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职没有说军师不能出任大都督之职,只是大都督一职应该由州牧当众任命,而不应由军师自己宣布,这不免有点……”
“不免有点什么?”
蔡瑁打断了文聘的话,有些恼羞成怒地喝道:“你的意思是我在假传州牧的命令,是这样吗?”
文聘毫不退让,冷冷道:“我没有这样说,这是军师自己说的,我只是想说,军师应该避嫌。”
蔡瑁恼怒万分,指着文聘呵斥道:“你分明就是暗指我蔡瑁假传州牧命令,多年来你一直与我作对,凡事我的提议你都要反对,今天也不例外,文聘!你究竟是何居心?”
旁边蒯越打圆场道:“蔡军师不必动怒,州牧既然有任命,我们自然会支持,文将军也会听从军师调度,不过刘皇叔和璟公子是否同意这个方案,还须和他们两位商量,大敌当前,望蔡军师和文将军以和为贵,不要先乱了自己的阵脚。”
刘璟心中有些诧异,他听出蒯越的语气竟然是有点在帮蔡瑁,这个关键时刻,应该是争锋相对,毫不含糊才对,什么以和为贵,这不就是让文聘接受蔡瑁为大都督吗?
刘璟看了蒯越一眼,想到蒯越刚才对自己说的一席话,似乎他在争夺刘琦失败后,心性便有点转了,开始接受蔡瑁给他的一点小恩小惠,难道蒯越又恢复为亲曹派吗?
刘璟知道历史上,蒯越是亲曹派,劝说刘琮降曹,但自从自己出现后,受各种利益影响,尤其是全力支持刘琦为世子后,蒯越便渐渐转为抗曹一派,但刘琦被刘备夺走后,蒯越的态度又开始转变了。
刘璟本来以为有蒯越在,很多事情不需要自己开口,蒯越会替自己抵挡回去,可现在看来,蒯越态度开始暧昧,已经靠不住了。
刘璟便不再沉默,起身道:“文将军说得不错,此事事关重大,仅凭州牧的一纸命令,难以让人相信,而且州牧长期卧榻,也未必了解情况,不如我提一个方案,我们三军成立一个协调指挥所,可各派一人参与,若须三军配合作战,可由指挥所协调,不知蔡军师和刘皇叔以为如何?”
刘璟态度很明确,就是反对成立军衙,反对设立三军大都督,甚至连去见刘表求证他也反对,他知道刘表很可能会让蔡瑁为大都督,趁机夺自己的军权。
刘备本想由他来牵头,他来出任三军大都督,可看目前的情形,蔡瑁不可能答应了,那么保持独立也好,至少他最后还能捞到一点声望。
刘备也点了点头,“我同意璟公子的方案,成立三军协调指挥所。”
蔡瑁的脸色变得极为难看,他盯着刘璟恶狠狠道:“这是州牧的命令,难道璟公子不再承认州牧为荆州之主吗?”
刘璟也毫不客气,争锋相对道:“我当然承认州牧是荆州之主,但荆州和江夏达成过协议,荆州可以请求江夏军来支援,但不得夺取江夏军指挥权,州牧在协议上的盖了大印,蔡军师也签了字,难道蔡军师现在不承认了吗?”
蔡瑁被刘璟一席话顶得哑口无言,他回头又望向刘备,“皇叔为何不同意?”
刘备淡淡道:“我统帅的是新野军,和荆州无关,至于多出来的军队,是琦公子委托我指挥,如果蔡军师要收回去,那应该去找琦公子,与我无关。”
如果说刘璟的回答是针锋相对,那刘备的回答却是绵里藏针,听着话软,却刺得蔡瑁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
“浑蛋!”
房间内蔡瑁将茶杯狠狠砸在地上,茶杯迸裂,碎片四溅,他气得破口大骂,“给脸不要脸,把我蔡瑁当猴耍吗?总有一天,他会让他们像狗一样跪在地上求我!”
旁边站着张允和蔡和,还有襄阳太守李圭也坐在一旁,李圭之所以和蔡瑁走到一起,是因为他也是亲曹派,在刘表后期的派系站队中,他最终选择了刘琮,成为蔡瑁的心腹。
有趣的是,当年刘表处理张允之时,他是积极赞同者和推动者之一,现在他却和张允站在一起,共同为他们自身的派系利益出谋划策。
或者这就是政治,没有没有永远的敌人和盟友,只有不变的利益。
李圭也不劝蔡瑁,他耐心地等待蔡瑁发怒结束,他知道蔡瑁有一肚子火,把火发出来就会冷静下来。
蔡瑁将刘璟和刘备大骂一通,终于慢慢冷静下来,其实他也知道将刘璟和刘备的军队收归自己麾下并不现实,只是刘璟和刘备在这么多人面前打碎了他的期待,使他面子挂不住,恼羞成怒。
“你们说,现在该怎么办?”蔡瑁冷静下来问众人道。
但他目光却注视着李圭,他对张允和蔡和并不感冒,他们二人提不住什么有益的建议,倒是这个李圭,平时闷声不响,其实很有见识。
这次召集众人商议成立军衙便是他一手策划,虽然没有能成功,但那不是他的问题,而是方案做得很妙,至少他蔡瑁作为召集人的威望出来了。
李圭知道蔡瑁是在问自己,他不慌不忙道:“现在有两个截然不同的方案,军师可以自己选择。”
“你说,我听着。”
“第一个方案就是冷待,我们按兵不动,任由江夏军和南郡之军北上抗曹,这样的好处就是我们能保持实力,等他们打得两败俱伤后,我们再来取渔翁之利,不利也很明显,这样会损害军师在荆州的名声。”
蔡瑁想了想,却没有急着表态,又问道:“那第二策呢?”
“第二方案就是急攻,趁江夏和南郡两军还没有来得及调动,立刻出兵北上,收复樊城,再令两军一同北上,三军各自为战,看谁最后能击败曹军,这样做可以抢占先机,尤其收复樊城,会令军师在荆州名望大涨,如果宣传得当,这是一步好棋。”
“那不利的方面呢?”
“不利的方面就是我们将成为曹军进攻的重点,最后可能伤亡最重,军师是否承担的起?”
蔡瑁背着手走了几步,他需要权衡利弊,坦率说,他并不考虑第一个方案,那个对他名声影响太大,尤其在他想谋荆州牧之时,荆州的名望是第一重要。
他对第二个方案颇为动心,光复樊城,这确实是一个极为有利的战果,正如李圭所言,只要广为宣传,他蔡瑁在荆州的名望将如日中天,这不就是他梦寐以求的吗?
只是如果被曹军反击,伤亡重大,又有点得不偿失了,这让蔡瑁有点为难。
这时,张允在一旁冷冷道:“曹军反击我们,符合他们的利益吗?”
一句话提醒了蔡瑁,是啊!曹军为什么要反击自己,消灭了亲曹派,对他们自己有什么好处?自己怎么就忘记了这关键的一点。
一念至此,蔡瑁顿时兴奋起来,他立刻对张允道:“机不可失,你可立刻集结军队,在城北渡江,我将亲自去收复樊城!”
.........
一个时辰后,一万荆州军在襄阳北城外迅速集结,开始陆陆续续登上早已等候在岸边的两百余艘渡船,一艘艘渡船向北岸驶去。
曹军最后一支军队是在天不亮时撤完,樊城的守卫便交给了在樊城招募的五百名青壮民夫,城门关闭,数百民夫战战兢兢地站在城头,远远眺望着江面上出现的数百艘渡船。
他们不知道荆州军到来时,自己会遭到什么样的惩处,所以不断有士兵溜走,当第一支荆州军队到来时,城头上只剩下不足三十人。
蔡瑁一马当先,亲自率领千余士兵向城头奔来,一名士兵在城下大喊:“城上速速开门!”
城门终于缓缓开启,几十名民夫出城跪下,大喊道:“军师,我等无辜,被曹军抓来守城。”
蔡瑁跃马上前,挥鞭高声问道:“城内可有曹军?”
“回禀军师,城内已无曹军,全部都撤离了。”
蔡瑁大喜,高声对士兵们令道:“进城!”
一千士兵浩浩荡荡开进了城门,荆州大旗再次在樊城城头飘扬,随着荆州军进城,樊城的十万民众沸腾起来,扶老携幼上街欢迎荆州军入城。
此时一万荆州军已抵达樊城,蔡瑁特地举行了盛大的光复仪式,一队队士兵列队进入樊城,接受大街两侧的民众拥戴,十万民众壶浆箪食,迎接荆州军光复樊城。
蔡瑁骑在高大骏马之上,无比得意地享受这一刻的荣耀,那种万民拥戴的气氛让他有些飘飘然,就仿佛他离荆州牧的位子又大大推进了一步。
他不断向两边高呼的民众挥手,十几名古稀老人拦路跪拜,将入城仪式推向了高潮,蔡瑁连忙上前将老人扶起,顿时响起一片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
“万岁!荆州军万岁!”呼喊声响彻樊城内外。
.......
就在一万荆州军举行进城仪式的同时,一里外的樊城码头上却变得冷清下来,只有百无聊赖的百余名士兵看守着两百多艘渡船。
在樊城码头以东百步外便是游缴所,游缴所前面则是一条长约三四里的沙墙,曹军就曾躲在这条沙墙后和江夏军战船对峙。
从游缴所再向东走三百余步是一片占地近两百亩的竹林,竹林内还有一座低缓的小山,这片竹林是樊城著名风景区之一。
但此时竹林内没有游客,却藏着一支两千余人的曹军骑兵和数百曹军步兵,由大将李典统帅。
这便是贾诩的将计就计,利用粮道被骚扰为借口,曹军从樊城撤军,诱引荆州军入套。
汉水对岸的襄阳必然是第一个得到消息,以蔡瑁好大喜功的秉性,他一定会抢在刘璟和刘备之前收复樊城,这样一来,曹军就有机会夺取他们的渡船。
李典冷冷地注视着数百步外的码头,机会已经来临,他并不急于派骑兵冲锋,而是派出数百名步兵躲在沙墙后慢慢向码头靠拢。
曹军士兵离码头越来越近,已经只有五十步,数百曹军士兵忽然爆发出一声呐喊,从沙墙后一跃而起,向码头上的百余荆州士兵杀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