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登基大宝后,分封诸子,十三岁的常权被封为宁王,两年后,就藩大宁。后改封南昌,朱权自幼聪明好学,人称“贤王奇士“,太宗常棣登基后,尽夺其兵权,常权深感前途无望,只能韬光养晦以求自保,多与文人学士往来,寄情于戏曲、着述,研习道家典籍。
本任宁王常佑生性轻佻,无威仪,却擅长文过饰非。
他有没有啥野心不为人知,但一直为了组建一支私人武装,而谋复前代宁王因罪被革去的护卫屯田。他派了他府里的一个太监带着给梁师成的巨额私礼到北京。太监转送了礼物,转达了宁王希望有卫队,并有维持给他恢复了的卫队的收入的要求。梁师成同意了。尽管兵部反对,但在时任兵部尚书陆完、伶人臧贤及幸臣钱宁等人的帮助下,终于在崇宁二年四月获准恢复护卫。
当然,不管是梁师成抑或是陆完、臧贤与钱宁,都只能是在官家那多说好话,最终还需皇帝点头。但常佑会做人哪,晓得那位远房堂弟好玉石,他便多方搜刮,寻着好些奇石进奉,圣上龙颜大悦,区区卫队一事,允了。
江西的一些地方官员和南京的一些御史经常控告宁王。前年一月,南京的一些御史报告,宁王把肥沃的土地据为己有,科敛富户,恐吓地方当局,他们不敢抱怨一个亲王的作为。御史们希望向江西臣民发布一份公告,所有被宁王掠夺的财产应当归还;他的爪牙闹的任何乱子可由民政当局予以惩处;地方官员不应交结宁王。朝廷没有对这一请求作出反应。
一个负责在江西镇压盗匪活动的官员报告,主要由于宁王,土匪仍是一个严重问题。他既保护现存的土匪团伙,有时利用他们当他的爪牙,由于抢夺财产而把许多百姓驱而为匪,除此而外,又干预这一地区的贸易和商业。兵部尚书陆完把这些指控当作不实之词,搁置不问。
宁王在卫队终于到手以后,不但为他的卫队请求衙署的印信,而且也请求给予他管辖当地监军和他所在地区守卫部队军官的权力的印信。这一请求被批准。同时,他又招募了大约一百名盗匪的私人卫队,作为他本人的心腹。
他要求准许他审询并惩处他管辖范围内的皇族。这个要求也靠兵部尚书陆完的建议而被认可。皇帝由于听到宁王专心致志于他职责的细节而感到高兴,仍然把反对他的报告当作诽谤而置之不理。可是这时民间已经在传宁王开始把自己叫作君主,把他的卫队叫作皇帝侍从,把他的命令叫作皇帝的敕令。有一次他实际上试图让这个地区的文官们穿戴正式朝服随侍他,好像他的确是一个皇帝。巡抚代表他的部属说,这不合礼仪,并拒绝这样做。甚至这种荒谬的行为也没有受到朝廷的指责。
宁王由于某种原因仍然没有受怀疑,其他诸王被认为不忠的行为,在他却被宽容。譬如鲁王的孙子(他是一个熟练的射手)错误地被牵连进一桩谋反案,被定罪并废为庶人。他的罪过是熟谙箭术和有野战指挥官的才能。可是,把自己的命令当作皇帝敕令颁发的宁王却仍然未受触动。
方腊事发后,兵部尚书陆完被撤职(正好给老辛空了缺),但常佑投皇帝所好,各种奇花异石、珍奇文物源源不断的上奉,再加上朝中有重臣为其遮掩,并未引起皇帝疑心。
崇宁帝生活骄奢淫逸,挥霍无度,酷爱花石。他对怪石有特殊的爱好,这来自于他崇信的道教。他自称得到太上老君托梦,成为狂热的道教信奉者,自称为“道君皇帝”。道教崇尚山石,常佶更是相信怪石中有蟠龙神力,身处怪石环绕之中,可以帮助自己得道升天。他在全国搜罗怪石长达,是为“花石纲”,并开启了鉴赏怪石的风气。道士向他献计:将宫墙外东北部的地面增高,必有多子之福。于是,常佶在那里堆成一座万岁山,完全按照道教八卦所列的艮方叠土数仞而成,故更名艮岳,靡费国资不计其数。
蔡京特设“花石纲”,专司其事。皇帝在苏州设置应奉局。苏州人朱勔,于山石素有心得,被蔡京推荐管领应奉局,专事在东南江浙一带搜罗奇花异木,嶙峋美石。花石到手后,多经水路运河,千里迢迢,运往京城汴京,十船一组,称作一“纲”,此“花石纲”名称之由来。“花石纲”持续多年,大率太湖,灵璧、慈溪、武康诸石;两浙花竹、杂木、海错;福建异花、荔枝、龙眼、橄榄;海南椰实;湖湘木竹、文竹;江南诸果;登莱淄沂海错、文石;两广、四川异花奇果,都是搜求强夺的目标,侵扰范围之广,亦远不止于东南一带了。
在“花石纲”一事,常佑也是殚精竭虑、尽心尽力,万般讨好皇帝。
这样的人,能无所求?
这绝对是不稳定因子,冯过却苦于难以明言,唯有隐晦的暗示提醒,希望费宏能有所察觉吧。
费宏倒似有些警觉,很是看了冯过几眼,至于冯过所说待资云成亲后再来翰林院坐班自是批了。
临了,费宏乃赠冯过《官箴》,诫曰:“此书多阅历有得之言,可以见诸实事。书首即揭清、慎、勤三字,以为当官之法,其言千古不可易。“
这便是朝中有人好当官了,冯过自是诚心谢过。
官员初次上任,喜欢买些“官箴”之类的必读书籍,它类似于“当官须知”,原是规劝为官者的一些原则与规范,后来逐渐演化为带有自我约束功能的修身准则。
最古老、有文字记载、垂训千古的官箴,大约出现于春秋时期。其中最着名的,要算《虞人之箴》了。据《左传》襄公四年中的记载,《虞人之箴》是由一个叫辛甲的人推重而名于世的。
《虞人之箴》不过六十余字,却道出了百姓的心声。这份箴言写到:
“茫茫禹迹,画为九州。经启九道,民有寝庙,兽有茂草,各有攸处,德用不扰。在帝夷羿,冒于原兽,忘其国国恤,而思其麀牡武不可重,用不恢于夏家。兽臣司原,敢告仆夫。”
辛甲在西周任太史,人称辛尹。他在太史任内,创导百官“官箴王阙“,以针砭国君缺失为己任。他深感殷鉴不远,应以史为镜,以免历史悲剧之再演。百官都响应他的召唤,递交官箴。
《官箴》乃是本朝大儒东莱先生吕本中所着,可谓是修身之指南、居官之宝典,“清、慎、勤”更是被奉为官三字经。
费宏赠以此书,既是鞭策,又何尝不是寄望极深?
“黑眚”之事没有影响资云婚事的推进,好在前面该做的流程都已走完,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皆已完成,只待迎亲。
四月廿月日,资家前往女方家“催妆”,带了酒菜和雄鸡到女方家催妆,女方家接受催妆之礼,做好准备为明天的迎亲做准备,并前往资府布置新房,俗称铺房。
五月一日,亲迎当日,天刚亮之时(其日质明),男方父亲告于宗庙。
资哲坐于正厅中间南向。资云盛服,立于父位之西少南、东向。
赞礼唱:鞠躬,拜兴、拜兴、平身。(拜:俯身行拜礼兴:起身此处拜兴两次)
执事者将酒注入酒盏中递给新郎,新郎将少量酒洒在地上用以祭祀(婿祭酒少许讫),后将杯中剩余酒小饮。
后将酒爵递给执事,起身。
新郎进立于其父前。
资哲命之曰:“厘尔内治。往求尔匹。”
新郎对曰:“敢不奉命。”
赞礼唱:“鞠躬,拜兴,拜兴、平身。”新郎照做。
后出家门,以二烛为前导,媒人带领新郎骑马前往女方家中。
到女方家后,又是一番礼仪后,新娘在侍女引导下,以二烛为导,乘车前往新郎家。
等新娘到达后,赞者请新娘下轿。妇入门北面立。新郎出至中门外面向南,向新娘行礼,新娘还礼,新郎新娘同进入室。
新娘带来的随从布置新郎席在东面。新郎的随从布置新娘席於室西面。
而后赞者带领新郎新娘进入,入室,新郎在室之东南盥洗,新娘随从端上脸盆毛巾以提供新郎沃洗;新娘在室之西北盥洗,新郎随从端上脸盆毛巾以提供新娘沃洗。
赞者引新郎新娘至双方席位,二人东西相向。
新人拜过堂,谢过亲友,送入洞房。
婚礼正式部分结束。
冯过混迹其中全程参与其中,这一天下来可算是见识了婚礼之繁琐复杂,想想资云明、后日还有见舅姑、见祖祢、婿见妇之父母等相关事宜须一一走上一遭,心中为他默哀一秒钟,有幸灾乐祸之嫌哪。
他大概是没想过冯去疾为何一力要他参与了,这明显是“婚礼预演”嘛,让他提前熟悉一番,免得到他结婚时手忙脚乱不知所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