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都市言情 > 催泪系导演 > 第一千三百九十章 你遇到了哪些可爱的人呢?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千三百九十章 你遇到了哪些可爱的人呢?

很多时候,人们喜欢一部电影,必然是有原因的,或许是因为,电影里面的爱情,亦或者是因为里面的演员,亦或者其他。

当然,一部电影不可能被所有人喜欢,但是喜欢一部电影的人,却必然是有原因的。

《本杰明·巴顿奇事》也是如此。

但是一部好的电影,有可能是在某个方面,做到极致,令人喜欢,比如《忠犬八公的故事》,可以说是把煽情做到了极致,所以让很多人喜欢,但是同样的也有一些人不喜欢。

而《本杰明·巴顿奇事》,并不是某个方面,而是喜欢这部电影的人,喜欢的理由五花八门。

有人喜欢这部电影里面,那些台词:“我们注定要失去所爱的人,不然我们怎么知道,他们在我们生命之中有多么重要呢?”

“不顺心的时候,你可以像疯狗一样发狂,可以破口大骂,诅咒命运,但到头来,还是得放手!”

也有人喜欢电影里面的那形形色色的角色,不一定是主角,也可能是一个小配角。

“我喜欢那个被雷劈了七次的男人,太有趣了!”

“我喜欢那个猴子先生!”

“我喜欢钢琴夫人!”

“我喜欢电影里面那些没有名字的人!”

等等等等。

于是有更多的人开始对电影进行了自己的解读。

“这是一部很特别很特别的电影,起初看宣传片,以为这是一部奇幻爱情片,为此第一次观影的时候,虽有感触但无法细细品味。之后再次重温后发现这部影片是以一个特殊的角度来讲述人生,其中包含甚广。

对于人事物我无法用好坏或各种形容词去做任何评价,只能去感受其中的局限性。而这部影片无疑是一部包容性很强,没有太多局限性的影片。它不针对某一类人,某一个时代,某一种情怀。而是针对各个年龄各个层面各个时代,向人们讲述了一些深刻的内容。而编导也在细节处理的很巧妙,人物刻画得非常真实。

当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我的解读,或许未必如你所愿,仅仅只是个人的一些看法。

之所以说,这是一部没有局限性的电影,是因为,这部电影,如果细细品味,会发现其中有着太多太多的元素了。

影片开始交代了时代背景,并引发人们对战争的思考。

首先,这当然不是一部战争片。

但导演仅以几个画面和一些情节带入,便让人们发人深思。

我生于和平年代,没亲历过战争,有一些片面的了解。在影片中让人感同身受的是那些走上战场的人们,他们很多人生才刚刚开始,开始真正认识这个世界。并且大部分人都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战争,不知道为了什么而战。有的因为某种狂热信念引导,有的因为某种情怀,有的因为某种故事或荣誉,有的因为保护爱人,家园,有的因为仇恨,有的从小被洗脑,心里暗示。人们就这样上了战场一去不回。纵观人类历史,总是伴随战争,而战争,是没有胜者的。人性很容易被利用引导,我曾在资料里看过关于二战时期高层如何煽动,洗脑,心里暗示士兵,各种方式操控士兵。也设身处地思考过,若我处于当时的时代背景,或许我也会变得盲目,成为一个战争狂热份子。或被仇恨充斥,一心想复仇。

之后本杰明便出生了。

而他生来便早衰,母亲也因难产而死,父亲在慌乱中把他遗弃。看到这我第一反应便开始批判:从人道主义,从道德,从爱,各个方面。认为他冷漠无情,灭绝人性,没有担当。当我抛开这些从小被灌输的概念后细细去品味。发现这一角色刻画的相当真实,首先我对当时的时代背景不了解,那个年代也没有那么多道德标杆,更多是信仰和传统约束人们。生出这样一个孩子会不会和他的信仰冲突,会不会被视为异端。其次从人性角度看待,他从未做过父亲,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而这个怪异的孩子,夺走了他最爱的人。

影片后面交代了他对妻子的爱,对托马斯来说,她就是他的全世界。在他的世界里,别人都不是不重要的,而只有她是真实的。虽然片中一带而过,但只有深刻体会过才能理解。看过电影《楚门的世界》或许更好理解。平心而论,当我面对同样的情况,若我不够坚强,我或许会随妻子离去;若我够坚强,我会在绝望和悲痛中挣扎着继续,同时也完成妻子的遗愿。片中他一直在关注本杰明,并且一直是萧索颓唐的形象。并未再成家生别的孩子,最后把遗产留给本杰明,我无法用对错或任何标准评论,这一角色用了很少的篇幅但刻画的真实生动。

这样的一个父亲,我们很难单纯地从所谓的人道主义,道德,爱这些方面去考虑,就认为,他是什么样的人。

而且,片中后半部也用了一个细节,通过他的自嘲引发对战争的思考。同时展现了他的涵养,他不是一个冷漠无情,盲目自大的人。这样的人,他或许不是好父亲,但是你不能说他就是个坏人,或者一个冷漠无情的人!而这真的很真实,现实之中,我们很多时候从网络上,获得一些信息,然后就开始主观的根据我们了解到的片面的信息,去批判或者去夸赞某个人,可我们真的了解他们吗?

之后男主被奎妮收养。他的养母,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人,我们习惯称她们为最可爱的人。

她们或许没有太好的家庭条件背景,受过很多教育,各种离奇的人生经历,各种故事各种感悟。这就是一个平凡简单的普通人,但她们随时散发人性的光辉,无论生活如何艰难都无法阻挡她们的乐观积极。是那么的真实不做作,所有的喜怒哀乐都写在脸上,没有什么城府,用她们自己的方式对所爱的人,一举一动都充满“简单”不一般的智慧。也正是这样一个养母培养了良好的人格,各种品质。

钢琴夫人!这个角色,真的很有魅力,尽管本杰明甚至记不住她的名字,但是有钢琴夫人这个称谓就足够了。

电影里面虽然仅仅只有两个片段,但和本片要传达的重点息息相关。她教会他的不只是弹琴,还有更深的东西。

记得她在教本杰明弹奏钢琴的时候说:“无所谓你弹奏的怎么样,重要的是你弹钢琴的时候的感受。”

或许很多人觉得这句话没什么,也或许是我多想了,重要的是弹琴时的感受。我想她是在告诉本杰明,你不用把弹钢琴当成一件什么特别的事情,你只要让手指自由在琴键上跳舞,不局限于任何格调任何弹奏方式,抒发你的感受,跟着心走。可以一个指头轻敲,可以一巴掌糊乱砸下去,一样可以奏出自己的音乐,也不局限于什么乐器。也可以贯穿到其它领域,这教会伱如何用心。

人们总是常说:“在失去后才懂得珍惜”这话就和很多谁都知道的“废话”一样传来传去。我曾经也认为好像是这样。后来我才发现珍惜这个词和好坏一样,没有什么实质的。就像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只有更珍惜没有最珍惜。

或每个人心中的最好有一个标准,但也不是恒定的,回顾我们的一生,不也总是伴随着各种失去,分离。而我们又总是在努力,不停追逐,寻找,想抓住什么。也一次比次更珍惜,直到我遇到我们心里的最好。并自以为得到之后,欣喜若狂,同时又很慌张,反而不知道该如何珍惜了。

我们只能更加压迫自己,逼自己努力,变得更强大。然而我们还是失去了,那之后我们便不愿再继续找寻了,当我们停下来,直面痛苦,静静感受,倾听自己之后,会发现,失去似乎是必然的,原因正是因为太珍惜,太想抓住,太怕失去,最终先失去了自己,再失去所珍爱的。

而影片中“我们命中注定要失去所爱之人,不然我们怎么知道,他们在我们生命中有多重要”对我触动很深。包括两次描述的“但到头来,你还是得放手”,虽然让人很难接受,但却是必经的。而不是人们常带着自我欺骗式的“无论怎样,生活还得继续”“还有更好的,继续追逐更加努力吧”。然后不愿面对痛苦麻痹自己,或追逐新的东西。

只有直面失去才能知道他们在我们生命中有多重要。当学会放手,放下,不再想去抓住什么后,我似乎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一切变宽阔了,而我其实什么都不曾拥有过,都只是我自以为拥有,并且更知道如何与人事物相处,找到其中的平衡,如何去珍惜,珍重,同时把握其中分寸,也不需要伪装欺骗去抓住什么。

包括片中对男主角的刻画,虽然他也有他的情绪,也有他的个性,喜好。会难过,会无奈,会吃醋,会落寞,也在不停成长。但从始至终似乎都是一个样子,不会有太大的情绪波动,表现出狂喜或狂怒。

仿佛导演在通过对男主角的刻画展现一种态度,他生命开始就被告知要结束,每多一天都是一种幸运。从小就知道他随时会失去一切结束,所以他似乎一直在以旁观者的角度看待人生对待生活,不停的尝试,一直在学习。在对待各种关系时很能把握其中的平衡,而因为不执着于想要抓住某种人事物,所以他不需要谎言,伪装,或各种手段达到某个目的。

这也是为什么电影里面,没有什么煽情的画面,总是一晃而过,包括死亡,包括新生。

然后是很多人喜欢的这位猴子先生。

这位猴子先生给本杰明讲述了外面的世界,他就像一个吟游诗人,探险家,背包客。

有各种故事,各种各样的见闻,他礼貌,幽默,风趣,风流倜傥,好像游戏人生一般。

但他是孤独的,比常人要孤独。相信不少人也曾想像这样:幻想环游世界,当个背包客一样流浪,我16岁起也独自去过很多地方旅行,用心去感受,在旅途中有很多奇遇,和各种各样的人交谈,同行,分享。记得有一个游历多年的朋友和我说过,他走了这么多地方,其实最想回家,最想要一个家。而这个家不局限于某个地方,某个屋子,旅行的地方多了之后,再去新的地方,我慢慢没那么多新鲜感了,甚至有一些抵触。

当我看到特别美的风景,特别震撼的时候,我也越发感到孤独,多想有个人陪伴,多想把这样的感受分享给爱人。那之后旅行对我来说似乎没那么重要了,也不太愿意一个人去特别美的地方,留一片空白,再之后状态好的时候不出门也能旅行了。

接着是迈克船长,这位性感的艺术家带本杰明跨出男人第一次,也给了他一份工作。而对这个角色的刻画也是对现实的映照,他想当一个艺术家,却是世袭拖船船长,然而他又确实是一个真实的艺术家。

虽然他不出名,没人认可他,没有太多作品,但这不重要。他并没有说想当名人,想当让人们认可的人,想当纹身师或画家,他想当的是艺术家,人们总是习惯认为艺术家是某一类人,从事于某些特定的文艺工作,或各种奇奇怪怪的。而真正的艺术家并不是某一种职业,某一类职业,某一类人。而应该是一种精神,一种思想,或态度,就像片中如何弹琴那样。他哪怕是死亡也死的很艺术。

本杰明第一次和女人有感情交流是伊丽莎白夫人。对此做一个简短主观的解读:中年女性的各方面感受容易受到忽视,不论年龄怎么增长有的东西是不会变的,偷情需谨慎,遵守规矩,人在夜晚容易变得感性脆弱。

所以,如果一个人喜欢在夜晚出没,那么或许你就会明白,他\/她或许就是猎物或者猎人!

影片后半部分都是讲述本杰明和黛茜之间的故事。其主旨大概是“什么是爱,如何去爱”!

关于黛西和本杰明的爱情,有太多人写过了,这里就不多赘述,只想说,有时候,真正的爱是没有局限性的。

那么你觉得自己生活中,都有着哪些可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