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网游动漫 > 薄衣初试,绿蚁新尝 > 第167章 《着名诗人王昌龄之惨死》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67章 《着名诗人王昌龄之惨死》

【读诗有感】

薄衣初试,绿蚁新尝——

168、《着名诗人王昌龄之惨死》

作者:顾雪林

王昌龄是盛唐着名边塞诗人,和李白、高适是好友。

在王昌龄的众多七绝作品中,《芙蓉楼送辛渐》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一首: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写作此诗时,王昌龄任江宁县丞,好友辛渐前来探望。

离别之际,王昌龄一路陪同,从江宁直到丹阳,从一座城送到另一座城,足见两人的友情之深。

所以,诗人一下笔,便饱蘸着自己对朋友的深情厚谊。

但,鲜为人知的,是王昌龄之惨死。

王昌龄之死,史书记载不详,盖因为当时正逢“安史之乱”。

但是民间传说很多。

据传:天宝14年(755)初冬,安禄山起兵造反,“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第二年六月,李隆基仓皇西遁,下诏勤王。

11月,王昌龄离开龙标,道经安徽亳州,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12月,王昌龄逃难至河南亳州。

当时,北风呼号,飞雪飘零,河南道亳州刺史府内,灯火辉煌,莺歌燕舞。刺史闾(读如吕)丘晓和大诗人王昌龄推杯换盏,开怀畅饮。闾丘晓四十多岁,白面无须,长着一双细长蜂眼,喜怒不形于色。王昌龄六十多岁,一脸络腮胡,豪气纵横,时任龙标县尉。安史之乱爆发,他心忧远在长安的母亲,归心似箭。途中路过亳州,闾丘晓久闻王昌龄大名,留住宴饮,宾主两欢。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王昌龄喝的微醺,面色通红。闾丘晓清清嗓子,慢条斯理说道,久闻王龙标大名,奈何缘吝一面,今日一见,果然气宇不凡。不知王龙标肯否赏脸,即兴赋诗一首,以助今日之兴。

王昌龄慨然大笑,声震屋宇,脱口而出:奸雄乃得志,遂使群心摇。赤风荡中原,烈火无遗巢。一人计不用,万里空萧条。

闾丘晓脸色微变,强笑道,奸雄就是安禄山逆贼,闾某虽然愚钝,还是能听懂。不知“一人”是谁?王昌龄道,一人便是张公九龄。张公执宰期间,初见安逆,就看出此人脑生反骨,日后必成大患,劝圣人(李隆基)将其诛杀。奈何圣人听信李林甫谗言,不仅没杀,反而将其加官进爵,终于酿成今日之祸。

闾丘晓脸色大变,离座而起,叫道,大胆狂徒,竟敢指斥圣人之非。圣人明如日月,怎会受奸贼蒙蔽?再说你个小小从八品县尉,也敢信口雌黄?王昌龄由于多喝了几杯酒,忍不住气往上冲,也大喊道,国家倾颓,就坏在你们这帮溜须拍马之徒手里。现在安逆横肆,你不思厉兵秣马,勤王报国,反而恬嬉如昔,真正不知羞耻。

闾丘晓闻言,气急败坏的喊道,来人呐,给我拉出去,砍了。

王昌龄之死,有人说是“砍了”;有人说是“杖毙”。可见死得很惨。死时,王昌龄已经六十多岁了。

王昌龄出生的年代,正是开元全盛时期。

杜甫有诗曰: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开元十二年(724年)晚秋,秋风萧瑟,落叶飘零,王昌龄告别了多年的游侠生活,决定从军入伍,征战沙场,出人头地,扬名立万,光耀门楣,时年26岁。

2年多的军旅生涯彻底改变了王昌龄三观,他发现,当游侠和当士兵,绝对是两种不同的人生。

他有刚参军的踌躇满志:《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他有征战沙场的冲天壮志。《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安史之乱爆发后,被贬为“龙标尉”的王昌龄,觉得天下大乱,逃难中的朝廷似乎没有力量再来顾及他们这些贬官罪臣,几经考虑,他决定出走,于是私自离开了贬所。

王昌龄的大胆决定,今天看来,很有些卤莽。其一,当时流亡朝廷尚在,依然为天下所共尊;擅自离开贬所,为法度不容;其二,兵荒马乱之际,越偏僻的地方,往往越是最安全之所在,若从避难的角度考虑,最佳的选择就是留在龙标。

从王昌龄之所以甘冒风险离开龙标来看,其间肯定存在某种更大的诱惑,促使他不计后果。那么这个诱惑究竟是什么呢?无详细史料记载。

后人分析:有人说他想投奔李白;也有人说,他想投奔高适。可是,当时李白和高适已经各投其主,且为战场上的对手。

不知为何,王昌龄来到了河南亳州?酿成此惨祸!让人惋惜。

后来,在张巡、南霁云等睢阳守将死难后,张镐对河南道亳州刺史闾丘晓的见死不救、姗姗来迟表示出最大的愤怒:他直接杖杀了闾丘晓!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唐时自簿尉以上即不加杖刑。张镐杖杀闾丘晓,时开军政大员直接诛杀地方官吏的先河。

闾丘晓为人傲慢刚愎,他之所以迟迟不救睢阳,可能是意图自保,也可能是对张镐不大瞧得起。因为张镐起自布衣,史书上说他从布衣到宰相,仅用了3年时间。

在行刑的时候,闾丘晓露出一幅可怜相,乞求张镐放他一条生路,理由是家中还有高堂老母需要赡养。张镐冷冷地看着他,缓缓说道:“那王昌龄的老母又由谁来养呢?”(可见当时,王昌龄之死,在社会上影响很大)

闻听此言,闾丘晓默然伏法。

通过对睢阳城的被围以及张镐杖杀闾丘晓一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知,杀害诗人王昌龄的凶手为濠州刺史闾丘晓!

(2023年8月14日凌晨4:43分)