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话,李嫣然整个人都懵了。
吐蕃使臣?难道是松赞干布?
不对,松赞干布是自己爷爷时期的人物,现在应该已经噶了。
那现在吐蕃的使臣来长安干嘛?
“没错,还望两位殿下抓紧时间,返回长安,莫要让陛下生气。”
内侍也是点了点头,让他们赶紧收拾回去吧。
“你下去吧!”
“喏。”
看着内侍离开的背影,李嫣然也扫了眼身边的众人。
“还有什么好看的,所有人都收拾一下,一起返回长安吧!”
“???”
长孙雁等人也是一愣,不知道李嫣然这是啥意思。
“没听到吗?所有王公贵族子弟必须在列,你以为你们能不回去吗?”
李嫣然白了长孙雁一眼,你的耳朵是出气用的吗?
人家刚才说的多明白了,你的耳朵是自带过滤属性吗?
“哦哦哦。”
“哦什么哦,还不赶紧去准备。”
长孙雁等人也是一起离开,去准备行装。
十几辆马车离开封地,在五百禁军的护送下朝长安行去。
长安之中张灯结彩,一副天国上朝的繁荣景象。
吐蕃使臣终于进到了长安之中,看着面前的繁荣,吐蕃人的眼中满是羡慕和嫉妒。
什么时候吐蕃也能成为长安这样。
“大相,这长安当真是好啊!”
翼长赞本冲着马车里的大相开口,眼中满是戾气。
他现在已经在幻想吐蕃兵马杀到长安,将这里占为己有的美景了。
“就是,如果这长安要是吐蕃的就好了。”
又一个吐蕃官员冲着马车低语道。
“莫要说那些胡话。”
大相禄东赞的声音飘了出来。
“是。”
“是。”
两人也是一起向马车行礼。
禄东赞坐在马车之中,眼中一片森寒。
他这次过来也是有任务的,现在吐蕃正在跟吐浑谷交战,吐浑谷被自己打的节节败退。
这会最大的变数就是大唐,如果大唐出兵救援,自己想要完成自己的战略意图就太难了。
毕竟现在的大唐犹如庞然大物横在所有国家头上,他们也是不得已,才会出使。
现在就看大唐到底是怎么想的了,希望自己能够出使成功。
“陛下,吐蕃使臣已经在皇城之外等候。”
仁雅相直接向李治行礼,将吐蕃使者抵达皇城的情况说了出来。
“宣吐蕃使臣觐见。”
李治点了点头,直接示意让吐蕃使臣觐见。
“陛下有旨,宣吐蕃使臣觐见!”
“陛下有旨,宣吐蕃使臣觐见!”
“陛下有旨,宣吐蕃使臣觐见!”
...
旨意一层层传达,最后传到了皇城之外。
吐蕃大相禄东赞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衫,带着仆人和护卫踏过皇城大门,朝金銮殿方向行去。
看着两侧铠甲森严,威风凛凛的禁军,跟随禄东赞而来的随行人员全都是打了个寒颤。
吐蕃也有重甲兵,但是跟大唐相比,无论是做工还是什么都相差甚远。
这就是霸主级的实力吗,当真是令人心惊胆战。
“收心,噤声。”
禄东赞看了眼身边的人,缓缓开口。
“是。”
“吐蕃使臣禄东赞拜见大唐皇帝陛下。”
一路行来,禄东赞终于来到了金銮殿之中,看着龙椅上的李治,缓缓行了一礼。
“免礼,平身。”
李治一摆手,示意禄东赞平身。
“谢大唐皇帝陛下。”
禄东赞也是直起腰杆,目视龙椅上的李治。
“禄东赞,你此来我大唐所为何事?”
“回大唐皇帝陛下,禄东赞此来是献礼的。”
禄东赞微微一笑,然后冲后面拍了拍手。
数不清的吐蕃使者抱着一个个匣子上到了金銮殿中。
“这是我吐蕃赞普送给大唐皇帝陛下的礼物,金盎,金颇罗都是吐蕃的镇国之宝,还望陛下笑纳。”
禄东赞微微一笑,打开了匣子里的东西。
“瑞安,收下吧!”
李治也曾听闻吐蕃的宝物就有这两件东西,现在他们进献而来,肯定不会空手而归。
现在吐蕃和吐浑谷大战,自己自己是支持吐浑谷的,不可能任由吐蕃做大。
想必他们就是为此而来。
“禄东赞,这礼朕收下了,接下来说你的来意吧!”
看了眼禄东赞,李治也是皱起了眉头。
“陛下,吐浑谷无道,多年来一直侵略我吐蕃领地,吐蕃忍无可忍方才反击。
但是大唐的天军却是已经开始支援吐浑谷的战事,有碍两国情谊。
还望陛下能够下令让唐军返回,击败吐浑谷后,我吐蕃依然会俯首称臣,以大唐为宗主,永生永世不会背叛。”
禄东赞组织了一下语言之后,直接将现在的战事说了出来,并且还是将自己放在了受害者的角度。
所谓师出有名,吐蕃经受大唐文化熏陶,这手颠倒黑白倒是做的相当到位。
“陛下,臣有本奏!”
听到禄东赞的话,李治还没开口,就看到仁雅相一步跨出,向他行礼。
“任相,有话就说。”
“陛下,臣听闻吐蕃和吐浑谷之间的战事可不是禄东赞所言。
吐浑谷国小势弱,怎会敢入侵吐蕃,倒是吐蕃这些年来一直对吐浑谷虎视眈眈,经常制造摩擦。
而现在两国之间的战斗,也是吐蕃所挑起的,所以大唐的兵马才会支持吐浑谷,不知道禄东赞作何解释?”
吐蕃使臣所来,大唐早有消息,对于这次的战争仁雅相也是做了诸多准备。
现在听到禄东赞颠倒是非,恶人先告状,他是真的忍不了了。
“这位应该是任相吧,吐蕃和吐浑谷之间的争斗由来已久。
吐浑谷之地本来就是我吐蕃的领土,我们将之收回也是理所应当。
这就好比大唐击溃突厥,收服西域是一个道理。
我吐蕃乃是仁义之师,此次开战就是要去解救我吐蕃族人于水火,难道说拯救自己族人,也不行了?”
禄东赞看了眼仁雅相,他既然出使,自然对大唐的朝廷有所了解,这位仁雅相早年在西域立下过汗马功劳。
所以他也是直接将西域的战事提了出来,想要引起对方的共鸣。
“我大唐收服西域,岂能跟吐蕃和吐浑谷之间的战争类比,大相,你当真是有些偷换概念了。
再说吐浑谷自从慕容氏迁徙而至,距今已经数百年之久,你说吐浑谷是吐蕃旧地,这就有点强词夺理了。”
仁雅相别看年岁大了,语锋之利无人能敌。
直接就将禄东赞刚才的话全部推翻。
你们就是狼子野心,现在想要以正统之名将吐浑谷吞并,哪有那么好的事。
吐蕃现在实力已经很强悍了,堪称西南方向的霸主了,大唐的岭南道也是被其辐射其中,经常受到兵马的骚扰。
如果吐浑谷再被吐蕃吞并,终究会成为大唐的劲敌。
而且吐蕃跟那些游牧民族不一样,他们的行政制度完整,长久下去,则大唐南方必然会出现问题。
所以不管怎么说,吐浑谷一定不能让吐蕃拿下。
这是大唐的底线。
“任相这话所说当真是荒谬,我吐蕃一族已经在那片土地上生活了上千年了,吐浑谷的地方也是慕容氏迁徙而来从我吐蕃手中夺去的、
以前我吐蕃没有能力,只能任由祖地沦落在外人之手,
现在我吐蕃兵强马壮,自然应该将祖地夺回,
还望大唐莫要助纣为虐,免得双方兵戎相见,伤了两国的和气。”
禄东赞也没想到这仁雅相说话如此犀利,皱了皱眉,缓缓开口回道。
“你们可是在威胁我大唐?”
听到这话,李治也是眉头一挑,冲着禄东赞低喝。
“大唐皇帝陛下,禄东赞没有那意思,大唐始终是我吐蕃的朋友,而且现在文成公主也是我吐蕃的国母。
还望大唐皇帝陛下能够体恤吐蕃不易,莫要因为一个小小的吐浑谷让文成公主坐看大唐和吐蕃交战。”
禄东赞看着李治,直接就把文成公主给抬了出来。
虽然说文成公主不是李世民的亲女儿,但是好歹也算李治的堂妹。
你难道就这么想看文成公主夹在吐蕃和大唐之间,左右为难?
“你还敢提文成公主?”
听到对方竟然拿文成公主说事,李治当即就不干了。
当初吐蕃国势渐渐强大,就想求取大唐公主,自己老爹无奈之下才选择让文成公主入藏。
这对大唐来说本来就不是什么光辉的历史,现在你竟然还敢说这事。
当真是揭人伤疤,如果自己老爹时期大唐有现在的实力,早就出兵灭了当时的吐蕃了。
饶是如此也是打了几场胜仗,否则现在双方是什么情况还不一定呢。
李治如此,殿中文武也是一样,尤其是那些武将,一个个都瞪着眼珠子看着禄东赞。
如果眼神能杀人,这禄东赞现在已经被碎尸万段了。
“陛下,如果您碍于是吐浑谷宗主国的脸面不得不出兵的话,吐蕃还有一个变通之策。”
感受到满殿恶意,禄东赞也是皱了皱眉头。
他根本想不通这是什么情况,文成公主入藏,地位崇高,算是吐蕃的国母。
为何自己一提,这些唐人都好像要爆炸了一样。
“那朕到想听听你所谓的变通之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