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秀一直都想在杭州开个绣坊,托陈夫人的帮忙,她已经找到了一处合适的宅院。
后来有了戚珍珍的加入,她把陆朗给她的一个得力管事派了过去,有了这位陆管事的协助,加上曲桓也帮了不少忙,这个绣坊终于办了起来。
沈秀给绣坊取名为锦绣阁,她本来想把戚珍珍的名字也嵌上去,不过戚珍珍却不喜张扬,因此就定了锦绣这两个名字。
锦绣阁才刚创办,在杭州没什么名气,为了能招到优秀的徒弟,沈秀让人在锦绣阁的大门上贴了张告示。
凡是来参加锦绣阁选拔的女孩,只要能进前十名,就赏二十两银子。若是肯留在锦绣阁学徒,以后不仅食宿全包,每个月还能拿到工钱。
这张告示一贴出来,吸引了不少有女红底子的女孩来报名。
沈秀和戚珍珍亲自遴选,年纪太大的不要,年纪小于十岁的也不要,手指粗笨的不要。
这样选了半天,只有五十个人通过了选拔,接下来还有三场考试。
戚珍珍拿着花名册道:“这五十人,你打算留下多少?”
沈秀道:“徒弟贵精不贵多,我打算只要前十名。等把前十名选出来后,我就每天上午过来一趟,把我这辈子所会的绣技都传授给她们。你也不许偷懒,怎么也得时不时的过来一趟。”
戚珍珍道:“茜姐还小,我只能尽量抽空过来。”
沈秀叹气道:“我就知道是这样。当初说好了,是我们两个人一起合办这绣坊,临了还是得我一个人支撑。”
戚珍珍陪笑道:“好姐姐,你知道我比不得你,我家大人又不喜欢我经常抛头露面,因此只能让你能者多劳了。”
她怕沈秀笑话自己事事听陆朗的,便提起了另外一件事,“光顾着绣坊这边的事了,我有一件事忘了告诉你。”
“什么事情?”沈秀知道戚珍珍转移话题为的什么,不过没戳破,顺着对方的话题问道。
戚珍珍笑道:“唐家回消息了。那位唐老爷子从乡下回来后,便让人送了些蔬果过来。我就跟唐家的人提了几句,他们回去没多久,唐老爷子就派人来询问大丫的情况。”
“我把知道的都告诉给了他们。许是他们也觉得这门亲事合适,便派人给我送了两份请帖,让我叫上你,一起去参加唐家的海棠花宴。”
沈秀没想到,能从戚珍珍这里得到这样的好消息,便笑道:“这事多亏了你从中周旋,若是这门亲事能成,将来我得好好谢谢你。”
戚珍珍道:“我们之间,说什么谢不谢。你还是让大丫好好准备一下吧,唐家虽是唐老爷子做主,不过这位老爷子不是那等古板之人,你让大丫打扮的素雅一些就行,不用穿红戴绿。”
沈秀明白戚珍珍的意思,唐家行事低调,在穿衣打扮上肯定不会追求花样翻新,自己既然是去上门做客,那自然不好打扮的太富丽。
而唐老爷子既然不是古板之人,那就穿的素雅些,也没什么忌讳。
沈秀心里有了主意,回去以后就从箱子里翻出几匹颜色素雅的霓裳布,又把大丫叫来,亲自给她量尺寸,准备给她做两身新衣穿。
大丫问道:“二婶,前日不是刚做了几身春装吗,怎么又要做衣裳?”
沈秀道:“那几身春装都太打眼了,如今我们到唐家做客,不好穿的太华丽。”
“哪个唐家?”大丫问道:“我们去唐家做什么?”
沈秀没把实情告诉大丫,怕她害羞不肯去,“是与陆夫人交好的唐家,他家邀请陆夫人去赏海棠花,陆夫人便给了我一份请帖。你不是很喜欢海棠花吗,正好可以去唐家赏这海棠花。”
“听说唐家栽种了不少海棠树,不光有西府海棠,还有垂丝海棠。”
大丫确实很喜欢海棠花,听说唐家有那么多品种的海棠花,便有些迫不及待了。
沈秀笑道:“别着急。唐家的海棠花宴是后日,等我把这两身新衣给你赶出来,回头再去玲珑阁给你挑两件玉首饰。”
大丫道:“二婶,我的首饰不少了,随便戴个金簪就行了。”
沈秀道:“不行,唐家人崇尚风雅,还是戴玉首饰吧,把二丫也叫去。她明年就满九岁了,也该给她添置几件首饰了。”
趁着二郎还没下学堂,沈秀给大丫量完尺寸,就叫上两个丫头直奔玲珑阁。
玲珑阁是杭州有名的一家首饰店,专卖各色各样的玉首饰。
沈秀刚到店里,就命伙计把成色上好的首饰都拿出来。
伙计一看她们的穿着和气派,就知道来了大主顾,忙把她们请到了二楼的雅间,然后把店里上好的玉首饰依次搬了过来。
沈秀一眼就相中了一支和田玉莲花长簪,刚想让大丫戴上试一试,门口就被人敲了几下,接着玲珑阁的掌柜走了过来,陪笑道:“夫人,对不住,有个莲花簪是一个客人几个月前预定的,被我这不长眼的伙计拿来了。那客人等了好些日子了,还请夫人体谅一下我们。”
沈秀道:“既然是那客人先预定的,那就给他吧!”
掌柜听了这话却没动,眼睛盯着沈秀手上的那支和田玉莲花长簪。
沈秀还有什么不明白的,便把那簪子放到了锦盒里,递给了一旁的伙计。
掌柜的忙陪笑:“今日这事是我们不对,待会儿我让人送来两个小物件给夫人赔罪。”
沈秀道:“那倒不必了。我也不是没有开过店铺,知道人都会有犯错的时候,你也不必太苛责伙计,私下里说他几句就是了。”
掌柜的笑道:“夫人明理,要是每个主顾都像您好说话才好呢!”
掌柜的又陪笑说了几句,这才从雅间离开,去了对面的房间。
温氏已经在房间里等了许久了,看掌柜把锦盒拿来,便问了一句:“这支玉簪不是做好了吗,怎么去了这么久?”
掌柜的便把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幸好那位夫人是个明事理的,知道这玉簪拿错了,便退给了我们,还让我不要苛责伙计。”
温氏道:“听你这么说来,这位夫人的确是个明理的人,掌柜的可知道她是哪家的夫人?”
掌柜道:“这位夫人有些脸生,大概是第一次来我们铺子。看那气派,好像是官家夫人,身边还带着两个姑娘。”
温氏听说那位夫人身边带着两个姑娘,想起曾听人说起过,那位卫夫人一直把两个侄女养在身边,便问掌柜,那夫人多大年纪。
掌柜道:“那夫人年纪不大,看着有二十多岁,那两个姑娘多半不是她生的,模样也跟她不大像。”
温氏听到这里,便猜的八九不离十了。掌柜口中的那位夫人,多半就是卫夫人了。
早听说这位卫夫人颇有贤名,原来跟着卫大人在山西时,就做了不少好事。
原本温氏还不大相信,觉得官夫人都会做表面文章,如今经过这件事才知道,这传闻应该是真的,这位卫夫人倒是位难得的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