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根本没法在这种野外与明军作战,尤其是小股清军在遇到小股大明近卫军时。
因为清军的单兵战斗力已经大大落后于近卫军。
所以,往往清军一遇到近卫军就只有逃命的份,哪怕是一小股清军遇到的只是一个近卫军,也最多只是将其逼退,而不能将其消灭。
而也因为这样,清军屠掠附近村落的行动变得越发的艰难。
尤其是到后期近卫军利用他们在军队中学习到的百姓动员方法,用帮忙劳动和购买农产品的方式或直接用钱惠济的方式获得当地民众的支持与当地民众熟络以后,清军想靠屠掠当地民众获得给养就显得更加困难。
甚至许多百姓开始主动给近卫军当其向导和哨探,将哪里有清军的动向都能很快地告知给近卫军。
近卫军第五镇的官兵在入川前就做了入川的准备,学了些方言。
而且在组建近卫军第五镇时,大都督府就刻意让近卫军第五镇尽量以川籍黔籍湘籍鄂籍官兵组成。
所以,近卫军第五镇在入川本就对这一带的地势风俗要更比清军容易代入,且也更容易跟当地百姓打成一片。
近卫军第五镇因为渐渐获得了当地百姓的支持。
而清军又因为不注重军纪使得他们一下子就毫无生存之地。
所以,许多清军接二连三的被主动寻上来的近卫军予以歼灭。
连豪格和罗洛辉的清军主力都遭摸上来的近卫军合力攻击过数次,逼得他们不得不立即逃走,有时候还得连夜逃走。
数日后,豪格也不知道自己现在身在何处,他身边除了罗洛辉和孙可望这些人,也就只剩下不到千来人。
而且豪格感到非常饥饿,但偏偏他们已经没有任何办法去外面靠屠掠百姓来维持自己的军需。
所以豪格现在非常苦闷,他甚至在午夜时分也会忍不住哭泣:“本王想回家!这里太可怕了。”
好在这个时代的四川还有比较多的野兽,如老虎豹子什么的,而豪格身边的许多生女真本身就是当地优秀的猎手。
所以,他们也就还能靠捕杀野兽为生。
但为了不被明军发现,他们不敢烧火,只能吃生肉。
因此,豪格这些人渐渐的和野人已经无异。
陈子龙见此懒得再亲自指挥剿灭清军的事,只将进剿大获山一带豪格部清军残余势力的任务交给了杜亭松和他的警备营,而他自己则带着李定国赶回重庆,准备迎驾他们的皇帝陛下朱由检。
另外,樊一蘅则依旧率曾英、刘文秀、白文选、马唯兴各部继续北上,并相继攻克少量清军留守的苍溪、剑门关、昭化、利州卫、朝天关,然后一路进入汉中的七盘关。
在大明大举北伐前夕,清军已经彻底失去南下进攻甚至是局部进攻的能力。
肃亲王豪格和僖郡王罗洛辉还有孙可望等清军残部已经和外界彻底地失去了联系,在时隔半月后,备受疾病、野兽袭击、饥饿、炎热等困扰的他们不得不主动冲出了山来。
而也因此豪格、罗洛辉、孙可望三人迅速被在外面等候已久的明军近卫军所活捉。
……
与此同时,在豪格、罗洛辉、孙可望三人被活捉后的一天。
朱由检也刚刚抵达重庆。
陈子龙和前大学士王应熊等早已在此等候已久。
待朱由检一上岸,就在重庆府一众官绅的迎接下住进了王应熊在重庆的别苑。
现在的朱由检权势大到没边。
毕竟如今的他亲掌着近二十万近卫军的兵权。
已经没有任何人敢挑战他这个皇帝的权威。
所以,朱由检想去哪里巡视也没人敢阻拦他。
朱由检来四川巡视是决定在这里开启北伐他的北伐序幕。
因为从四川北上便是陕西,而东进便是湖广,是西南地区联通南北的一个重要枢纽。
偏偏这里还有最后一支没有招抚的农民军政权以及最后一支还在南侵的清军生力军。
所以,朱由检必须来这里居中调和,争取在北伐前夕让这一带安定下来,以避免将来北伐时,这一带又生出大乱。
但让朱由检欣喜的是,他刚到重庆,陈子龙就告诉他清军豪格部已经被明军打得大败,并被围在了大获山一带,张献忠也已经阵亡,而其四个义子有两个已经携其部归顺朝廷,一个阵亡在抗清前线,一个则投降了清军。
“如此甚好!宣李定国来见朕。”
虽然在这个时代对于其他人而言,李定国不算什么了不起的人物。
但对于朱由检而言,作为穿越者的他,自然知道李定国对于这一段历史有多么重要,在历史上被封为晋王的他是华夏最后一位能连挫清军的名将,也是一位差点让大明翻盘的名将,甚至打得让顺治都想放弃西南五省。
因此,朱由检对李定国是一直敬佩的,也一直念念不忘。
而让朱由检没有失望的是,陈子龙真的成功招降了李定国。
“臣李定国见过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定国一见到朱由检就行起了大礼。
此时的李定国还很年轻,才二十七岁,相貌堂堂,朱由检看了后倒也不得不承认大明将来是不缺一统全球的统帅的。
也因此,朱由检对随同一路作为身边顾问处理西南军务的秦良玉老将军问了起来:“秦老将军,你看此人如何?”
秦良玉笑了起来:“闻名不如见面,想不到当年给我们川地官军造成如此大麻烦的李定国竟然是俊小伙子!”
原来的历史上秦良玉本该已经病逝,但这一世因为朱由检很早就把她征召到了淮安负责军官培养,并以国医精心护理之,所以使得秦良玉已经还身体健朗,没有像原来历史上因为国破家亡而怀恨去世。
朱由检听秦良玉这么说也笑着点了点头。
朱由检在重庆没待多久,就得知了豪格等被活捉的消息,也因此,朱由检立即下旨让人把豪格等人抓到重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