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都市言情 > 非遗传承人 > 第136章 溜鹭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车子进入湫山乡后,向左拐入深山中。虽说已是早春,可谷深气寒,背阴处还有积雪未融。又拐了几道弯,经过一个小水库,水库里停着一破船,距村子不远了。一群白鹭被车声所惊,冲天而起。朱金泽口咏绝句道:“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只是,这水库太小了,停不了这么多的船。”

“怎么这水库也有故事。”从后视镜中看到他发呆的样子,金华斌问道:“不会跟今天采访的主题有关吧?”

他若有所思地盯着远去的白鹭看了看,说:“有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与我们进入湫山乡入口处的美人松有关,也与王温等有关,等一会儿你静静地听村民讲吧。”

本次采访的是老村长,姓陈,虽说年纪已近七十,但比较现代,会玩手机。刚进村口,就见到他已在大樟树下等待。

寒喧了几句后,陈村长说:“搭你的便车,我们到湫山乡的村口美女松那里,现场说故事才带劲。”

没想到陈村长还是这样一个妙人。金华斌笑了笑,请他坐到前座。

村口是个公园,里面有一座陈氏的祠堂,祠堂边上一口井,井边就是陈村长口中的美人松,三人才能合抱,松刚出地面就分成两枝,极象奥运会上的女跳水运动员以直角的姿势入水,双腿还在水面时的瞬间。对着美女松,陈村长讲了一个回肠荡气的民间故事(这故事与王温的传说相关连,把它整到文中按时间轴慢慢地说)。

中午,在老村长家吃好饭后,老村长拿出一坛子土烧,硬要塞到车上说:“你们俩要开车,中午没能请你们喝酒,怕你们酒驾,这酒一定得带回家尝尝。”

金华斌坚辞不受,老村长生气地说道:“是不是看不起我,你知道,这酒是有来历的,他传自王温的古方,是丁氏兄弟传下来的。”

这不就是我在寻找的仙居酒吗,老村长这里有古方?朱金泽坐不住了,忙下车问道:“真的是丁氏兄弟传下来的仙人王温的古方,把方子给我看一眼行不?”

陈老村长大方地说道:“你们替我们村子作宣传,是我们的恩人,古方虽宝贵,我们留着也没大的用处,要就抄一份给你吧。”

这方子确实有点意思,最大的特点是把米与几种药材炒一下后再发酵,蒸出后,酒里有一股特殊的焦香味,这味比谷子炒后酿的酒要清爽得多,金华斌品了一下,味道也还不错。以这酒质,散装酒市面上大概能卖到百来元一斤。朱金泽看到他点头称好,更是兴奋莫名,感觉得到王温酒方真传了,拿着方子说道:“你看,我的梦还是灵的吧。”

两人拿着一坛子的酒与方子,向村长千恩万谢后回城。路上,朱金泽十分的兴奋,继续着王温的故事道:“书院的同窗们在醉仙居酒楼里喝着酒,喝到兴头上,酒没了,王温急叫丁氏兄弟加酒,店小二却告之说,丁氏兄弟不在,丁天禄被父亲叫去酿酒,丁曲生在溜鹭。

溜鹭?几个同窗一听来了兴趣。王温向他们解释道:“这鹭因为偷酒而与丁曲生结下友谊,从这以后,每天傍晚这个时间点,丁曲生都会拿上酒瓶与酒杯到码头边,陪他的鹭姑娘一人一鹭在溪边走上一小段路再喝上一杯后才回来。”

有这等奇事?同窗们露出不信的表情。王温引他们到窗口往外一指,果真,丁曲生正喂着一只半人多高的白鹭酒喝,这场面显得特别的温馨。白鹭腿长颈长,长得与白鹤有几分类似,但个子比鹤要小一些,所以,在文人的眼中有鹤弟之称,也是吉祥的鸟之一,但它胆小怕人,极少有家养的。

一个同窗大笑着说:“古人说,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今天我辈却看见了丁兄腰里并无半贯钱,陪着鹤弟走溪边。逍洒自如,更胜神仙多也。”

另一同窗善画,向王温讨来画纸,远远看去,永安溪边,红日西下,真个是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衬得白鹭与人透着一种仙气,同窗画下白鹭饮酒图。又说笑了一会儿,一起回到酒楼,开怀畅饮。过了一会儿,丁曲生喂鹭回来了,帮忙端酒到了他们的桌上。王温的同窗围着他打趣了一会后,方公子对他说道:“丁兄,如你能唤你的鹭妹到酒楼里与我们共饮一杯,我向父亲保举你在桐江书院入学。”

桐江书院收的大多数是书香门弟的子弟与极少量富人家聪慧的儿子,极少有贫家子弟入学。酿酒水平到达一定的程度,还得识文断字,才能提高,丁氏兄弟是贫家出身,虽有心也无门路与金钱。方公子是院长的儿子,经他推荐,真有可能让他入学。酒的生意这么好,即使他们同意也走不了啊,丁曲生把眼睛传向王温。

王温笑了笑说:“机缘难得,你真能做到,我与父亲说,允许你早上去上学,下午在店里干活。”

丁曲生腼腆地笑了笑,跑到溪边,一声忽哨,白鹭飞了过来,他张嘴与白鹭说了些什么,又给它作了几个揖,白鹭似能听懂他的话一般,跟着他来到酒楼中,低鸣着与同窗们每人喝了一小口后,展翅飞走了。看得王温的同窗目瞪口呆。

白鹭果然通人性呀,同窗们露出羡慕的表情,连开了几瓶后,才尽欢而散。方公子果然守信,不知用了什么方法,竟使得他父亲方院长答应丁氏兄弟免费入塾。丁氏兄弟千恩万谢地进入书院学习,每天早上都背了一捆刚打好的柴火送到厨下,上课的空隙里,帮着收集书桌,干些杂活,受到全体学友们的喜爱。

两人勤快是勤快,可因启蒙的年纪太大,学习起来速度却不快,每天最多也就十个字,但两人契而不舍,两个月下来,居然能初通文墨,作文也有板有眼。”

“这样勤奋的学生,方院生想必也喜欢吧?”金华斌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