书,赵颖辅佐之。如此一来,既能给陆琴锻炼之机会,又能凭借赵颖的经验保证礼部事务平稳进行。待陆琴积累足够经验,赵颖亦可另有重用。”

苏凌峰听着大臣们的各抒己见,微微点头,沉思片刻后说道:“诸位爱卿所言皆在理。然本宫以为,人才当以机遇相托。陆琴在科举中展现出的才能与潜力不容小觑,当给予其充分信任。赵颖既有功绩,亦不可埋没。”

“赵颖在礼部任职时间较长,且经验丰富,但为了公平起见,本宫决定为这二人单独制定一场考试,本宫会邀请母皇和父亲来监考,在考试当中,谁表现更为突出,就由谁来担任礼部尚书一职,不知各位爱卿意下如何?”

大臣们闻言,皆是面露思索之色,片刻后,纷纷拱手道:“太子殿下此计甚妙,公平公正,既能选拔出最合适的人选,又能让二人心服口服。”

张辉拱手说道:“太子殿下此计甚妙,如此既能公平择选,又能让两位才俊充分展现其能。”

程宇接着说道:“殿下考虑周全,这考试的内容当精心设计,务必涵盖礼部事务之关键,以全面考察二人之能。”

苏凌峰微微颔首,说道:“程爱卿所言极是。本宫会与诸位商议考试内容,务必使其贴合礼部实际事务,且能分辨出二人之长短。”

薛仁义沉思片刻后说道:“殿下,考试不妨分为礼典之理解、礼仪之操办、对外交之应对等几个方面。如此,可综合考察她们对于礼部核心职责的把握。”

苏凌峰听后,说道:“薛爱卿所提甚佳。那对于评判标准,诸位可有想法?”

徐飞站出来说道:“太子殿下,评判当以清晰明确、客观公正为要。可从回答之准确、应对之得体、策略之优劣等方面考量。”

罗忠也道:“老臣以为,还应考量其创新之思维,能否为礼部带来新的发展思路。”

苏凌峰点头道:“诸位爱卿所言皆有理。本宫会综合大家的意见,制定出详尽的考试方案。待考试之时,还望诸位一同监考,确保公平公正。”

众臣齐声应道:“谨遵太子殿下之命。”

苏凌峰目光坚定地看着众人,说道:“此次选拔关乎礼部未来之发展,务必慎重对待。希望能选出最适合担任礼部尚书之人,为我大夏国之昌盛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