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春秋晋国风云 > 第197章 晋楚两霸邲之战(10)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97章 晋楚两霸邲之战(10)

在晋楚邲之战中,还涌现了许多令人感叹的故事,这里,我们慢慢说来。

赵旃虽然是一个愣头青,但也确实是一个有勇气的家伙。毕竟,没有勇气,他是不敢跑到楚军营前去喝酒唱歌的。

但赵旃却敢了,对于一员战将来讲,这便是勇气。赵旃不但有勇气,而且也有些智慧,并且很懂尊敬长辈。

被楚庄王追着屁股了赶了一阵后,赵旃终于逃出了险地。此时晋军已败,赵旃也只好往黄河岸边跑。

突然,赵旃发现前面晋军有一乘战车抛锚了,车上坐的正是他的堂叔赵同和赵括。

这哥俩很不幸,关键时刻,战车车轮子坏了,抛锚。

赵旃赶紧跳下战车,大叫道:“叔父们,快,你们上我的战车。”

“那你自己呢?”赵括问。

是的,战车是有标配的,超载容易翻车,赵旃将自己的战车给了赵同和赵同,自己便没了战车。

在逃跑中,战车是很重要的,四马拉着的车,肯定要比两条腿的人跑得快。

“没事,我跑得快,可以轻装快跑。”赵旃大大咧咧地说,然后,抽了马屁股一鞭子,战车载着赵同和赵同就跑远了。

也许,对赵旃来讲,失去战车便意味着自己可能要死在这个血腥的战场上。赵旃不是不怕死,他是觉得很遗憾。

一心想与楚军决战,结果真正的决战来了,而自己却是溃败的一方。而究晋军落败之因,反倒是自己貌似成了罪魁祸首。

赵旃很遗憾,也很不服气。这是一位勇敢的将军,他的志向便是如赵衰、赵盾这些赵氏先祖牛人那样,成为晋国历史上响当当的人物,至少要成为晋国政坛上卿一级的高级领导。

但一直以来,赵旃貌似有些不得志,至今才是一个公族大夫,连军中大夫都不是。

与赵旃同样有这心结的,便是魏锜。

这也便是这次大战前,魏锜和赵旃主动挑衅楚军,扮演着不遵军令的角色。

其实,在这两位将军的心里,他们需要战功!唯有战功,才是他们今后走向更高权力位置的台阶。

尽管历史对他们在邲地之战中的冒失行为作出了批评,但他们都是勇敢的将军,都有着闪光的一面。

如赵旃,将生的希望让给了自己的亲人,而自己则从容走向死亡。

但老天没有抛弃他,为避开晋军追杀,赵旃转过一片树木,正好发现晋军大夫逢伯驾车经过,车上站着的正是逢伯的两个亲生儿子。

赵旃大喜,大声叫道:“逢大夫,逢大夫”。

是的,他想搭他们的车。

上阵父子兵、兄弟兵,在春秋战场上那是很常见的,因为上战场是要有资格的,只有“国人”才有这个资格,而奴隶、农民等是没有这个资格的。

这个状况,到了战国以后,因为战争越来越频繁,战局越来越大,所需兵力越来越多才得以改变。

逢伯其实老早看到了赵旃,但自己的车已经满员了,于是便低声对两儿子说道:“不许回头,不许答应,假装没听到。”

谁料他不叮嘱还好,一叮嘱反倒惹得俩兄弟好奇心起来:是谁啊,令父亲那么紧张?

于是,两兄弟都回了头。

一看,哇,是大领导赵旃喂。

于是,两兄弟急忙对父亲叫道:父亲父亲,是赵旃赵大夫在叫我们呢。

逢伯又气又急,然后便长叹一声:“天绝吾后也。”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不可能不停车。

因为如果明明知道赵旃叫了他,他不予理睬,万一赵旃苟活了下来,那他回到晋国后,肯定会对自己以及自己的家族以残酷的报复。

赵家人,自己怎么惹得起啊。

逢伯流着泪低声骂自己的两个儿子:“不听父亲言,吃亏在眼前。后果你们自负吧。快下车,给赵旃大夫让位置。明天,老夫就来这里为你们收尸吧。”

赵旃上了车,逢伯的两个儿子下了车。

逢伯回头看了看自己的两个儿子,再骂了一句:“机灵点,老大,你一定要互相保护好老二。老二,你要听你哥的话。”

有人要问了,这个逢伯也是的,既然明明知道两个儿子会死在战场,那为何不留下一个,车上不是可以载三人的么?

这倒要问一句了,让逢伯选择哪个儿子留下呢?

对一位父亲来讲,这样的选择是很难很难的。

看过《唐山大地震》么,在地震中,姐弟俩被埋在废墟,救援队员说只能救一个。

母亲痛苦地作出了救弟弟的决定,这是一个催人泪下的场景,一个母亲在绝望中作出的不得已的决定。

结果母亲没有料到,女儿最终居然还活着!

而从死人堆里站起来的女儿,在母亲吐出“救弟弟”三个字的梦魇里,活了32年,那恨也纠缠了32年!

此时的逢伯只能幻想着兄弟两人都被楚军俘虏了,或者,兄弟俩人够机灵,两人互相照顾着,他们在血腥的战场中仅仅受了伤,然后躲在哪个不为人注意的地方,从而得以存活。

但这一切,只是他的幻想。

等到战争结束后,逢伯费尽千辛万苦再回到这个战场来找自己的儿子们,但结果终归是残酷的。两兄弟身中数箭,都死于一棵大树下。

战争有荣耀,永远都是将军们的,或者说是属于国君的。

对于普通士兵来讲,哪里有战争,哪里便意味着死亡!

看着死去的两个儿子,逢伯仰天大恸:战争啊战争,为什么要有战争呢?

在楚庄王遇险的那一幕后,唐狡活擒了荀罃。

荀罃是下军大夫荀首的儿子,在黄河岸边,荀首焦急地等着自己的儿子,盼望着他的出现。

但最后出现的是一则确切的消息:荀罃被俘虏了。

荀首大急,已经安全撤到黄河边的他,立即命令自己的部卒折返回战场。

在一旁的魏锜急了:“荀大夫,你这一去不是送死吗?”

荀首急道:“如果不俘虏一员楚将,老夫拿什么去换我的罂儿回来?”

上演了赵旃的亲人情结后,这里又上演了一番令人感动的父子情深和战友情结。

别看魏锜在泌地之战前夕也是一个愣头青的模样,此时见老将军如此决然,也血气上涌:“好,那我亲自为老将军驾车!”

就这样,荀首率领自己的部卒,由魏锜驾车,杀向血腥的战场。

荀首的计划是活捉一员楚国将领,但这又谈何容易?

荀首是晋军中数一数二的神射手,但他的箭却必须做到只能射伤敌人,而不能射死敌人。

所以对于箭的要求也很高,即不能是过于锋利的,自己在射向敌人时还要把握好力度。

在你死我活的战场上,这样做几乎是自废武功!

荀首数次摸箭,发现箭过于锋利而再放回箭袋。把魏锜几乎给惹火了:“老爷子,这可是战场,你还挑什么箭哦?”

荀首却根本不理他,他不停地射箭,射伤了好几个楚军将领。但走过一看,级别又太低。

不过,荀首并未灰心,这一次,他已经瞅见了一位楚军将领。

他认识这位将领,据说他被楚王赏赐了全天下最妖艳的女子夏姬。

对,荀首发现了楚将连尹襄老。襄老正在冲杀,全然不知荀首将箭对准了他。

拉弓,大满环,荀首瞄着襄老的大腿将箭射了出去。

弦响箭飞,不愧为晋军神射手,荀首的箭正扎在襄老的大腿上。

襄老大叫一声,从战车上倒栽下来。

荀首大喜,急催人去擒襄老。

但老天似乎故意要给荀首失望似的,这一箭明明没射中襄老的要害,但当他们围住襄老时,发现襄老已经没有气了。

死了?

荀首大失所望。

是的,襄老死了,但绝对不是死于荀首的箭下。

荀首要的是活人,而不是死人。

襄老这一栽倒下来,正好将头磕在了一块尖石上。于是,楚国大将、连尹襄老就果断死了。

荀首命令将襄老的尸体装上车,对于襄老这样的楚国大人物,尸体也是有相当价值的。

然后,继续搜索目标。

功夫不负有心人,荀首最终射伤了一位大款级人物:楚国王室人物,公子谷臣。

公子谷臣就这样成了荀首的俘虏。

对荀首来说,公子谷臣加上襄老的尸体,换回自己儿子荀罃应该是没什么问题了。

荀首率部卒匆匆赶往黄河渡口,这个时候,溃败的晋军将士都在往渡口赶。

在楚军一追杀声中,晋军如丧家之犬,仓皇而奔。

在仓皇而奔的晋军中,有一辆战车陷进了一个大坑。

按理,车上的三名晋卒弃车逃便是了。但这三名晋卒却是死心眼,在他们眼里,性命是次要的,战车是最最重要的。

是的,那个年代,一辆战车,相当于现在的一辆装甲车。

而且,春秋时期,关于战车、兵器、盔甲等,并不是由国家统一保障的,而是由将士们自己筹备的。

这辆战车应该就是属于这三名晋卒的,他们只是普通的士,为了这一辆战车,他们的家庭要花费很多钱。

晋卒们下来推车,但怎么推也推不动。这时,楚军杀到了。

一队楚兵围住了他们,象看木偶戏一样的欣赏着晋卒们玩命一样地想把战车从大坑里推上来。

面对着包围他们的楚兵,晋卒们完全没有惊慌失措争相逃命的迹象。

好象这一瞬间他们都不在战场上刚刚拼杀的敌人,而是在一个工地里干活的工人。

楚兵并未冲将上去杀死他们,因为此时的晋兵完全没有抵抗能力,手不握戟更不张弓。

根据礼法,这时是不能痛下杀手的。

于是,楚兵们便围着他们讨论起来:晋国佬正是愚蠢啊,你看这样能推得上来吗?他们也不仔细看看,车轮整个被一大根横木给卡死了。

晋兵听后急忙去看情况,果然正如楚兵所指出的那样,问题就出在这里啊。

几个晋兵苦笑着对楚军说:“兄弟,谢谢啊。不得不承认,逃跑的经验还是你们楚国人丰富啊。”

楚兵也不生气,几个楚兵还下来帮晋兵将战车推了上来。

战车推上来后,晋兵们都上车了,然后对着楚兵们一拱手:“兄弟们,再见了,欢迎有机会到我们晋国来作客,我们一定摆两桌欢迎大家啊。”

得,这就是那个年代的战场。一边还是你死我活的残酷杀戮,一边却是如此风度翩翩的施以援手,放到今天,那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一件事。

在春秋战场上,任何一场大战,都未见有多少人战死了。

死伤千余,或数千,算是记载得比较多了,不象后来的战国时代,动不动便是数以万计,甚至数十万计的伤亡。

在春秋的战役中,战役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胜利,而最终目的是让对方服。

而到了战国,灭杀对方的有生力量成了战役的重要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