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铁十字 > 第九十六章 连锁反应(2)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一小时之后,斯大林重新召见了朱可夫与华西列夫斯基,与刚才气急败坏的情况相比,现在他整体精神状态有了很大好转,那个无所不能、一切尽在掌握的斯大林同志又回来了。

“先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莫洛托夫同志打电话来,说美国从太平洋方向给我们提供的物资到了。总量接近40万吨,包括10万吨燃油,10万吨各类急缺的装甲钢、铝锭、铜等各类材料,另外还包括200余架p-39飞机,250多辆谢尔曼坦克,4000多辆各类卡车、吉普等车辆,还包括一大批粮食、肉罐头等物资……”斯大林神采奕奕地告诉两个手下,“美国人对土耳其的背信弃义行为表示极大愤慨,并向我们表示抱歉,他们表示会冻结所有土耳其在英美的资产。同时,下月中旬他们会再提供一批物资,数量也会保持在40-50万吨之间。”

“这次美国人倒是很大方。”

“一方面因为是前几次答应给的物资一直没提供给我们,另一方面是因为日本主力舰队都在欧洲,远东相当空虚,美国人组织了30多艘船的运输队。”斯大林挥了挥手,“虽然我们不能把胜利的希望寄托在美国人身上,但至少这些物资现在能帮我们不少忙,我交代莫洛托夫同志,让美国人想办法加大对我们的成品油援助——这些困难是因为土耳其的偷袭造成的;伏罗希洛夫同志已在协调远东方面尽快将物资输送过来。”

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相互看看,不约而同地松了口气。

“我刚才仔细考虑过了,我认为你们的想法很有道理也很有建设性,但是……”斯大林出其不意地来了个转折,“我们不能这样被动应付德国人的下一步动作,我们必须采取更积极的态势。”

“您是指?”

“我不能任由德国人和土耳其人合围高加索方面军,更不容容忍他们对顿河地区三个方面军发起进攻,我们应当采取果断措施……”

朱可夫皱着眉头问道:“您想提前撤退?”

“不!进攻!”斯大林用力挥舞着手臂,配合并加强自己的语气,“康斯坦丁同志,我们先发起进攻!”

“什么?”华西列夫斯基差点没惊叫出来,现在这么不利的局面居然还想着进攻,斯大林同志该不是得了失心疯吧?

“这听上去有点儿不切实际,但我认为是出其不意的好办法。”斯大林对着地图阐述了他的想法,“你们看,如果我们利用波斯集团军和巴库守军拖住敌人的中东集团军,同时再从高加索方面军中抽调出10万部队堵住高加索山脉这些隘口与关键点,我们就能争取到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利用这段时间我们抢先发动进攻——目标是敌南方集团军群中的克莱斯特集群。我准备从目前与曼施坦因对峙的三个方面军抽出两个再加上高加索方面军的其他兵力来抢先进攻,这样我们能调集的兵力就超过100万,能对克莱斯特集群形成显著优势。哪怕不能一举消灭这个重兵集团,至少也能迫使其后退,然后我军再向北进行收缩……”

朱可夫皱眉头耐心听完了斯大林的总体思路,没有急着否定或表达不同意见,实际上这个想法他虽然没和华西列夫斯基交流过,但他个人是考虑过的,理论上更加积极与主动,但实际上实施起来存在很多困难:

首先,外高加索这17万军队到底能抵挡土耳其人和隆美尔多久,他心里完全没底;

其次,高加索方面军抽调10万人马防守隘口这件事不是不能做,但在两面夹攻之下,这10万人马恐怕不会像夏天防守得这么轻松;

再次,他只打算抽调一个方面军会同高加索方面军夹击克莱斯特集群并迫使敌人后退,斯大林比他更极端,打算抽调两个方面军,这么做对付克莱斯特当然是有把握了,可面对曼施坦因的那个方面军问题就太大了。

最后,即便一切都顺利地完成了战役设想,双方脱离大规模接触后的防线最终定在哪里也需要认真思考。

当然,他能明白斯大林的意思,既然外高加索这17万部队注定要损失其中大部分,干脆就不要费心费力去营救了,还是让他们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和价值,哪怕为此再搭上从高加索方向抽调出来的10万部队——用他们的当诱饵和弃子,以他们的最终崩溃换取整条战线南翼的基本稳定。

“斯大林同志,我理解您的意思,但有两点需要重新考虑一下,其一,我们不能将战役定位在消灭敌克莱斯特集群上,改为将其击退似乎更为妥当;其二,抽调两个方面军的行为可能过于激进,剩余的方面军很可能抵挡不住曼施坦因,是否改为抽调一个方面军并另外进行加强。”

听到朱可夫在原则上并未否定自己的意见,但提出了重大的修改,斯大林也陷入了迟疑,片刻之后问道:“为什么呢?”

“您想用27万兵力拖住敌人,以便创造机会围歼克莱斯特那40余万,这存在很大变数,由于敌人装备比我们优越、人数比我们更多,很可能在我军27万部队崩溃之前,敌人尚未崩溃,那就前功尽弃了。”

斯大林点点头,他能听懂朱可夫的潜台词:27万部队不仅数量少于40万,而且质量上更不是对手,用围棋术语来解释,在双方同时紧气的情况下,红军属于气少的一方。

“第二条您打算怎么办?”

“抽调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然后再从中亚抽调5万兵力,将大本营直属的20万预备队全部划给他,将该方面军兵力加强到65万以上,会同高加索方面军的部队进行进攻,这样我们差不多能集结90-95万的部队,也能形成对敌人的优势。”朱可夫顿了顿,“至于大本营直属预备队兵力抽光后,再从莫斯科方向抽调15万兵力再加5万新兵重新组建。”

“同意你的想法,再从草原军区抽调10万,保证100万以上的兵力。”斯大林咬牙切齿地说,“一定要形成局部优势。”

“那总参谋部将围绕这个方案重新制定计划,大概需要两天时间。”

“可以。”斯大林大度地表示,“给你们三天时间,我会让外高加索的部队稳固防守,反正他们哪怕要撤退也必须等待内河船队,三天时间还不见得能将船队组织起来。”

离开斯大林办公室仅仅一分钟,华西列夫斯基就开始埋怨朱可夫:“您怎么可以就这样答应斯大林同志呢?这明明是危险很大的事。土耳其部队根据了解不少于50万,德国人加伊朗人也超过10万,梅佐夫和巴库方向那17万部队能坚持十天就是奇迹了,你怎么能把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

“不寄托在他们身上还能寄托在谁身上?”朱可夫长叹一口气,“按我的想法,顿河那3个方面军早就应该撤退,可斯大林同志害怕损失,迟迟不肯下达撤退命令,总想着等到春天到来,道路化冻,敌人的机械化部队失去优势我们再从容不迫地撤退,现在好了……”

“既然这样你还迎合他进攻的主张?”华西列夫斯基看了看旁边没人,压低了声音说道,“本来按我的方案撤退,我们大不了就是丢15-20万人,按他的方案来,我们可能会丢70-80万人。”

“按你的方案,德国人会丢多少?”

“1-2万吧,或许再加1万土耳其人。”

“按他的方案来呢?”

“这个……”华西列夫斯基迟疑了一下,开口道,“敌人可能会损失20-25万。”

“你和我估计得差不多。”朱可夫深深吸了口气,“现在事态就很明朗了,焦点已变成我们额外付出50多万换取敌人多损失20万是否划算的问题了,你怎么看?。”

“我……”华西列夫斯基没法回答这个问题,恨恨地一跺脚,“人死了可就再也活不过来了。”

朱可夫也默然无语:在斯大林眼中,如果是为了胜利必须要付出的代价,别说50万换20万,就是100万换20万他可能都不会皱一下眉头。

“而且,不光是死人,飞机、坦克损失也会很大,至少要以千计。”

好半天之后,朱可夫才悠然说道:“打光了才好,到时就不必为他们犯愁了。”

“你!”华西列夫斯基停下脚步,对朱可夫怒目而视。

“巴库丢了,你以为到秋天时这些坦克飞机还有多少能开动?如果还是现在这个保有量,斯大林同志一定会把取暖用油全夺下来用在坦克上……”朱可夫闭上眼睛,痛心地说,“到那时候就不是死50万人这么简单了,可能要死150万人,500万人……”

华西列夫斯基张口结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因为他知道,在石油短缺的情况下,朱可夫描绘的这个场面是非常有可能出现的。一想到这个不寒而栗的后果,他感觉自己背上的汗毛一根根全竖立了起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