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玄幻魔法 > 鼎定河山 > 第二百八十二章 乘桴浮海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有冯过在,后厨自是打起百般精神烹制。

关于炒菜,在春秋战国时期学会了用油煎东西吃,但是没有明确记载说怎么样炒菜。南北朝时期有文献直接记载了炒鸡蛋的做法。所以说中国的炒菜历史最早可以推到南北朝时期,但这不是绝对的。

炒菜在中国的历史上姗姗来迟的原因有两个——锅和油。

古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做菜饭都是用蒸和煮、烤的方式,在《礼记·内则》里就曾记载过“八珍”(烹饪的技巧和方法),即淳熬、淳母、炮豚、炮牂、捣珍、渍、熬和肝膋,这是周天子才能享用到的,这其中,哪个有“炒”的概念呢?!比如淳熬、淳母,简单说就是盖浇饭。

《齐民要术》中记录了炒鸡蛋的做法:“炒鸡子法:打破,着铜铛中,搅令黄白相杂。细军葱白,下盐米,浑豉。麻油炒之。甚香美。鸭煎法:用新成子鸭极肥者,其大如雉,去头,烂治,却腥翠五藏(同脏),又净洗,细创如笼肉。细切葱白,下盐鼓汁。炒令极熟,下椒姜末,食之。”

自昌之后,炒菜就走入了寻常百姓家,比如大昌时着名的羊皮花丝(炒羊肉丝,切一尺长),小天酥(鹿鸡同炒);而大定出现了薄铁锅,使得快速加热成为了可能,因此炒菜更是一发不可收拾。

植物油最初利用在东汉末年,三国。最初,人们只能用植物油点灯,甚至用来引火。不过很快,人们就发现了植物油所具有的香气和可食用性,所以就烹饪出了风味独的菜肴。

植物油进入普通百姓家常菜谱是以油料种植的扩大和油脂的制取技术的普及为前提的。六世纪时主要食用的就是芝麻油,大麻子油这二种。到了南北朝时代,随着铁锅与植物油的普及,终于为中国烹饪的代表技法“炒“奠定了基础。

虽说炒菜在大定发展迅速,但其实是比较单一的。

大昌仍保留着吃烧烤的传统,将其称之为“炙”,也就是灼烧、烧烤的意思。

大昌人很会吃,有道名菜叫做“浑羊段忽”,就是根据胡人的烧烤技术加以升级而成。

首先准备一只鹅,将糯米以及各种调味品放入鹅腹,再将整只鹅放入羊腹,用细羊肠缝合后,放在火上炙,等到羊肉烤熟了,里面的鹅也就熟了,达官贵人只吃鹅,羊肉赏给下人。

除此之外,大昌还有大型烧烤菜谱,名叫“烧尾宴”,其中不但讲到了烤制鸡鸭鹅鹌鹑以及各类飞禽的方式,还有如鱼虾、羊舌、鹿尾、熊掌、豹胎等等食材的烧烤方式。

除了烧烤之外,最普遍的饮食方式就是蒸或者煮。当然,也可以生吃,比如大昌流行“脍”,就是沾着佐料吃生鱼片。

到了大定,东京汴梁城中的各大酒楼陆续主打炒菜,但炒菜对厨师的技术要求非常高,最重要的就是懂得火候的把握。

大定的官宦家庭中流行吃“五牲盘”的一道菜,它就是“火候菜”。羊、牛,兔、熊、鹿的肉在铁锅内清炒到熟,然后快速切片拌进调料即可上桌。这道菜的精髓就在于火候的把握,拿捏到位,肉片软嫩合口。

而自州桥南去,当街水饭、熬肉、干脯。玉楼前,獾儿、野狐、肉脯、鸡,梅家鹿家鹅鸡鸭兔、肚肺鳝鱼、包子鸡皮、腰肾鸡碎,每个不过十五文。

可谓品类繁多,价格公道。

有美食,自少不了饕餮客,比如东坡肉、豆芽、火腿、火锅,还有爆米花,堪称不朽杰作。

东坡肉不必多说,这是大文豪苏东坡的杰作。

火锅算是大定人的一大“发明”。

“涮锅”吃法:“山间只用薄批,酒酱、椒料活之。以风炉安桌上,用水半铫,候汤响一杯后,各分以箸,令自夹入汤摆熟,啖之,乃随意各以汁供。”

羊肉精贵,能用火锅涮羊肉堪称奢侈,所以涮鸡肉、鹿肉、鱼肉倒是比较常见。就是蘸料比较寡淡,因为没有辣椒。

不过简单的豆酱、蔬菜酱或者肉酱也可以吃出唇齿留香的感觉了。

“火腿”也是苏东坡创造的,而且他还写文章传授火腿的制作工艺。大定的猪肉因为没有阉割所以腥臊味很重,而通过“苏式”火腿技法加工后,猪肉变得异常鲜美,从此火腿便算是一大美食了。

而最流行的火腿吃法就是火腿切片与冬笋一同煲汤,那种鲜香,无与伦比。

豆芽,也是大定人“研发”的,除了黄豆芽、绿豆芽还有豌豆芽。豆芽的出现有效解决了冬季蔬菜短缺的问题,极大丰富了大定人的第三餐。

此外,爆米花已经是人们的小零食了。上元节时,大定人就有了家家户户吃爆米花的习俗。在瓦肆中,人们欣赏着精彩的娱乐演出,手中也一定会捧着一包爆米花,爆米花成为大定人消遣时的调味剂。

不过,此时人们吃的爆米花是小米制成的。嗯,玉米还没传入中国。

说起玉米这件事,冯过在信中特意叮嘱仍在海外的甘诚留意这种农作物。

是的,他终于又收到甘诚来信了,在失联一年之后。

罗桥甘氏卷进倒卖常平仓粮食案,倾尽家产方保得门口全族人性命。此事过后,甘炳炎成了族中罪人,被剥去族长之位,不得不搬至河东山,靠着几亩水田和果园过活。从信州豪门落魄到要自己动手伺弄田地,甘炳炎这一支算是“废”了。

昔日浑浑噩噩度日的富二代甘诚一朝醒觉,随着外家堂舅汪大渊去了泉州,发誓要重振家声。甘胖子发下宏愿,若混不好绝不回来,再见时必是衣锦还乡。

好友能有此等大志向,冯过自是乐见其成。都说好男儿志在四方,不出去走走怎知世界之大,眼界广了心胸自也开阔了。只是汪大渊……跟着这么一位航海家,冒险之旅一定是异常刺激充实的。

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汪大渊,自幼聪明好学,喜欢了解未知的东西,父母非常喜欢他,被寄予了家庭厚望。他的名字,“大渊”是大海的意思。

中国自古就有“姓名学”之说,一个人的名字,就代表着他的命运。冥冥之中,一切如汪大渊父母期望。他长大后就跨海过洋,遨游世界,终成了一名航海家。

他自幼在学堂里,就和别的孩子不一样,不贪玩,喜欢博览群书,。尤其,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向往,希望能够像司马迁一样,游遍天下的名山大川,看尽风土人情。他对《史记》里的《货殖列传》百读不厌,能够对文章中表述的中国南北不同的地理、自然、物产、商业等情况熟记于心,经常一个人沉浸于书本上的神游,而游历于江河湖海之中。

他收集的《岭外代答》和《诸蕃志》这两本海外地理游记,深深地吸引了他,也在他内心种下了蓝色的种子。

终于,二十岁的汪大渊,来到南方最大的商港,也是世界最大商港之一的福建泉州。

在这里,港口里各种肤色语言的人,琳琅满目的中外商品,及世界各地大小般只吸引着他。特别是那些中外商人、水手讲述的世界风土人情,更是深深地打动了他的心。

最终,他忍耐不住自己渴望遨游世界的心,就搭着泉州远洋商船,从泉州港出海了,直到四年后才返回泉州。

这次航行,他们从泉州经海南岛、占城、马六甲、爪哇、苏门答腊、缅甸、印度、波斯、阿拉伯、埃及,又横渡了地中海,来到西北非洲的摩洛哥,再回到埃及,出红海到索马里,折向南直到莫桑比克,再横渡印度洋回到斯里兰卡、苏门答腊、爪哇,再到澳大利亚,从澳大利亚又到了加里曼丹岛,又经过菲律宾群岛,最终返回了泉州港。

又过了几年,他准备第二次出海远航,仍是从泉州出航,计划游历南洋群岛,印度洋西面的阿拉伯海、波斯湾、红海、地中海、莫桑比克海峡及澳大利亚各地。

甘诚去南昌汪家垄外祖父家时恰巧听晓此事,甘家出事后便决定随着汪大渊出海远足。

他母亲自是不舍,不知流了多少眼泪,倒是甘炳炎很是赞同儿子出去闯荡,并拍板定夺。

在冯过看来,海洋如同星辰,最是令人神往。

孔子身后,留下一声叹息,“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如此感叹,最易打动少年心肠。

秦汉以来,南昌便是造船基地。汉武帝时,就有豫章大舡出海。昌楚时,景德镇瓷器已多有出口。至大定,景德镇窑便取代了龙泉窑,作为中国瓷业龙头,而景德镇本土的昌江,也就成了海上陶瓷之路的源流,从昌江入赣江,南昌就成了海通枢纽。

而泉州的港口,更是世界大港之一,甚至是最大的港口,港内停有大船约百艘,小船无数,大船以帆计,有十帆、三帆不等,帆以藤篾编织,其状如席,船上,有水手六百名,战士四百名,甲板四层,内有房舱,分官、商舱,官舱附有厕所,并有门锁,且以木槽种植蔬菜鲜姜……

大定海禁时禁时开,其实已是形同虚设,沿海居民大多以出海捕鱼为生,又哪是说禁便能梦的?远航贩卖货物更是发家致富之径。

当然,大海多凶险,非大勇气者莫能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