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家因为唐煜已经老大不小了,因此就想早点把大丫娶过去。
而沈秀还想再留大丫两年,双方协商了一下,最后都各退一步,把婚期选在了明年春天。
其实这样也好,大丫早点嫁过去,也能早点适应唐家的生活。而且在沈秀和卫宴还在杭州时,尽快适应唐家的生活,总比沈秀和卫宴离开杭州时适应要好一些。
这件婚事定下后,栓子读书的事情也解决了。
唐家的族学,人口不多,学生也都安分守己,栓子进去以后,有唐煜这个未来姐夫照应,很快就适应了在这里的生活。
大丫的婚事是由沈秀全权包办的,当栓子知道时,这门婚事都已经定下了。
在来唐家族学读书时,栓子还曾想过,这个未来姐夫会是什么样的人。
及至见到唐煜,对方待他这个未来的小舅子特别温和可亲,还考问了一下他的学问。
短短一刻钟后,栓子就彻底被对方折服了,觉得这个未来姐夫懂得真多,不愧是中过举人的人,就是有真才实学。
唐煜本来只是偶尔来族学讲一天书,不过自从栓子来了族学,他怕这个小舅子不能适应这里的生活,就天天过来一趟。
如此栓子越发喜欢这个未来的姐夫,有时候还会从家里带一些吃食过来。
唐老爷子教导家中的子弟极为严格,饮食和起居的用度都有规定。这也导致唐家的饮食都很简单,像是点心这样的吃食,逢年过年才会出现在餐桌上。
偏偏唐煜喜欢美食,可是他手头银子不多,有时候买些笔墨纸,银子就用的差不多了。
栓子来了没几天,就知道了唐煜的这个喜好,便从家里偷偷拿些点心过来。
唐煜收到这些点心,感受到未来小舅子的心意,以后教导他时,也越发用心。
于是,大丫还没过门,唐煜与栓子已相处的和乐融融了。
这天栓子放学回来,便想跟大丫说一件事,偏巧大丫去了沈秀这边的上房。
栓子过来时,大丫正在房里绣一件肚兜,那肚兜上绣的是一丛兰花,大丫手巧,那兰花绣的栩栩如生。
“大姐,这肚兜是给谁做的?”栓子问道。
大丫头也不抬道:“二婶说二郎晚上睡觉的时候,总踢被子,想给他做一件肚兜,却没时间。我左右闲着无事,便替二婶给他做件肚兜。”
栓子听了便道:“那这肚兜什么时候能做好?”
大丫道:“大约要花个两三天吧!”说完看了栓子一眼,问道:“你问这个做什么?”
栓子道:“我看姐夫的鞋子都磨破底子了,一问才知道,那鞋还是去年做的。他们唐家过日子节俭,公中一年才做两双鞋。只是姐夫常去山上游玩,所以鞋子磨损的很快。”
大丫听到“姐夫”两字,脸色就有些微红,等栓子说完,便低头道:“他磨破鞋子,跟我有什么相干?”
栓子道:“大姐,等你给二郎做完肚兜后,也给姐夫做一双鞋子吧!我保证不会有人知道,别人问起,我就说是外面买的。”
沈秀本来要从内室出来,听到他们姐弟两个说悄悄话,便立住脚听了一听。
就听大丫道:“我不做,万一让人知道,肯定会笑话我的。”
栓子道:“你不说,我不说,谁会知道呢!别人问起,你就说那鞋是做给叔父的。我看姐夫的鞋与叔父的鞋差不了多少,别人不会起疑的。”
大丫本来不愿意做的,奈何栓子一直在旁央求,还说磨破了底子的鞋穿着不舒服,看着也不美观。
大丫被他磨得无奈,只能答应,不过又要栓子守口如瓶,不要告诉任何人。
栓子道:“连我姐夫也不能说吗?”
大丫发急道:“当然不能说,第一个不能告诉的就是他。”
“那我该怎么说呢?”栓子问道。
“你就说是托家里的丫鬟做的。”沈秀听到这里,从内室走了出来道。
大丫听到沈秀的声音,一下子羞红了脸,头都不敢抬。
沈秀道:“这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你们都定了亲事了,私下里送些东西也不为过,只要别让人知道就行了。”
尽管沈秀这么说,可大丫仍是不好意思,后来栓子私下里又找过她几次,她才偷偷给唐煜做了一双布鞋。
本来她最拿手的是做缎鞋,只是唐老爷子不喜奢侈,根本不容许家中子弟用绸缎做鞋,所以唐煜中举以后,也是穿布鞋居多。
大丫做鞋的手艺仅次于莲娘,当唐煜拿到这双布鞋后,便先夸道:“这鞋做的好,比我们针线房的人手艺好多了。”
栓子本来没想告诉他,这鞋是谁做的,此时看唐煜夸做鞋的人手艺好,忍不住道:“这鞋是我姐亲手做的。”
眼看唐煜的脸色有些不自然,栓子忙道:“不过我没告诉她,这鞋是给姐夫你做的。”
“那你怎么说的?”
栓子道:“你跟我叔父的鞋尺寸差不多,我便假借叔父的名义,从她那里骗了一双鞋。”
“我姐做鞋的手艺最好了,不信你穿上试一试。”
眼看小舅子的态度这么殷切,唐煜也就试了一试,果然这鞋穿上去特别妥帖,比从前穿过的布鞋都要舒适得多。
栓子见此便道:“姐夫你要是穿着合适,改天我再让姐给你做两双。”
唐煜道:“这恐怕不大好吧!”
栓子道:“你不说,我不说,不会有人知道的。”
话是这么说,可既然穿了人家做的鞋,唐煜总不好不有所表示,因此过了两天,他便送了栓子两把折扇,上面的诗词则是他亲手所写。
栓子拿到这两把折扇,当即把它送到了大丫那里,只说这是唐煜给他的做鞋的报酬。
大丫本来不好意思收,可是栓子送完东西就跑了,根本不给大丫拒绝的机会。
以后这未婚夫妻二人,便在栓子这个中间人的作用下,不时收到对方做的东西。
尽管都是一些小东西,可感情却慢慢培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