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辛亥英雄 > 第60章 刘人熙的意见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看起来我们都要学习。”

张謇、张静江几个建设发展委员会的人都来一起开会。张学文把自己在发电机厂的想法跟大家说了一遍。应该说对于这个时代的中国人来说,工业是新鲜事物。

欧美国家的工业从蒸汽机开始算起,已经发展了两百多年。但是对于中国来说,工业依旧是很陌生。

虽然洋务派也发展中国工业半个世纪。

洋务派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试图发展工业的,但他们从开始就走错了路子。他们完全不明白工业到底是什么,不明白工业其实是一套体系。

洋务派只是建了几个工厂,然后认为这就是工业。

洋务派如此。

革命党其实也是如此。包括张学文在内,张謇、张静江他们都是这么认为的。认为中国的工业就是多建几个工厂。张学文和张謇、张静江他们做出未来五年中国工业发展目标的时候,也都是这么计算的。

钢铁厂应该有多少多少产量、煤炭厂应该要有多少多少产量、发电量应该是多少多少。

而钢铁厂、煤炭厂、发电厂他们需要的机器却都是从国外引进的。张学文虽然也想过中国应该自产这些机器,但也仅仅是想过成立发电机厂这些。

从来没有想过,工业的发展要从基础开始。

从基础开始要投资。

不然中国的工业发展反而是会越来越落后于欧美国家。

“不怕。对于我们来说都是新鲜事物,我们需要一边学,一边做。不过我们的建设发展委员会,应该要有更多这方面的人才。还是需要一些专业人才告诉我们,工业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情,工业发展应该是怎么回事。外国人是怎么做的,我们从他们那里又能学到什么。”

张学文的想法永远都是一样的。

那就是千万不能打击人们的积极性。如果有什么错误,可以检讨、可以自查。但是一旦打击积极性,那么再想让他们恢复积极性,就不是那么容易。

所以有错误不可怕,但千万不能失去信心。

“这个我要检讨。”

张謇立马是承认错误。

“就如巡阅使说的那样,我们都没有经验。对于整体的工业应该是什么模式,或者说对于工业的模式并没有全局的认识。所以才会想要一步登天的想法。”

这里是正式的建设发展委员会的会议,有不少人都在这里。

因此张謇非常认真的称呼张学文为“巡阅使”,并没有平常那样称呼张学文的字。

“季直先生,检讨就不必了。如果你要检讨,那么我这个拍板的更要检讨。毕竟我们都是第一次,我们就慢慢的摸索前进。”

“恩。”

“巡阅使,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我们缺少人才,没有这方面的人才。我们做的很多决定,都是凭借着我们的想象,还是走着当年洋务运动的模式往前走。”

张静江立马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不管是张学文也好、张謇也好、张静江也好,大家都没有一个人是真正学习工业的。张謇、张静江虽然都是很出名的实业家,但也仅仅是办一些轻工业的厂子而已。

对于整体的工业是没有概念的。所以进行规划的时候,也都是凭借着想象,还有就是借鉴洋务运动。

说来说去还是一个原因,那就是缺少人才。

“这是大问题。”

张学文点点头。

自从成立了西南工程院之后,张学文还是网罗了一大批的人才。研究地质归国的章鸿钊、丁文江、翁文灏,还有研究化学的任鸿隽,以及研究高等物理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物理学博士李复几等人。

西南工程院的人数也已经有了近三十人。

但对于一个诺大的西南五省,拥有一个多亿人口的西南五省来说,根本就不够看的。一个堂堂拥有四亿人口的大国,理工科的人才竟然如此之少,让张学文只能感叹国家的落后。

“这样吧。我以西南巡阅使的名义写一份通告,发往全世界。希望留学生,还有华人华侨可以归国建设祖国。希望能够有点用处。”

人才。

真的是在制约着中国的发展。

这个时候的张学文真是怀念二十一世纪。当时的中国每年都有几百万工程师毕业。而现在的中国每年都没有几百个工科毕业生出现。

“大家都克服一下。让那些一线年轻工人都好好学习,可以从工厂学习新技术。我们给外国技术人员那么高的工资,他们怎么也应该培养几个弟子。如果他们藏着掖着,那么也不用怕。我们完全可以偷学。”

苦笑。

张学文一个堂堂的西南巡阅使,竟然都开始操心这些问题。其实很多聪明的一线工人,是可以在工厂做工当中,学习一些新知识,学习一些真技术。

“恩。”

“大家都不要放弃信心。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

…………

刚刚开完建设发展委员会,张学文立马就赶去参加另一个会议。

这个时候张学文慢慢的明白那些领导一天都在干什么。就是不停地开会,这个部门开会、那个部门开会。要不就是见这个人、见那个人。

看起来都是一些没用的事情。

但却是最重要的事情。

“蔚庐先生的这封意见书你们怎么看?”

今天开这个会议,是因为刘人熙给张学文还有人民党常务委员会写了一封信。刘人熙并不是人民党高层,甚至都不是革命党。

不过此人在湖南教育界名气很大。

今年已经六十七岁的刘人熙,曾经是湖南出来的解元。他成为解元的时候才二十三岁,是湖南着名的少年才子。后来中进士,任工部主事。1884年任会典馆纂修官、总校官。1889年外调直隶州知州。后游历豫、赣、桂等省,官至广西道员。1907年返湘,任中路师范监督,旋任湖南教育总会会长。

是湖南比较着名的立宪派领袖之一。

而且刘人熙此人的小舅子也是大名鼎鼎,那就是广西独立时候的副都督王芝祥。当初广西独立是有刘人熙的功劳的。因为王芝祥当时是广西布政使,掌握广西巡防营的大权。

因此长沙起义之后,为了解决后顾之忧,革命党是希望刘人熙能够劝劝王芝祥。

因此刘人熙亲自写了一封信交给了王芝祥,才推动王芝祥革命。王芝祥带人去找沈秉堃,威压沈秉堃宣布独立。只不过广西这边陆荣廷实力太强,而且排斥沈秉堃和王芝祥。因此王芝祥就带兵北上,离开了广西。

最近成立国民党之后,王芝祥还是国民党理事。甚至国民党推荐王芝祥担任直隶总督,不过被袁世凯否定,所以成为了南方宣抚使。

这就是刘人熙。

因为他影响力大,能力也强,而且还为革命做过贡献。因此新政府成立之后,刘人熙是担任湖南新政府的善后调查员。就是调查革命当中的一些问题。

是不是有革命功臣受到不公平待遇,还是革命当中有滥杀无辜的现象等等。

六十七岁的刘人熙精神还不错。

自从长沙起义以来,这位竟然转了整个湖南,到处考察。

“我认为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李根源率先说话。

“在革命阶段,这些可能都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一旦稳定下来之后,如果我们还是随意的任命官员,随意的非常规的升官,就会破坏规则。规则这个东西我们革命阶段是需要破坏的,但是建设阶段就需要重新恢复规则。”

刘人熙提出的意见很简单。

他认为现在的西南五省还是太随意。随意的任命官员,没有一套形式有效的官员升降的规则。就算是腐朽落后的满清,他们的官员升降也有一套自己的规则。

可是革命之后,革命党迅速的拿下政权。

年轻的革命党开始占据政权的主要位置。而且还有一个大问题是,很多革命党陆陆续续的来到西南。然后就直接成为高层,这让刘人熙很不满。

刘人熙认为,西南现在已经稳定。应该采取一定的规则。

一套官场规则。

张学文认为有点道理。

“可是这个现阶段还不合适。”

张謇却摇摇头。

“现在就是政权建立的阶段。你说说如果唐绍仪愿意来我们西南。我们能叫他从基层开始干起?原来同盟会的汪精卫如果回国,想要加入我们人民党,我们能叫他从人民党最基层的党员开始做起?因此现阶段是不应该硬性规定的。”

张学文听到张謇的话又是点点头。

刘人熙的意见不错,李根源的话也对。现在既然是建设阶段,就应该是慢慢的构筑规则的时候。但张謇的话也对,现在还是政权建立阶段。

不说革命党那么多大佬人物,还有满清末期的那么多地方大员,包括北洋军那边的大人物。

你说说如果他们投靠,应该怎么对待他们。

弄一套规则束缚他们?

这不行。

他们来了,还得给他们委以重任。但他们过来就委以重任,那就是破坏规则。因此这也是一种矛盾。而且现在的张学文还是需要虚心接纳人才的阶段。

满清朝廷留下的人才、北洋军那边的人才、国民党那边的人才,张学文都需要挖角。

既然挖角,就应该要给他们足够的位置。看起来真是一个矛盾的情况。

“可是如果乱套,下面的人会无所适从,也会感到不满意。”

刘公也是赞成李根源。

“其实应该出台一些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的条例。但又不能规定的太死,以免影响现实情况。”

禹之谟开口。

选择了一个折衷的办法。

“稽停兄的办法不错。我想我们是应该好好考虑一下,出台关于政府工作人员的招收、他们的升迁、他们的待遇等问题的条款。就叫公务员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