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辛亥英雄 > 第62章 宋教仁遇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钝初死了?”

“真的死了?”

在场的几个人都是不敢置信。

宋教仁不管认不认可他的主张,他本人在两湖地区交游广阔是毋庸置疑的事情。毕竟他就是湖南人,是常德地区走出来的影响力最大的革命党领袖。

常德地区的革命党很多都是深受宋教仁的影响。

不说其他地方,光是人民党内就是如此。目前在西北局担任组织部长的刘复基,目前担任人民党西南局副书记的蒋翊武,当然西南局因为和人民党中央在一个地方,所以西南局并没有书记,是张学文直接兼任的。因此蒋翊武这个副书记,其实就是管西南局的日常事务。

蒋翊武还是目前人民党中央政治局委员。

还有目前担任五十七旅旅长的唐牺支。

这些人民党高层都是从常德走出来的,都是受到了宋教仁的影响参加革命的。

宋教仁以前还是华兴会的副会长,因此和谭人凤、刘道一、李夑和、邹永成这些人也有很好的交情。

除了如此,宋教仁和黄兴还在武昌上学。

因此和湖北革命党的关系也非常好。

所以宋教仁被暗杀的消息传来,人民党这边很多人不敢置信。宋教仁刚刚率领国民党在国会选举当中大胜,还得到了人民党的支持,马上就要成为内阁总理。

内阁总理是什么。

按照“临时约法”,内阁总理才是真正的国家元首,才是真正掌握实权的人物。

宋教仁马上就要走向他的人生巅峰。马上就要在内阁总理的位置上,施展他的抱负。

没想到死了?

还没有发挥自己的抱负,就这样死在了暗杀当中。

“吴禄贞、陶成章、宋教仁,政治暗杀后患无穷。”

张学文也是叹口气。

政治暗杀,成本太低,但效果却是出人意料的好。如果吴禄贞没死,那么以他和张绍曾、蓝天蔚,加上东北同盟会的帮助,就算无法促成东北独立,也能够把东北搅得一团乱。

到时候陆军第六镇、第二十镇、第二十三镇、第一混成协、第二混成协,加上东北的巡防营,黑龙江骑兵营,这么多部队在东北干架,会让北洋军实力大损。

一旦这些部队无法入关,那么北洋军在关内的实力就不可能压倒群雄。北洋军到时候在关内只有禁卫军和五个镇的部队,能不能控制局势真说不定。因为当时的革命党拥有近三十万的部队。

袁世凯真不一定能够压服这么多的革命党部队。

可是吴禄贞死了。

声势浩大的东北大起义,立马就是土崩瓦解。一次本来可以改变辛亥年历史的大起义,就这样消失了。

陶成章也是如此。

作为江浙沪实力最强大的光复会老大,陶成章如果活着,江浙沪光复会就始终占据优势。同盟会在江浙沪很难超过光复会的实力。可是一次简单的暗杀,陶成章死了,光复会散了。

光复会也彻底没落,光复会的高层几个大佬都投靠袁世凯。

现在则是宋教仁。

一个马上就要左右中国政局的大人物就这样死于暗杀当中。

“子清,我们现在怎么办?”

“什么怎么办。这就是袁世凯干的,我们应该讨伐袁世凯。”

谭人凤最生气。

不说谭人凤和宋教仁的私人交情,谭人凤本来就非常不喜欢袁世凯。对于南京临时政府把权力交给袁世凯,谭人凤一直都不满意。

因此他第一时间就表示应该武力讨伐。

其实这是很多革命党激进派的想法。

“谭老,不要激动。现在我们还不知道是什么情况,我们就做两种准备。一个是从舆论上,我们要求江苏都督程德全,赶紧破案。另一方面我们也开始做军事准备。不过军事准备要悄悄地进行。不能给人留下把柄。”

宋教仁被暗杀。

张学文知道二次革命已经不远了。

其实张学文一直有一个很不光彩的龌龊想法,那就是张学文等这一天等了很久。当年诸葛亮给刘备隆中对的时候,说了一句“天下有变”。

其实张学文也是如此。

如果天下安稳,如果袁世凯和宋教仁两个人合作,那么他们下一个对付的肯定是张学文的人民党势力。而且人民党目前来说,仅仅是地方势力。目前还行,但如果这样的情况持续下去,最终还是会吃亏的。就是人民党自己的士气也会下降。离问鼎天下会越来越远。

毕竟只要天下安定,除非是袁世凯做出什么人神共愤的事情。不然大家自然而然的会支持中央,这是中国历史决定的。到时候张学文这个地方势力,在名义上,始终是比不了中央政府。

因此越是稳定,而且稳定时间越长,对于张学文和人民党越是不利。

还好袁世凯和宋教仁,或者说北洋集团和国民党始终是尿不到一个壶里,甚至应该说南北矛盾是一个无法解开的死结。双方的矛盾在积累,积累,积累到最后就出来了宋教仁的事情。

张学文在等待,等待天下有变的时候。

而真正能够天下有变,就是宋教仁被刺杀。

张学文一直都明白,宋教仁的死会带来二次革命,会带来再一次的军事冲突。这就是张学文等待的,真正的天下有变。

二次革命。

袁世凯和国民党军队的大对决。历史上袁世凯正是凭借着二次革命的机会,把手直接插进了江浙地区、插进了湖北、湖南、四川等地。

一举驱逐了国民党势力,然后震慑地方实力派都乖乖听话。

而张学文也在等这个机会。

只要袁世凯和国民党动手,一旦北洋军的大部队南下,进入江浙地区,进入安微、江西这些国民党的地盘。那么张学文绝对不会放过这样的好机会。

当然张学文现在不可能说。

说出来实在是太龌龊。

心中比较激动。

宋教仁才刚刚被暗杀,离二次革命还有好几个月的时间。没有三四个月的时间,国民党是不会发动二次革命。三四个月,也足够张学文准备的。

“这样。谭老,你和蒋翊武一起去上海,代表我们人民党送送钝初。然后发表我们人民党对于这件事情的看法。希望程德全尽快的抓住凶手。”

“好。”

谭人凤点点头。

“雪生兄,你和炳生两个人要安抚好我们人民党的情绪。让他们一定不能因为这次的事情做出什么激烈的事情。”

人民党脱胎于同盟会。

人民党不少人都和宋教仁交情不错。张学文不希望人民党这边出什么事情。

“放心。”

李根源是负责人民党党务工作的,安抚人民党各支部的情绪,就是他的任务。

“稽停兄、季直先生,这事情很大。但不要影响我们西南目前的建设情况。所有的建设依旧按照计划继续进行。”

“明白。”

“那我们散会。等到有新的情况,我们继续开会讨论。”

…………

“云纪,产量如何。我要装备全军,还要留下预备的,能不能满足。”

“没问题,巡阅使。”

二次革命马上就要开始。

张学文要快点做军事准备。现在张学文麾下的部队已经不少,如果把目前剿匪的部队都加起来,那么张学文手底下有近二十万的部队。

当然袁世凯的部队也不少。

虽然缺钱、缺武器,但袁世凯依旧是把北方所有能够搜罗的部队都重新整编。部队也有了近二十万。不过这些部队当中,并不全是袁世凯的嫡系。

如东北的张作霖、冯德麟每个人都有一个师的部队,也就是两个师的部队。名义上是隶属于袁世凯领导,但他们其实就是东北土霸王。

也就是看袁世凯势力大,不敢反抗。

还有被袁世凯打发到察哈尔的原陆军第一镇,现在的陆军第一师。还有被拆分的第二十镇,第二十三镇,以及各地方实力一般的巡防营。

都不是袁世凯的嫡系。

袁世凯真正嫡系是第二镇、第三镇、第四镇还有第五镇、第六镇。但是这些部队在辛亥革命当中损失比较大。为了保持战斗力,袁世凯是大肆扩军,把各地巡防营都优先分配给他们。

可是北洋军为什么强大,那是因为袁世凯利用十年时间打造了北洋军。

但这一次北洋军大肆扩军,反而弄得北洋军武器装备不足、训练不足,很多部队的战斗力也随之下降。

因此张学文等。

一旦二次革命开始,北洋军精锐是一定要南下镇压国民党的。只要如此,张学文的军队也一定会动。为了这一天,张学文也要积极准备。

“我要的数目可能是近百万。”

“巡阅使,你相信我。”

喻培伦自信满满。

喻培伦是当初和方君瑛一起准备去炸载沣的,不过中途被张学文截留。等于说是张学文用炸弹换了喻培伦。因为喻培伦是人才,顶级人才。

此人在日本留学,被誉为是干任何一行都是最好的。

他本来是学习化学的,成绩相当好。正是因为他是学习化学的,为了革命他开始学习制作炸弹。作为有化学功底的人,他短时间之内就了解炸弹方法。

为了研究炸弹,他有三根手指是没有的,就是被炸弹炸飞的。

可就是这样,他依旧痴迷于炸弹。到了最后喻培伦制作的炸弹越来越好,成为同盟会当中制作炸弹能力最强的人。

不仅仅是如此。

他制作炸弹的过程当中,还顺便制作了火柴,一种安全无毒的火柴。他的这项火柴成为当时世界性能最好的火柴之一。目前在西南销售量最高的火柴,长沙火柴公司就是他的技术。

是李夑和几年前创立的火柴公司。

在西南是非常受欢迎的。

而且喻培伦后来还考入了千叶专门医学校药科。千叶医校是当时日本着名的学校,也是当时中国政府所指定的官费五校之一,要考入这所学校非常难。

一个学化学的,转行考了医科学校,成绩竟然还非常出色。

真是一个全才。

因此这哥们革命的时候,真的是百变星君。他什么身份都有,他会制作洋烛、牙粉这些东西,随便找个工厂就能够工作,就能躲避。而且行走江湖,他就以郎中的身份,因为他的确有行医能力。

当然他最厉害的还是化学,还是做炸弹。

张学文截胡喻培伦,就是让他在湖南机械局学习,然后制作炸弹的。自从革命成功之后,张学文就把湖南机械局改为长沙兵工厂。

主要生产手榴弹。

马上要打仗,张学文要给前线所有的军队都配备手榴弹。现在这个时候,手榴弹还是相当有用的。

“好。云纪,我就相信你的保证。未来几个月当中,你一定要尽量的多生产手榴弹。”

“巡阅使,是不是要打仗了?”

“不知道。但是有备无患。”

张学文最少要制造百万个手榴弹。给前线部队提供,这东西制造简单,扔出去杀伤力还不小。不要说现在,就是二战、甚至一直用到五六十年代、六七十年代也没有问题。

估计到时候,张学文的部队是第一个如此大规模使用手榴弹的部队。

从辛亥革命之后到现在快一年半的时间,库存也很多。未来几个月加班加点,制作的数目一定不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