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抗日之铁血战魂 > 第685章 挡不住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八路军和新四军的保密工作做得其实也不怎么样,根据地大获丰收的消息很快就传到日军那边去了。可惜,日军的反应不是吃惊,而是嗤之以鼻:

亩产五六百斤小麦,七百多斤谷子?土鳖这是饿疯了,把作物的秸秆都算成粮食了是吧?

这也不能怪他们,这个产量实在太过夸张了,连世界第一农业大国美国都做不到,中国?吹牛皮也不是这样吹的。如果传出来的消息是亩产三百斤小麦,两百斤谷子,日军估计会高度重视,因为相对于以往悲催的产量而言,这个产量确实算得上是大丰收了,但是亩产五六百斤小麦,七百多斤谷子……

那摆明就是在嘲弄日军情报部门的智商。

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有时候真实的情报传递出去反而压根就没有人信,这世道真的是没有一点道理可讲的。

日军情报部门根据这夸张到极点的产量反推出一个跟事实截然相反的结论:

八路军粮食歉收了。

正因为粮食歉收了,所以才疯狂吹牛以稳定民心,以免破坏了他们经历一年多的血战才打下来的大好局面……嗯哼,这逻辑简直满分。

所以,在八路军看到粮食、石油大丰收,军心大定,悄然开始集结的时候,日军对后方那天翻地覆的巨变浑然不觉,还在拼了命的横冲直撞,一门心思要打通大陆走廊。只要打通了大陆走廊,他们就可以缓一口气了,就算最终他们保不住华北了,也可以跟八路军隔黄河对峙,与关东军一南一北把八路军夹在中间,看谁耗死谁!

他们的计划做得挺好,实施起来也相当顺利,只是跟他们正面交锋的中央军就遭殃了。

首先遭殃的是长沙。

长沙是湖南的省会城市,人杰地灵,物产丰饶,称得上是宝地。但打从日本人来了之后,长沙可倒了血霉。1938年11月13日,日军还在两百公里外与中央军厮杀,因为一次意外的失火,贯彻“焦土抗战”政策的长沙当局就误以为日军逼近城郊了,长沙保不住了,一把大火将这千年古都焚为焦土,无数市民在睡梦中被大火包围,活活烧死。

紧接着就是与日军持续六年的拉锯,第一次是冈村宁次,日军打过了汩罗江,逼近长沙,但接着就不断遭遇阻击、伏击,再加上道路和桥梁全部被中国军队破坏,部队机动、物资运输都异常困难,冈村宁次只能望着长沙城兴叹,下令撤军。此次战役日军伤亡八千余人,中国军队伤亡两万余,双方打了个平手。第二次则是阿南惟畿中将指挥,这家伙猛得一逼,带着数个师团的兵力猛冲猛打,再加上破译了中国军队的电报密码,对中国军队的部署、调动可谓了如指掌,着着领先,把薛岳打得大败亏输,一举攻下长沙,冲到了株洲。不过在中国军队的反击之下,他们最终还是被迫放弃长沙,撤回了攻击出发点,此役中国军队伤亡七万余人,日军伤亡不详,可以说是一败涂地,而且是未战先输。但薛岳很快就找回了场子,1942年,为了策应日军攻掠香港的战役,第11军再次向长沙发动进攻,这次他们踶上了铁板,被薛岳利用长沙纵横交错的河流、连绵的山川布下了一个大大的口袋阵,将三个师团都给装了进去然后一顿暴捶,长沙城郊成了日军公墓,最后夹着尾巴狼狈地逃了回去。

第三次长沙会战日军伤亡多少始终是个谜,日军给出的数字是死伤六千多人……如果死伤六千多人就能让三个甲种师团又一个独立混成旅团崩溃,那蝗军未免也太脆弱了一点。薛岳提供的数字则是毙伤俘日军五万六千余人,这个数字……不敢说是往水里掺战绩,但灌水严重是肯定的。毕竟此战日军出动的兵力也就三个师团又一个独立混成旅团,那三个师团还得留三分之一的兵力守老家,这样一算,日军出动的总兵力最多也就七万,要是让他干掉了五万六千多,第11军还混个屁?别说在几个月后再次发动鄂西会战一路冲到石牌,只怕战略收缩都来不及了。

旷日持久的拉锯战对长沙地区的经济民生造成了严重的摧残,长沙地区百业凋零,流民遍地,处境十分悲惨,都不知道这种日子什么时候才是个头。

现在,日军又来了。

早在豫中杀得血流成河的时候,就有零星的情报表明日军将会对长沙发动大规模攻势了,但是薛岳并不在意。在他看来,日军就那么点人马,占着半个中国,典型的点多兵少,每次发动战役都是这里抽一个联队那里抽两个联队,东拼西凑拼凑起一个重兵集团,凭借高机动优势打个短平快,一波短促而猛烈的突击,能拿下就拿下,拿不下的话也就只能罢手,让拼凑起来的各单位各回各家,各找各妈。现在他们的主力都集中在豫中,不可能具备同时打两场大规模会战的能力。

他的判断放在一年前肯定是有道理的,这确实是切中了日军的要害。问题是东条上等兵上台后跟疯了一样扩军,一口气扩编了四十多个师团,这些新编部队一大半都被投入到中国战场,使得中国战场上的日军兵力暴增,他们当然有能力同时打两场大规模战役了。

薛岳犯了经验主义,战略误判,让第六战区还没开打就先在战略上丢了一分。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关于日军集结、调动的情报越来越多,薛岳终于重视起来了,紧急召开战区会议,商讨对策。

而此时,日军的作战序列已经形成了,雷霆即将降临。

战区作战会议上,战区代理参谋长赵子立将军指出:日军进攻豫中平原的兵力规模空前,只怕这次进攻长沙的兵力规模也是空前的,而且第11军军长横山勇中将是个善于吸取教训的家伙,必然会吸取第三次长沙惨败的教训,采取全新的战术进攻长沙,因此战区应该确立新的方案,以防万一。但以薛岳为首的大多数将领都认为,从日军在豫中会战所动用的兵力规模来看,这次进攻投入的兵力可能会比以往三次多一些,但远远达不到规模空前、大得可怕的地步。再说,日军兵力规模是变大了,但长沙的山长沙的河没有变,地形就摆在这里,咱们就按照原来的套路,主力部署在两翼利于伏击的地区纵深,以有力之一部节节抵抗节节后退,吸引日军,疲惫日军,等日军过去后两翼部队再杀出,配合广大民夫破坏日军后方的交通道路,把长沙变成个大炉,一把火将日军给炖了!

代理参谋长肯定吵不过司令官,最终是薛岳的意见占了主导,第九战区仍按照第三次长沙战役的套路进行部署,中路清空坚壁清野节节抵抗,两翼部署强有力的部队准备捅日军屁股。

可惜,占主导的意见往往是错的。比如说这次,薛岳就错了,而且错得很彻底。

首先,此次日军投入的兵力不是他认为的“比上次多一些”,而是第三次长沙会战的三倍,共八个师团又一个旅团,这些师团在出发前都由从华北驻屯军、第13军抽调过来的部队接替了防区,换句话说,这次不再像前番那样一个师团抽调一半人或者三分之二的人马,而是倾巢出动了。如此庞大的兵力,根本就不是第九战区应付得来的;

其次,赵子立将军的担心完全成了现实,横山勇中将完全吸取了第三次长沙战役惨败的教训,大胆地改变了战术,不再是像一把锥子一样在一个点上一扎到底,而是置最精锐的甲种师团于两翼,战斗力略逊的几个乙种师团在中路分成两个梯队,交替攻击前进。这样部署的好处是,第九战区主力往侧翼运动,马上就会遭到甲种师团的迎头痛击,就算绕到了日军后方,只怕还没有着手破坏道路交通就会被日军第二梯队夹在中内,最终也只能是脆败的下场。

战役还没开打,但是在战略层面上,薛岳已经一败涂地了。

战略上的一分大于战术上的十分,战略上输了,战术再巧妙也没用,很快,第九战区就会再次尝到未战先输的苦涩。

5月27日,日军五个师团向第九战区崇阳、公安至南县连绵一百余公里的防线发动了猛烈进攻,当看到日军仿佛涌入内陆的潮水般漫野而来的时候,驻守这些地区的中国军队都惊呆了。豫中溃败也在这片坚守了数年之久的土地上演,第一道防线迅速崩溃,大批中国军队被迫放弃阵地,雪崩般往后溃退,电报中充斥着各级将领惊怒交迸的嘶吼:

“横山勇是把日军在中国所有能动的抽力都抽调过来了吗?这兵力也太庞大了,挡不住!我们根本就挡不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