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笑萍也瞧见了站在刘支书旁边的董华,也愣住了。
此刻,人群多了几道声音,“什么事啊刘支书,你就别卖关子了!”
“是啊,我衣服还没洗完呢就赶过来了!”
“赶紧说吧!还得赶回去喂猪呢!”
刘支书终于拿起大喇叭,清了清嗓子,“各位妇女同志安静一下,我有一件事宣布,这是一件对大家都有好处的事!耽误大家几分钟时间!”
刘支书转身从村委会办公室里把董华带过来的手工钉珠花边拿了两条出来。
“都看见这条花边了吗?”
妇女同志们齐声道:“看见了!”
刘支书又把缝好珠子,珠片的花边举起来,笑着道:“这些珠子,珠片都会缝的吧?针线活可是你们女同志的强项!”
又是齐刷刷的一片:“会!”
刘支书笑容放大,“那缝好这样的一条花边就给五毛钱,你们干还是不干?”
刘小红最激动,硬是推开旁人一头挤到前面来,“什么?缝好一条就给五毛钱?真的假的?!有这么好的事?”
“对啊,这么挣钱,咱们还种什么地呀?”
“刘支书,你不是在忽悠我们这些女同志吧?”
“真的,只要缝好一条花边就可以拿到五毛钱。”刘支书点头道。
董华扫了一眼躁动的人群,大家眼里满是热切。
看来,这事有戏!
刘小红一脸贪婪地盯着缝好的花边,仿佛看到了一沓钱,“那,那,那我要五十条!”
“那我要三,三十条!”
“我要四十条!”
“我没怎么干过针线活,先拿十条回家试试吧!”
一时间,大家争先恐后地踊跃报名,叽叽喳喳吵得不可开交,好像晚了一步就拿不到一样。
只有王笑萍愣愣地盯着董华。
她的二小子居然说动刘支书帮忙了!
这下!那五百套花边应该能在三天时间内完成了!
她悬着的一颗心总算是落地了。
不得不说,这换了个人说话效果就是不一样。
他们董家的人上赶着去求人家,人家还都不乐意干,刘支书一开口,个个都抢着干!
这就是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呀!
看大家踊跃报名,刘伟笑着摆摆手,“大家再安静一下!我知道大家都闲在家里,挣钱心切,但先听我把话说完!”
女同志们十分听话地闭上嘴。
对她们来说,谁能让她们挣钱,她们就听谁的。
尤其这回能赚的钱还不少哩!
做完一条花边就给五毛钱,就跟白捡钱似的,谁不想干那?!
只有傻子才不积极!
就好比那个一声不吭的王笑萍,她们都觉得她傻,这么好的事情也不知道积极点,难怪家里穷呢,这都是有原因的!
见大家都安静下来,刘伟再次拿起大喇叭。
“知道大家都想趁着这个机会多挣点钱,但是我们这次领回来的花边是有限的,不是大家想拿多少就拿多少的,一共就五百条,且要在后天晚上就要完成!”
“你们先看看这么长的时间内自己能完成多少条,再决定要领多少回家做!可别到时候领那么多回家做不完。那可是要罚款的!”
一听说要后天晚上就要完成,原先叫的最大声的那几个人老实地闭了嘴。
“你们先考虑考虑,要做的来我这里报名,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虽然两天一夜的时间浇灭了小部分人的热情,但五毛钱一条的工钱实在是太诱人,还是有不少人愿意做的。
五毛钱呢!都能买半斤猪肉了!
能挣一点是一点!
“刘支书,那,那我领十条吧!”
“我也领十条!”
“我还要带孩子,十条不知道能不做完,就领五条吧!”
.....
大家都纷纷改了口,不像刚开始张嘴就是三五十条,生怕做不完,钱没挣到还反被罚款!
“成!那你们要干人留下来排队写名字,其他人就可以先走了!”
刘伟话音刚落,大家就十分自觉地排起了队伍。
离开的人没几个,队伍倒是排得很长,远远望去,都快有将近一百米长了。
刘小红没抢到前面的位置,忍不住抱怨道:“这么多人,够不够分呐?”
“放心吧大伯母,我们会统计好人数,再平均分一分的,保证每个报名的人都能有事做。”
董华笑着回道。
“我还没说你个野小子呢!”
刘小红一脸不满地瞪着董华,“刘支书给我们女同志开会,你跑来凑什么热闹?有你什么事儿?!”
她老早就想问了!
哪都有这个讨人厌的野小子,她烦得很!
刘伟一愣。
这刘小红不是董华的大伯母吗?怎么反倒像是仇人一样?
顿了顿,他认为自己还是有必要解释一下。
“忘了跟大家说了,大家做完以后,到村委会来领钱就行,董华验收过后,会按数量把钱发给你们。”
“什么?董华这小子给我们钱?!”
刘小红像是听见天大的笑话一般,哈哈大笑。
瞧见刘小红不大尊重人的模样,刘伟当下心里有些不高兴了。
他推了推镜框,一脸严肃道:
“这是董华从城里接回来的活,女同志们闲着没啥事干,干点手工活挣点钱过年,又何乐不为呢?”
刘小红笑得更大声了。
“刘支书,你没搞错吧?你不知道大成家里啥情况吗?他们家哪里哪里可能发得出工钱?你可别被他给骗了!”
刘伟这下是彻底被刘小红给惹得不高兴了。
他一个村支书,竟被一个女同志三番两次拂了面子,这口气叫他怎么咽地下去!
当下又拿起大喇叭,大声说道:
“刘小红,我可要批评批评你了。我作为你们得村支书,肯定只做让大家伙放心的事!没个准儿的事我不会轻易开口!”
“你要是不想干这活,你就回家去,别在这儿扰乱人心,让真正想挣钱的人挣不到!”
被当众批评,刘小红觉得脸上挂不住,灰溜溜地跑了。
“哼!我才不信那臭小子真能发出工钱来!别以为买了辆新自行车就装大款了!”
刘小红走后,又有几个人陆续走了。
董华借来刘支书的喇叭,掷地有声地说道:“手工活大家放心做,只要是完成的,我都会一分不少地发给大家,当面结清,绝不拖欠,我以我的人格保证。”
人群里不知道谁小声说了句,“你、你有什么人格呀你?一个不认爹娘的家伙!”
王笑萍忍不住站出来帮董华说话,“谁,谁说我家二小子不认爹妈的?他对我们可好着了!你可别瞎说!”
那人不说话了。
刘伟沉声道:“我可以保证,大家一定可以拿到钱!这下大家都信得过了吧?”
不知为何,董华这小子给他的感觉很真诚,很踏实,虽然不是很了解,但他潜意识里认为这是一个靠谱的小伙子的,自己也愿意去帮他。
得到刘伟的保证,大家终于不再犹豫,都纷纷写名字报名,最后统计下来,一共有六十多人报名。
董华按照人数平均给分了分,然后便跑回家把花边和材料给打包拿了过来,一一分给了大家。
女同志们拿了花边和材料,都怕干不完,赶紧赶回家开始动工,原先挤地水泄不通的村委会眨眼间就人去楼空。
看着原先满满当当装着材料的黑袋子此刻空空如也,董华心里的一颗大石头终于在这一刻落地。
“刘支书,谢谢你愿意帮我!”
刘伟笑着拍拍他的肩膀。
“你是个靠谱的小伙子,自己挣钱养家的同时还不忘给村里人谋福利,帮你是应该的,我看好你。”
“以后要是还有事情需要帮忙做宣传口子的,你尽管开口,我能就帮。咱们村里实在是太穷了,要是村里都像你这样的年轻人,愿意带着大家一块致富,那就好了。”
董华僵住。
带着大家致富?
他可没有那么伟大!
他不过是“中间商赚差价”,恰好他有渠道,而大家也恰好都想赚钱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