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沿街防御到后半夜,越来越有坚守到天亮的信心。只要天一亮,他们就可以组织更多的乡勇民壮进行反击,把明军重新推出城去。
吴可信承认明军的防御阵型和火铳确实厉害,但对各级指挥官们却充满了鄙视。他认为对面不仅没有强攻敌阵的勇气,更没有到处冲杀,造成混乱的脑子。
“多好的机会啊,真是可惜。如果我是指挥官,早就拿下徐闻喝酒庆功了。”吴可信在心里叹道。
按他的理解,没有进攻的攻城战,是不可能成功的,即使突破城门也不行。
守城方之所以会在城门被突破后迅速落败,主要在于城市里大街小巷太多。进攻方只需猪突猛进,到处冲杀,就会造成极大混乱。
防守方不再有防御重点,面对十几个,几十个漏洞,根本无法全部顾及得到。一旦混乱形成,指挥就会失灵,落败就难以避免。
正想着,忽然看到明军背后的仓库区开始燃起大火,他心中大急,那里存放着大量食糖库存,被大火一烧,扑不灭的。烧了库存不要紧,那是地方官要头疼的问题,火势蔓延过来就坏了。
“快把水龙队找来,准备救火。”
那些协防的乡勇民壮都是本地人,守城不一定积极,救火肯定拼尽全力。水龙队很快被召集到东城附近严阵以待,随时准备救火。
东城正慌乱间,忽然又有人发出惊呼,众人顺着惊呼人的手指抬头望去,县衙方向也火光冲天。从火势上看,燃烧范围比仓库区小很多,但好像烧得更快,更猛。
救县衙还是救东城,这是个艰难的抉择。
吴可信想了一下,还是觉得还是救东城比较重要。偷摸过去放火的明军肯定不多,县衙那边有李大人坐镇,处理小股明军问题不大。
东城火势不能蔓延才是关键,绝不能让明军趁火势进攻,万一东城失守,就不是一个县衙的问题,而是全城尽焚的问题了。
……
城内明军一接到命令,各千总、把总就指挥士兵在各库房堆积干草柴薪,放火烧仓。同时清点人数,等火势一大,马上撤离。
“放完火马上撤退,点齐手下,不要让士兵掉队了。”
“嘿,在干嘛呢?瞎了?那边是民房,快把柴草搬走。”
各级军官小心翼翼地控制着火势蔓延的范围,同时收拢各处散落的士兵。
只烧仓库,不能让火势蔓延到全城,也是本次行动的关键之一。焚毁全城对天子声望损害太大,得不偿失。
还好为了防火,徐闻县仓库区周围一律不允许修建民房民舍,防止居民失火蔓延到货仓,威胁食糖库存。
此外,整个仓库围墙内还留有一大圈空地,作为防火隔离带。这次大火从内部烧起来,也正好阻止火势蔓延到外面。
罗义一直在观察着火势蔓延的范围和速度,在心里估算撤退的时间。自从在元江烧过一次火船,他就对火攻战术就十分着迷,现在也算是半个专家了。
见火势差不多了,他命令部队慢慢后撤,最后在城门附近重新列阵防守,接应还未撤离的友军出城。
在战前会议上,朱由榔反复向营官们强调撤退时的纪律,不能落下一个士兵,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士兵遗漏在城里,被俘的几率很高,有泄露机密的危险。而且同袍之间守望相助,是非常可贵的精神,要成为直属四营的传统。
罗义在心里默默念着那句命令,心里深深认同,决定坚决执行。
直属营不允许将领私自培养所谓的家丁和亲兵,理论上每一个部下都是亲兵。在日日出操,反复训练和历次战斗中,他和士兵们早就产生了深刻的战斗友谊。
一年多前他还是一个很普通的户撒土司兵,多少次艰苦战斗,命悬一线,不是队友相助,他怎能有命活下来,爬上四品官的高位?
每个士兵在战前都收到过通知,见火势起必须要尽快向东城门撤离,所以掉队的士兵也不太多。罗义率部接应了半个时辰,已不再见到有落单士兵到来。
等到作战参谋来报告,友军都已成功撤离,连伤兵和尸体都通通带出城,清点人数无误,他才率部彻底放弃城门,在夜色中扬长而去。
……
李忠良让心腹在县衙放完火,眼见难以扑灭,马上赶到东城视察。
此时明军已撤退到城门附近,让出前往仓库的道路。他身先士卒,率领水龙队进仓库救火,只是赶到时十几个库房已经全部着火,被烧了大半。
赤砂糖和白糖本身不太易燃,但被大火一烤,也会顺势燃烧。明军故意留下的赤砂糖被高温烤成糖汁,从仓库里流出,空气中充满了香甜和烧焦混合起来的刺鼻味道。
那些糖汁也很快被烤焦,然后在高温下被点燃,又造成火势进一步蔓延。
李忠良对这个效果很满意,火势这么大,有多少库存在火中损毁,已是死无对证。
他唯恐火势不够大,怎么会真心去救火,于是以防止火势蔓延全城的名义,让水龙队放弃对库房的扑救,转而为仓库围墙和周边民舍浇水降温。
周围民舍被大火远远烤了大半天,早已异常干燥,稍微有点火星就能燃起来,里面的百姓也都快热得受不了。
此时水龙到处浇水降温,正好帮这些民舍解了围,里面的百姓纷纷竖起大拇指:“李大人救民于水火,真是青天大老爷!”
明军退出城后,清军重新接管城墙和城门,对城南的土坡尤其重视,连夜组织民夫重新加固修复。
直到第二天正午,仓库和县衙两地大火基本熄灭,留下一片残垣断壁。融化的糖汁渗透在仓库外的土里,尝起来还是甜的。
吴可信经历了一夜攻防战,已累得全身虚脱,不敢相信自己真的把城给守住了。
徐闻绿营以区区数百士兵,面对天子御林军,以少胜多,城门被破还能把敌军打退,这个战绩真是古今少有,值得青史留名。
他心里禁不住暗想:“难道我吴可信真是大器晚成,有名将之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