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都市言情 > 咸鱼夫妻在逃荒 > 第二百三十九章 天顺八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京城,大夏女子烹饪学院。

从腊月二十五,到腊月二十九,学院的考试一场接一场。

所有的学生们铆足了劲,展示着这一年来,学到的各种烹饪技能。

之所以把考试放在这会,是因为每年这个时候,皇后娘娘就会赏赐下来的许多食材。

这些食材就大大的方便了学生们,用来考试,各种煎炸炖煮。

一个学生尖叫:“啊,啊,啊!我的萝卜丝,是谁把我的萝卜丝给凉拌了!”

切了上万颗萝卜,才练就出来的刀功。

今日可是得了最高分的,战利品她自个儿还没吃到嘴呢。

“师姐,刀功课已经考完了,嘿嘿,凉菜我上一盘味道没调好,用你的萝卜丝江湖救急了。”

师姐的萝卜丝切得细如发丝,凉拌能快速入味,她眼馋许久了。

又有人大惊失色:“完了,完了!药膳考试是今日第一轮,我的红枣被谁偷吃了?赶紧给我还回来!”

忒不讲究了,光偷吃不还。

她今儿做的可是,治疗脾胃阳虚夹有寒湿的食欲不振、泄泻等症药膳——益脾饼。

好不容易才存了一斤的枣子,居然被同寝室的人给摸光了。

“呜呜,我的鸽子,我养了这么久的鸽子,今儿就要被做成一盘菜了!”

“兔兔,这么乖,你们怎么舍得吃兔兔?”

皇后娘娘今年赏赐的兔子是白色的,小姑娘们拿它们当宠物养了几日。

白兔子被杀之前,她们都想哭了,怎么就没有灰色和黑色的呢?

灰兔子和黑兔子吃了她们才不心痛啊。

女子烹饪学院,一年就两次考试,一次就在年底,一次在年中。

考试成绩会被山长和系主任当场打分。

各系的前五名,还能得到从十两到六两不等的奖学金。

考得好,回了主家等级也能上去。

哪怕就是去酒楼做厨子拿的月钱也多些。

谁会不重视?

路过学院这条街的百姓们,都能闻到学院里头,飘出来的肉香。

有人说:“以我纵横酒楼三十年的经验,这会儿应该是在做扒鸡,不知用的是什么药材,怎能如此香呢?”

这是闻着肉香走不动道的,吃不到还不兴闻个饱吗?

有人干脆一屁股坐在墙根底下不走:“还不到饭点啊,这学院里头可连续三天做大肉了。”

还有那得意的:“你们问我啊,我知道!嘿嘿,人家学堂里面在考试。啧啧,书院的秀才考文章,这厨子自然要考手艺了!还别说,光闻味道就知道人家学的不差!”

“岂止是不差,比好多酒楼的味道都要香......”

一群没事干的,全都蹲坐在学院外头的墙角根儿扯闲话。

闻着香气,说得口水直流。

最受罪的是,住在学院左右两边的街坊,家中小点的娃娃经常被馋哭。

等到大年三十夜,学院里头的夫子们,齐齐下场。

毫不夸张的说,大夏朝各地的名菜,师生都能在大年三十这日吃到。

九成以上的夫子,都是从外地来京城的。

她们已经连续两年在京城过年了。

今年毕业了二十位学生,她们全都回到了原来的主家。

最差的都能升到二等丫鬟,大多都调去专门给女主子或者小姐们做小灶了。

从善堂选来的学生,大多是三年制,她们还有一年才能毕业。

到时候就能去皇后娘娘开的火锅店,或者酒楼当厨娘了。

山长说过,只要成绩优秀的,她就会帮忙推荐就业。

全大夏的酒楼那么多,她们根本不愁没活儿干!

善堂里年岁大些的男孩子,有十几个从妹妹们这学了一些做小吃食的手艺。

有几个还在忠勤镇的路边,摆起了小面摊来。

别看人家面摊不大,一个月赚个三五两银钱,是完全没问题的。

靠自己的手艺得以温饱,心中无比的踏实。

大年三十夜,小子们也早早收摊了。

他们要回善堂和弟弟妹妹们一起过年。

能用自己赚来的银钱,给弟弟妹妹们买来新布,一人做上一身新衣裳。

仿佛浑身都有用不完的劲儿。

大年初一,他们都乐意继续摆摊。

离东城书院不远的一处院子里。

姚大受姚举人,带着三个儿子正在贴对联。

“爹,咱们大门口的对联又被人揭了去!”

七岁的小儿子嘟着嘴,很不高兴。

京城人咋这么没素质哩?

他家大门口的对联都被揭了五回了。

“哈哈哈,街坊邻居这是看得上你爹的字啊,不妨事,不妨事,爹接着写!”

写几回对联有什么可为难的?

他乐意得很!

姚大受在姚夫子来京的那年,参加了人生中的第七次乡试。

终于中了举。

当年,就举家搬至了京城。

可惜,会试还差了几分火候,只得继续苦读,等待下一科。

大半年没见到自家夫人,姚大受和家中三个儿子差点没认出姚夫子来。

做了夫子还是主任的姚氏,何止年轻了十岁?

合体的制服,换发的容颜。

再不是当初那个,一脸苦相的包子铺老板娘了。

一家人欢欢喜喜在京城,安居了下来。

三个儿子也被山长,推荐到了如今京城最难进的东城书院读书。

姚大受也随着儿子们去了东城书院,不过,他是应聘成为了东城书院的夫子。

边教书,边继续科举。

两口子赚到的月钱,足以一家五口在京城生活。

哪怕姚氏今晚没在家,为爷几个准备年夜饭,父子四人也浑不在意。

写对联、贴窗户、安排灶上婆子做大菜,等着姚氏晚上回来热热闹闹过大年。

忠勤伯府,从早晨起来就没安静过。

晌午饭后,老袁头照例带着府上的儿孙们,去了大梨村的祠堂。

在给祖宗们磕头的时候,尤其虔诚。

他心里默念着:袁家的祖宗们呀,你们可要保佑我家大儿呀。

你们这个小辈子,现在出息了,都能代表咱们大夏出海啦。

都说大海无情,你们可得多帮忙看顾看顾呀,和天上的神仙们都说说,保佑我儿早日回来......

五头和六头磕头磕得很认真,他们还帮爹和两个哥哥的那份也磕了。

他们爷说,祖宗们知道儿孙们都孝顺的话,就很会高兴,也能保佑爹和哥哥们平安归来。

马上要满七岁的四个孙子,终于有了大名(他们依的是老家的习俗,六岁多的孩子,能站住了才给取正式的名字)。

名字是牟先生帮忙起的。

牟先生起了十来个寓意美好的名字,让老袁头从中筛选。

“昀”字的寓意是,正直公平、阳光积极、前程远大;

“栩”有生机勃勃、气质淡雅、稳重柔和的美好寓意;

“远”字代表的是,深谋远虑、远见卓识、学识渊博;

“滔”字蕴含了,能说会道、积极活泼、才华横溢。

他给三头选的是:袁文昀,四头为:袁文栩。

五头大名是:袁文远。

六头的大名:袁文滔。

袁大堂伯下午请了赵秀才,为几个娃在族谱上写下了大名,并告知了祖先们。

七头眼巴巴的看着老袁头:“爷爷,我还没有大名!”

三岁多四岁的娃儿,感受到了来自哥哥们的嘲笑,他才不想成为唯一一个没有大名的娃呢。

“爹,干脆给小七也选一个大名呗,一事不烦二主,牟先生可是取了十个字的。”

袁老三为自家小儿子争取,一把年纪还对着老袁头撒娇。

老袁头没眼看他,随手一指:“那就这名儿吧。”

“勐”字,代表了勇猛、健壮、有胆识之意。

袁老三如获至宝:“儿子,快谢谢爷爷,你比哥哥们有大名都早呢,爷爷希望你以后长成一个威武的男子汉!”

小家伙也是个嘴甜的:“谢谢爷爷,小七也有大名啦!”

有了大名的几兄弟,嘻嘻哈哈,称呼彼此的名字都很新鲜。

过上一会,猛然被别人叫到大名,都还反应不过来。

袁文滔(六头)笑闹之余还问老袁头:“爷爷,为啥子我爹和二叔三叔他们,都没有大名哩?”

问到这个,老袁头很不好意思:

“你爹他们生下来那会,全身那叫一个黑,出了月子都没变白,大家就给他起了这么一个小名,叫着叫着就成大名了!你爹名字又不难听,总比叫狗娃、猪娃的强啊!不信你们问你们堂爷爷,村里有几个大人有大名儿的?”

袁文滔(六头)继续狂笑:“我爹和二叔三叔好惨哟,我爹要是当爷爷了,还叫黑娃哩,哇哈哈哈......”

袁文昀(三头)也跟着乐:“哈哈哈,我爹七十岁还叫袁老二,嘿嘿嘿......”

袁老二、袁老三:我们现在还能取大名吗?不能被兔崽子们取笑一辈子啊?

等大哥回来是该商量商量了!

他们倒没啥,可大哥好歹是一伯爷啊,怎能没有大名呢?!

五个没心没肺的小家伙,仿佛被点到了笑穴,差点把祠堂当成闹市了。

孙儿们的笑闹声,让老袁头又是欣慰又是心酸,忍不住擦了擦眼角。

翠花可没由那么多愁绪,和她男人日日通着信呢。

偶尔还能约着在空间呆个蹲茅房的时间聊上几句天。

知道他们已经接近家门了,只有欢喜没有忧愁。

大年三十,对这个朝代的人,无疑是家族最重要的聚会。

翠花年年都很认真对待,今年的年夜饭也不例外。

就差来一个满汉全席了!

“爷爷,我和弟弟带爹爹敬爷爷一杯,祝爷爷:洪福齐天、幸福无边!”

袁文远(五头)和袁文滔(六头)今年坐到了主桌,给老袁头敬酒,小嘴叭叭不停。

他们娘说了,爷爷更想他们爹,他们今晚要把爷爷哄高兴了,娘亲重重有赏。

袁文滔(六头):“爷爷,再祝您,心里高兴比蜜甜,福寿康宁人人羡!”

“哈哈哈,好,爷爷干了,你们喝甜水!我孙子这小嘴可真甜,比你们爹和叔叔们强!”

袁文滔(六头)当仁不让:“爷爷,这就是我爹说的,咱家就是一代要比一代强!”

“好,说得好!”老袁头一口干了杯中酒,酒不醉人人自醉!

天顺八年初一,大晴天,兆头甚好!

在这么吉利的日子,承恩国公府的老夫人没了。

她坚持到了去年年底,给徐茂冬娶了媳妇儿。

还没抱上小号,就坚持不住了。

吃二十岁饭的承恩国公爷徐茂冬,正式掌权,成为了徐府的当家人。

夏洪棣看着桌上的一道秘折,转动手上的扳指:“嗯,年纪不大,倒还是个聪明人,徐家,以后就这样了吧。”

成总管敛眉垂眸,退了下去。

大夏的船队,在正月十五这日,顺利抵达了孟买七岛。

龙旗,谁见过啊?

岛上的居民还以为是哪个大国打过来了,虚惊了一场。

此地离天竺首都还有些远,大部队只得留在群岛等待了。

挑选出了五百多人来,带着部分商品,浩浩荡荡的奔赴德里。

十日后,天竺北方政权的最高负责人——德里苏丹,接见他们。

德里第八任苏丹,大约三十七八岁的年纪,身材十分高大威猛。

黄皮肤,黑头发!

再看他的面相,圆脸、面庞较大,有些鞑靼人的轮廓。

果然,一开口,人家说的真是鞑靼语。

“大夏朝?就是那个取代了李唐的大夏朝?”德里苏丹的眼神扫向领头的三人,语气中的压迫感迎面而来。

黄尚书精神一振,他终于有了发挥之地啊。

鞑靼语,熟着呢!

“是的,曼尼苏丹(对君主的尊称)!大夏王朝至唐末建国后,已有两百余年了!”黄尚书不是感受不到压力,而是被突如其来的语言通畅上了头。

“那就说说大夏朝吧,说说你们这个天顺帝!”德里苏丹仿佛对大夏十分不熟,想要听听他们的详细介绍。

黄尚书挺直了腰板,不卑不亢,将夏洪棣的丰功伟绩一一道来。

苏丹及其心腹大臣们听了一刻多钟,皆不言不语。

忠勤伯和高总兵虽然听不懂鞑靼语,可见黄尚书那表情,也能看出他的亢奋。

两人对视,听不懂啊,奈何。

本次接见,前后不过半时辰,草草结束。

这位苏丹对他们送上的国礼,态度漫不经心,既没有惊艳也没有不喜。

等众人回到所住的客栈,高怀瑜不解的拉住黄尚书:“大人,这个苏丹是鞑靼人啊?他怎么跑到天竺来做皇帝了?”

初中学历的忠勤伯也很懵啊,那会的世界历史,学的又不详细。

他只知道天竺经历了好多个王朝,近现代被英国殖民了近两百年。

阿三电影里的英语发音,可是被国人嘲笑了很多年的。

对于有鞑靼人做过印度国王这事,他一点概念都没有。

完全超出了他的认知范畴。

心大的他还想着,反正大夏都能把宋朝给替代了,不能拿正史去套当今。

暂且按下心头的疑惑,听黄尚书讲解。

“老夫估计应该是北方的西部鞑靼,就是那一支被玄宗打败部落的后裔。不过,这都多少年的事了,咱们如今代表的是大夏,且看他们这位苏丹要不要同我们建交了。”

别看黄尚书对黑娃他们几人,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样。

他也搞不明白这德里苏丹的态度,心里正忐忑着呢。

可他总不能,在其他两位年轻人面前露怯不是!

高怀瑜不屑道:“呵呵,唐朝能把他们打得落花流水,咱们大夏又差点将他们的老底打穿,这鞑靼如今更不成气候了!”

要说他当年最大的遗憾莫不是,没机会去北境战场了。

黄尚书很不赞同:“将军,慎言啊!谁知道他们会不会也熟悉咱们的官话呢!”

高怀瑜只得闭嘴,自己刚才确实有点狂妄了。

黑娃对自己,不了解、琢磨不透的事情,一般都是置之后理。

令他们意外的是。

这位天竺第八任苏丹,居然很快就和他们交换了国书,与大夏朝正式建交了。

在等待的这些日子里,黑娃和高怀瑜他们一点都没闲着。

多方面打听,还请费萨尔帮了不少的忙,总算是七拼八凑了一些,天竺北方政权的相关信息:

原来这个王朝的第一任创建者,就是鞑靼一个部落首领家的奴隶。

励志的是,这位奴隶英勇好战,十岁起,就一路跟着主子征战。

随着部落日益强盛,做了将军的奴隶,还娶了这个部落首领的女儿为妻。

谁料他的岳丈大人遇刺身亡了,且生前无后嗣!

他本人得了主子旧部们的拥护,打败了其他部落在此地的竞争者,成为了新王朝的接班人。

奴隶苏丹上任后,迁都德里,自称德里苏丹。

有趣的是,德里苏丹身亡后,也是由他的女婿接任的。

王位传至今日,是第八代了。

八任苏丹,任职时间最长的有三十年,短暂三四年。

因为王朝内部的利益集团,斗争很是激烈,有四十个家族相争。

最近几任苏丹,就是由军事实力最强的家族担任的。

目前德里王朝征服了北天竺、东天竺和中天竺。

在他们的南部,还有一个历史悠久且古老的潘迪亚王朝。

被讨伐多年,至今尚未被纳入德里苏丹的势力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