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王老志、王仔者既衰,皇帝访方士于左道录徐知常,以“灵素对”。林灵素既得召见,皇帝问:“有何术?”答曰:“臣上知天宫,中识人间,下知地府。”
又进言:“天有九霄,而神霄为最高,其治曰府。神霄玉清王者,上帝之长子,主南方,号长生大帝君,陛下是也,既下降于世,其弟号青华帝君者,主东方,摄领之。己乃府仙卿褚慧,亦下降佐帝君之治。”并称权臣如蔡京、王黼、童贯等皆为仙官。时贵妃刘氏有宠,则奉为九华玉真安妃。皇帝信其言,又视其貌如旧识,为之改名“灵素”,赐号“通真达灵先生”,授以金牌,任其非时入内,并筑通真宫以居之。
六月,汴京再遇水患,皇帝遣灵素厌胜,方率其徒步虚城上,役夫争举梃将击之,走而重。皇帝知道林灵素为世人所怨,有了厌恶之心不乐。
蔡京上奏其妄,请皇帝治林灵素罪。
对此,林灵素也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就来个反奏童贯、蔡京等奸臣,是“飞天大鬼母”、“北都六洞魔王第二洞大鬼头”转世祸国,劝请皇帝斩决。他说:“愿陛下知丙午之乱,奉大道,去华饰,任忠良,灭奸党,修德行,诛童、蔡,此祸可免,他时玉府再会天颜,不然则大祸将临。”其后,林灵素又多次假神真降言,警告皇帝:“幸速避地,勿尚奢华,当出圣断,毋听奸邪所败。”
如此看来,他似乎也是能尽忠言直谏的良臣。但他依其特殊地位,干预政治,那就途谮了。
他上疏说:“愿陛下知丙午之乱,奉大道,去华饰,任忠良,灭奸党,修德行,诛童、蔡,此祸可免,他时玉府再会天颜,不然则大祸将临。”其后,林灵素又多次假神真降言,警告皇帝:“幸速避地,勿尚奢华,当出圣断,毋听奸邪所败”,就是建议皇帝迁都避祸。
迁都这种大事,自然是遭到忠臣的反对,这下皇太子不喜欢他,奸臣不喜欢他,忠臣也不喜欢他,特别是他建议迁都之后,全台上言林灵素妄议迁都,妖惑圣听,改除释教,毁谤大臣。
先是蔡京被贬,紧接着是林灵素被斥还老家,又在温州被地方官举报“居处过制”,再置楚州,没几天就死了,“神仙国师”终年四十四岁。
冯过没纠结林灵素是否是“妖道”,其人褒贬不一,在民间有死忠亦有怨恨其者,身上充满神秘色彩,存有大争议。
譬如,在林灵素的怂恿下,皇帝在全国各地广修道观宫殿,道士不但有封地千亩,而且俸禄堪比官员,造就了一批又一批蛮横的地主道士,他们不但压迫百姓,还强占寺庙,把僧人都赶出去。
由于大量田地都被兼并属于道观,各地百姓可谓是叫苦不迭,给百姓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灾难。道士高延昭便倚林灵素,凌灭郡邑,恃势犯法,无复以州县为意,唯有宗泽敢于穷治。
林灵素便诬告宗泽蔑视道教,导致宗泽被贬。
至于其与蔡京的明争暗斗,纯属狗咬狗,谁都非善茬,目的只是争宠。
市井间,关于林灵素的传说有很多,冯过便去勾栏听了一回说书段子,乃是林灵素与佛门高僧斗法的故事,那叫一个天雷阵阵大开眼界呢。
林灵素开始表演,喷一口水,化成五色云,中间有仙鹤百数,一飞绕殿前,又有金龙出现在云间飞舞。
那群高僧说道:只不过是幻术罢了,乃纸龙鹤耳,看我们使用神通,让令龙鹤坠地,化为纸也。
那十四个和尚正要施法,却发现只有两个高僧能开口,其他十二位都被施法不能开口,面若死灰。
林灵素微微一笑,然后空中的仙鹤和金龙又多了几百个,蔽日遮云。
皇帝看到这十四个和尚根本对林灵素无可奈何,就问道:你们破不了先生的法术,还有什么神通?
那十二人皆伏地恐惧,那两个能开口的高僧说道:我们能让水凭空沸腾。
皇太子就让人抬了一口水盂,然后两位高僧做法,果然水沸腾了起来。
然而林灵素濡染向水盂中吹了一口气,结果水马上停止沸腾,并且冻成了冰。
和尚的神通显摆不成了,林灵素就要与两个和尚赌命,找来木炭一千斤,找一个火洞,把木炭烧红,然后自己和两个高僧一起进到火洞里,看谁能活下来。
火洞烧好以后,林灵素说:“我先进去”,于是进入到火洞里,结果火不着衣,林灵素一点事都没有,然后催促两位高僧进入,其他和尚知道高僧进入火洞必死无疑,于是赶紧伏地哀鸣,告皇帝曰:乞救臣等性命,情愿戴冠执简,听役施行。皇帝免两位高僧身死,但是让两个高僧“送开封府刺面,决配于前令众”。
林灵素被贬后,八月的一天,突然携带上表拜见知府,乞求他上交给皇帝。然后和州官、亲族、邻里诀别:“尘世不可久恋,况且大祸将至,我当尽快辞世。”
在十五日月圆之夜,林灵素命令弟子张如晦说:”我的法门只传授给你,尚有六印九符并六丁妙用神机,全部授予你,世代只传一人,不可轻泄。另有七宝素珠一串,如果皇帝来取,给他便是。你将来当是朝廷全节大忠臣,今日师徒分别,他时神霄宫再会。“遂羽化。
林灵素生前在城南山选好坟址,并告知弟子张如晦:“可挖掘五尺深的墓穴,见到龟蛇便下葬。”
张如晦遵照师命,墓穴挖掘到五尺深,并未见到龟蛇,于是继续挖,直到深不可视,只好下葬。
这么神的吗?
饶是冯过这个无神论者也是惊愕不已,事实上他出现在这个世界就是件玄之又玄的事,或许林灵素真的是得道成仙了吧?
冯过忽觉灵感来了,林灵素把和尚改成道士、身入火洞这等情节与师徒四人加一马取经的故事挺契合的哈,看样子可以动笔“写”那部神话小说了。“吉阳书局”需要打开局面,他冯小七也得经常刷刷声望以免沦为路人甲哪。
嗯,他是个急性子,说干就干,绝不拖沓。
“第1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
诗曰:
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
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
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
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感盘古开辟,三皇治世,五帝定轮,世界之间,遂分为四大部洲:曰东胜神洲,曰西牛贺洲,曰南赡部洲,曰北俱芦洲。这部书单表东胜神洲。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山,唤为花果山……
。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围圆,按政历二十四气。上有九窍八孔,按九宫八卦。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便就学爬学走,拜了四方。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
石猴出世,合该震惊天下了。
写了一个多时辰,第一回七千余字完成,放下自制的羽毛笔,冯过犹觉意犹未尽。
休憩了一会儿,他又提笔写下三个字:“夷坚志!”
书名出自《列子.汤问》:《山海经》为“大禹行而见之,伯益知而名之,夷坚闻而志之。”大意是指《山海经》中的故事是大禹看到的,伯益取的名,夷坚听说后记载下来了。此书以夷坚自谓,显然是向《山海经》看齐,口气大的很哪。
这当然是志怪小说集,乃是那个时空的洪迈所着。
《夷坚志》取材繁杂,凡梦幻杂艺,冤对报应,仙鬼神怪,医卜妖巫,忠臣孝子,释道淫祀,贪谋诈骗,诗词杂着,风俗习尚等等,无不收录,大多神奇诡异,虚诞荒幻。
国师林灵素的故事也囊括其中。
反正就是写呗,双开又不是没尝试过。咳,无非就是誊录一遍,以冯过的手速配上鹅毛笔,一个小时写两三千字不在话下。
“自来志怪之书,莫古于山海经。按之理势,率多荒唐;沿其流者,王嘉之拾遗、干宝之搜神、敬叔之异苑、徐铉之稽神、成式之杂俎,最行于时。然多者不过数百事,少者或仅十余事,未有卷帙浩汗。如此书之多者也,虽其所载.颇与传记相似,饰说剽窃,借为谈助……”
数日后,“东京梦华报”开始连载《西游记》和《夷坚志》,作者皆是“品涩居士”。
东胜神洲的石猴出世,因带领群猴进入水帘洞而成为众猴之王,尊为“美猴王”。后经千山万水拜须菩提祖师为师学艺,得名孙悟空,学会大品天仙诀、地煞数七十二变、筋斗云等高超的法术。神通初成的孙悟空先大闹龙宫取得如意金箍棒,又大闹地府勾去生死簿,后被天界招安,封为弼马温。得知职位低卑后生气返回花果山,并战胜托塔天王和三太子的讨伐,迫使玉皇大帝封其为齐天大圣,并在天庭建齐天大圣府,奉旨管理蟠桃园。因醉酒搅乱王母的蟠桃盛会,偷吃太上老君的金丹,炼成了金钢之躯,阴差阳错间在太上老君的八卦炉中眼睛被熏成火眼金睛。之后大闹天宫,十万天兵天将、四大天王、二十八星宿对其围剿亦不能将其打败,后来在与如来的打赌斗法中失利,被压在如来用五指化作的五行山下五百余年悔过自新。
连载至此,东京皆闻“孙大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