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玄幻魔法 > 明末辽东从军行 > 第二百六十三章 再打叆阳(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百六十三章 再打叆阳(二)

叆阳明军自上次巴雅喇进犯失败以后,发现“回回炮”、“野驴炮”、弩炮等重型武器在实战中很有效,因此卯足劲儿日夜打造。

这些武器的原材料可就地取材,人手也是现成的。在支付工钱的情况下工匠们干劲儿十足,保质保量打造这些大家伙。为了烘干材料和加快进度,杨林甚至建起了占地较大的暖房,每天都会有新造的重武器被送到暖房中烘干,然后推出来装备队伍。

截止现在,明军装备的这些重武器数量足足有二百七八十架(门)之多,平均每面城墙分配了五六十架(门)。对于叆阳这样的小城来说,装备重武器的程度那是相当高。再加上杨林传授的后世炮兵战术战法,叆阳明军的战力又得到提高。此时他们士气高昂、上下一心,发誓任何胆敢来犯的敌军都将遭到迎头痛击。

自巴雅喇第一次进犯叆阳失败以后,明军中就涌现出了一大批会操作重武器的人才。这些人要么是在籍的现役官兵;要么是民兵中的突出者。他们对于如何使用和操作重武器都有自己的心得体会。而杨林更是对这些人进行集中培训,使他们充分认识和了解重武器的性能。这也为杨林后来组建精锐的炮兵劲旅打下了基础。

叆阳城外防御工事不仅得到修缮和加固,城内防御工事的修建也没闲着。按照《守城录》的方法,城内不仅修建了栅栏和费了好大力气挖掘了壕沟,各个街道和胡同也都修建了街垒和陷阱。每座房屋的门窗也都根据需要进行了加固或钉死。房上还有木梯相连便于行动,并有塔楼用于了望。

总之,杨林基于前人的经验和方法,再结合后世城市攻防作战的案例。他要把叆阳打造成“东方的斯大林格勒”绝不是空想。为此他还把各哨划分成了众多的作战小组,完善了指挥作战结构,准备一旦城破就转入巷战。若不是现在天寒地冻无法挖掘地道,否则叆阳地下早已是暗道纵横。

不过叆阳挖掘地道形成新的防御体系是早晚的事,因此杨林早已把地道的施工草图画好,并得到了专业工匠的认证,就等着天气转暖就开始施工。这也意味着一旦有入侵者攻入城内,将遭受他们认知以外的攻击。

手下人将敌军拥有“回回炮”的消息报告给杨林,他下令如果敌军这三架回回炮要是进入己方重武器射程,务必集中火力打掉它,不给对方靠近城池的机会。其实他早就发现了后金军这三辆“回回炮”。但他不知道对方的回回炮能否实战,所以才下达了务必打掉的命令。

要说打造这些有些脱离时代的重武器,杨林绝对是行家,因为他有着丰富的后世知识。他拿着千里镜仔细观察,发现这三辆“回回炮”虽然外形与自己打造的差不多,但是整体框架高大,移动的时候重心不是很稳。这就表明它根本无法发射弹丸。再看梢杆、抛锁、横梁等部件做工极为粗糙,一猜就知道这玩意儿质量堪忧。如果猜得没错,这肯定是李永芳为了取悦努尔哈赤临时赶工弄出来的样子货。目的不外乎就是给这些没文化的女真人打气儿用的。亏自己方才还小心万分要打掉它们。

随着后金军的临近,此时叆阳城上战旗猎猎、烽烟弥漫,士卒往来调动的脚步声和军官的口令声此起彼伏。战棚和平顶墙中刀矛闪现、弓弩森森。所有轻重武器都架设完毕,只等着对方进入射程就射击。

杨林在千里镜中观察敌军的部署和变化。他发现后金军虽然四面攻城但在城南集结了大量兵力,很显然这里是其主攻方向。不过看着走在最前面的那些汉民,他的眉头不禁微微皱起。后金这手其实挺恶心人的,但是不得不说效果很好。至少自己还不能下令无差别攻击。不过自己早都料到后金军会用这一手,特意为他们准备了特殊的“炮弹”。

即便如此,杨林为了最大程度减少那些百姓的伤亡,他命令所有重武器都调高仰角,集中打击跟在后面的敌军大队。同时又安排人手携带长梯埋伏在城下羊马墙内,一旦有百姓来到护城河边便将他们接应过来。至于最后能有多少人能活下来,只能各安天命了。

随着最前面汉民百姓越来越近,凄惨的哭声和求饶声也逐渐清晰变大起来。可是后金军根本不为所动,他们凶狠的驱赶着百姓们加快步伐。同时命令把袋子扔到需要填充的地方,然后再勒令他们从后面的车上拿取新的袋子继续填充。期间有不听话的汉民就地斩首。

后金军这一方法很奏效,汉民们为了活命只能听从命令,强迫自己拚命干活儿。哪怕累的上气不接下气也不敢停下来,生怕自己被斩首示众。

看着汉民们哆哆嗦嗦的样儿,后金军上下充满了一股狂傲劲儿。你杨林不是弄了数不清的路砦、矮墙和壕沟吗,那么我也不去破坏和清除了,用土袋子把你这些玩意儿慢慢填平。你总不能连自己的百姓都杀吧?

“这帮鞑子总算是开点儿窍了,我还以为他们傻了吧唧要把我的工事一个个拔掉呢。看来这是学聪明了!不过也就是这样了,你们怎么填也只是那几条通道,依然在我炮兵的射程之内。准备拿人命攻城吧!”

杨林放下千里镜对一旁道:“传令,没有我的命令所有人不得擅自射击,等鞑子攻城再打!”

杨霆是第一次参加实战,望着城外密密麻麻数不清的敌军,心里不免一阵阵紧张。他看看身边的人,发现大家都是神情凝重。尤其是那些蓝眼睛大鼻子的西夷教官,除了他们的头儿阿尔弗雷多和安东尼奥,其他人也是紧张的要命。

阿尔弗雷多和安东尼奥站在红夷大炮旁,他们在等待杨林的下一步命令。对他们而言,能参加这样规模的大战是一种荣耀和资历。欧洲不是没有数万人参加的大规模战役,但是从古至今屈指可数。而眼前的景象让他们的热血也沸腾起来,唯一扫兴的就是手下们那满面的恐慌和紧张。

混在汉民中监工的后金军见城上没有动静,愈加肆无忌惮起来。他们甚至站在最前面,手拿皮鞭逼迫汉民加快填埋工事的速度。这些汉民与前一次不同,挑选的都是十七八岁之四十多岁之间的壮丁,为的就是加快填埋速度。

“呼、呼、呼......”

正当后金军的监工们以为明军不敢开火,挥舞皮鞭棍棒耀武扬威的时候。一阵破空的声音突然由远及近传来,明军回回炮发射的第一波弹丸纷纷落下。

不过这些弹丸并不是真正的弹丸,而是比西瓜还大的瓦罐儿。这些瓦罐儿落在离人群还有百十步远的地方。正当后金军监工们嘲笑明军没打着自己的时候,才发现那些瓦罐里面装满了石灰。

这些瓦罐儿落地后“喀嚓”一声四分五裂,里面的石灰“嘭”的一下就四散开来。接着被冷风一吹,立刻形成一片浓厚的“迷雾”扑面而来。不管是后金军还是汉民都被卷到了里面,他们被石灰呛得咳嗽不止。还有迷了眼睛的人伸手去揉,结果被石灰烧的眼睛疼痛不已。

“我草尼玛,你们真他么损......”

“我的眼睛、我的眼睛.......”

“咳咳咳,呛死我了......”

后金兵和汉民们的队伍顿时乱作一团,哭喊声和叫骂声响成一片。还没等众人反应过来,第二波、第三波、第四波......瓦罐接踵而至,都是落在人群的四周。

溅起的石灰彻底笼罩了人群,弄得谁都不敢睁眼睛,也不敢大喘气。即便这样大家也是被呛得鼻涕眼泪一起流。几千人犹如无头苍蝇一样你挤我我挤你,互相乱成一团可想而知是什么样的景象。个别脑子活、胆子大的汉民趁乱逃跑。甚至有更胆大的拿起石头把后金监工砸翻在地,然后眼睛眯起一条缝辨别了下方向,拚命向叆阳跑。

多数汉民还是被石灰呛得蒙头转向,在原地直转圈圈。这时就听城上明军不断齐声高呼:“往城这边跑、往城这边跑,跑到护城河边就能活命!”

明军的喊声犹如指路明灯,立刻让汉民们有了生存下去的希望。他们闭着眼睛循着声音,呼朋唤友的拚命向城那边跑,任凭后金兵如何威胁也决不停下脚步。

许多汉民踉踉跄跄的跑到护城河边,这时隐蔽在羊马墙后的明军伸出梯子接应他们。然后城墙上又放下由麻绳编织的、可以同时攀爬许多人的宽大软梯将他们接到城内。

城下混在汉民中的后金兵此时也是有心无力,他们被呛得一边咳嗽一边叱骂着,可这根本就阻止不了汉民们的逃亡。这让在后边观战的努尔哈赤气的脸色铁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